CDID理念指导下的跨平台网络课程建设

时间:2022-04-20 03:01:40

CDID理念指导下的跨平台网络课程建设

摘要:通过分析现存网络课程平台的现状,总结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以CDIO理念为主导,结合SAS、WebQuest和任务驱动各自特色,以跨专业计算机类素质课程网络教学为依托的网络课程教学网站建设模式。

关键词:CDID;移动平台;网络课程

0 引言

人类社会经历多年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电子化社会。为顺应这一潮流,我们的大学课堂也不应该将教学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网络课堂、网络课程、网络化学习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这些年,经过各界人士的探索和尝试,网络上已经出现涉及各个领域的网络课程或某课程的辅助学习网站。当我们真正进入网络,打开各种与教学相关的网站时就会发现,这些网站大多可分为2大类:①应试类网站,这类网站大多是为了学生应对考试需求,在网站上设立与该考试相关的报名时间、报名方式、历年试题等即时信息;②课程辅助网站,这类网站大多是为某门课程而设置,网站上多是教辅类资料,如PPT课件、实验安排等。

其中,课程辅助网站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经过近几年的网站建设实践,结合具体课程教学需求,发现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可以从课程网站架构的教学理念、课程网站展示平台等方面进行现有课程网站的重构或调整。

1 教学理念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民族素质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青年又是国家未来的支柱力量,因此作为培养和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质基地的高校,积极改进教育模式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同仁经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在教学理念方面已有不少成果,如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抛锚式教学等。下面笔者对教学中涉及的较为适用的几种教学理念进行简单介绍。

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而WebQuest在汉语中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词汇。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

CDIO是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缩写,即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4所工程技术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CDIO使学生通过参与、构思、设计、实现个人技术体验,达到预想的目标:培养用于构建系统的技能,很好地掌握深厚的工程基础应用知识。

ISAS是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的缩写,即信息检索与分析技能,最初是NIIT计算机高级培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采用具体任务推动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一总结一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塑造自身个性。ISAS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文档处理能力、演讲能力和计划性。

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教学模式各具特色,其中任务驱动是最常见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突出特点是以任务为驱动力,依托人类完成任务的习惯动力实现学习过程;WebQuest则是一种促进学生以课程为依托展开网络搜索,培养调查能力的教学理念;ISAS的主旨在于在学生的信息查找能力基础上,通过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检索分析能力;CDIO主要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和思路出发,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系统化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教育理念都可以从各自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部分能力。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并且兼修文理素质,笔者在跨学科知识学习课程网站建设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即以CDIO理念为主导,结合ISAS、WebQuest和任务驱动各自特色,以跨专业计算机类素质课程网络教学为依托,建立并健全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网站。

2 网络课程建设中的CDIO

笔者提到的网络课程建设实施平台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类素质教育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跨专业素质。针对此目标,在分析课程本身及授课对象以后,笔者认为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引入CDIO理念,正好可以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及习惯。

2.1 学情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跨专业计算机类素质课程的授课对象,其授课对象是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且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学的是文科。如大家所知,由于学校对文理科生的主要培养目的不同,并且文理科有各自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导致文理科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较大差异。例如,理工科学生可能更擅长理性逻辑思维,文科生则更擅长感性发散思维。

计算机类素质课程虽是作为素质课程开设,但其本质还是理工科类课程。理工科类课程要求学习者以理性逻辑思维方式查找资料,通过阅读及实验得出结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为文科类学生讲授计算机课程时,经常感到学生思维模式对教学有较大影响,如部分学生在脑海里对于函数及其参数内容根本没概念。因此,教师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引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

CDIO理念的核心正是培养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个工程项目,掌握从初期构思到根据初步构思结合工程实际所需技术进行实际设计,进而将设计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反复调试并修改设计思路,最终得到可以投入运行的系统的工程设计实施过程,达到提高自身系统构建及实践能力的目标。

