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为促进出口的税收激励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4-19 09:35:36

战后日本为促进出口的税收激励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战后日本税收激励对出口的影响的相关模型。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日本1953―1963年的出口额、税收激励带来的税收损失额和收入税总额数据的分析,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税收激励对战后日本促进出口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税收激励出口出口退税

日本人口总量大、资源贫乏、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小。战后重建中社会总需求、工业生产和收入快速增长,要求大规模增加对燃油、原料和食品的进口,从而刺激了所有产成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这样日本政府将鼓励出口快速增长视为头等大事,并相应采取了各种激励政策。其中,税收政策最引人注目,日本政府经常用税收激励政策来来实现出口的目标。

一、战后日本采取的税收激励措施的概况

1.刺激出口的的特别措施及时间

出于对50、60年代贸易收支赤字的担忧,日本把鼓励出口作为其目标之一。为此政府对涉及出口的活动的公司和个人设立了许多的税收激励措施:1953-1964年的出口收入的特别扣除政策,1953-1958年出易损失的纳税准备金政策,1953-1958年的海外分公司设备的加速折旧政策,1961-1967年的出口企业设备的加速折旧政策,1964-1967年的海外市场拓展的纳税准备金政策。

2.出口收入的特别扣除制度

该制度始于1953年8月,其中规定从事出口与交易的贸易商和生厂商,可以将从总销售收入或净营业收入扣除一定比例后的余额作为应税收入。计算这种特别扣除的标准有两种:(1)总销售标准(2)净营业收入标准

而后在最初的税收激励措施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两种税收扣除的补充规定。 第一种是1957年初在标准税收扣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附加扣除,这种附加扣除制度是为相比往年增加了出口份额的企业的的税收扣除,其中外贸企业的税收扣除率是1.5%,出口制造企业为7.5%。第二种是1959年,针对技术服务交易制定了第二种税收扣除办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技术出口。

1964年,日本出口特别扣除制度被取消,为此日本政府被迫放弃鼓励出口的主要政策工具。然而为了弥补取消该制度对出口收入带来的损失,日本又增加了或延续了三种特别税收措施:

(1)出口工业设备的加速折旧 (2)技术服务交易的税收扣除 (3)建立海外市场开发的免税保护

3.日本针对出口的税收激励措施的实质及重心

日本刺激出口的税收激励措施的实质是出口补贴,日本在加入关贸总协定后,被迫取消了了大部分,但仍延续了部分。从早期的鼓励和支持所有中小的出口企业的特别扣税――对所有出口企业加大扣除标准――对增加了出口份额的出口企业增加一道附加扣除标准――对从事高科技服务的企业添加了新的扣税标准。可见战后的日本追求的目标是贸易强国,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贸易规模的扩增,税收激励走的是一条培养、支持和引导能出口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的搜集

影响出口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全面反映日本出口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出口总额” 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出口的增长情况;选择“税收损失”作为日本政府为实行税收激励所放弃的税收收入;选择“收入税总额”作为出口收入税的代表;对此设定模型为:ln Y= lnβ0+β1lnX1+β2lnX2+u(其中Y为出口总额;X1为税收损失;X2为收入税总额。

根据大藏省税务局1963年5月的数据1953-1963年这10年中日本出口总额、税收损失、收入税总额的情况。 日本1963年的出