2.2 CDIO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CDIO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习惯,因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课程节点设置中考虑以CDIO理念为主导,即在设置网络课程节点时模拟工程完整体系的构建实施过程。通过逐步细化子节点,引导学生按照领取任务、初步构思、系统设计、实施调整的工程设计流程完成任务,让学生通过练习多个不同知识点的任务节点,重复演练工程设计构架流程,一步步锻炼提高理性逻辑思维,从而更好地学习跨学科的理工科类素质课程。

在节点设置上,笔者除了以CDIO为主线,还考虑到CDIO的构思和设计阶段需要大量文献阅读和综述总结作为支持,因此笔者在网站设置的子节点(即构思、设计节点)处结合WebQuest和ISAS,设置子节点“资料查找”和“资料总结”,引发基于网络环境的相关资料搜索和调查,培养学生的科技论文检索能力,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逐步习惯将一篇检索到的与任务相关的资料总结成为几个要点的阅读总结方式(这也是理工生思维方式的一个缩影)。最后,学生根据阅读总结的结果进行具体任务的实验,并学习从实验中总结成败原因。

通过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类工程系统设计,学生可实际参与检索、总结构思、设计实验、实现设计并进一步总结不足。网站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理科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更为全面的文理兼优的思维习惯。

2.3 实施案例

我们以信息化办公高级应用技术课程为平台,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在课程的网站建设中,除了保持传统课程网站的常见项目(如课程介绍、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外,特别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网站的节点设置作革新性调整,这一节点的结构如图1所示。

针对此类任务设置,我们对课程网站考核体系也作了相应调整,除了自主开发在线考试系统之外,还设置针对实践任务的分阶段考核方式。

(1)资料查找阶段:采用在线提交关键字和资料出处的方式,以关键字与任务主题的关联程度和引用资料出处的完整性、规范性作为该阶段评分标准。

(2)资料总结阶段:采用在线提交文献综述的方式,以文献综述的书写规范性、论述条理性作为该阶段评分标准。

(3)任务实施阶段:以任务的完成程度作为此阶段评价标准。

(4)任务总结阶段:以类似实验结果分析发帖的形式提交,以分析总结任务成败原因的完备性作为该阶段考核标准。

通过近几年的网络课程改革实践,笔者发现首先在这几年里文科类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有了长足提高,尤其是通过完成课程的任务节点,学生逐步学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养成总结资料的学习习惯。不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就此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兴趣,参加相关的学生竞赛,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也逐年增加。

3 基于移动平台的跨平台网络课程建设

现今的网络课程建设除了应该引入先进和适用的教学理念之外,还应考虑到网络发展到现在已拥有多种形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有线网络形式。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迅速发展,使得声音以及数据传输速度都有了大幅度提升,除了可以带来令人享受的无缝漫游,还可以更好地处理声音和视频流媒体信息等更受现代青年一代青睐的媒体形式。现今90后大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的持有率极高,对于现有的智能手机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Mobile、Android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通常是安卓(Android)-系统。这源于该操作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开源免费软件,该系统拥有诸如文本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学生喜爱的应用软件。

顺应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现状,结合90后大学生的用网习惯,我们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用移动平台上网学习的便利性。针对信息化办公课程网站中的电子教案,我们模拟网络小说的部分形式,以便于学生通过手机平台的小说阅读器在线或下载阅读;对于多媒体课件,我们则采用以iebook软件开发的更加生动美观的电子杂志的形式;对于课程网站必有的考试辅导模块,我们采用双视频教学(即教学视频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为满足手机移动平台访问需求,我们在视频格式等相关设置上作了相应调整,使其适合常规手机视频播放器在线或下载浏览。针对于90后大学生终日“挂Q”的习惯以及爱“织微博”的特性,课程网站开设了除传统讨论交流方式之外的QQ在线交流链接以及微博互动版块。

4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必然也要紧跟其发展步伐并不断革新。同时,由于教育理念本身不断成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及时掌握网络发展新动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两者的最佳结合方式,才能为学生乃至广大网上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 下一篇: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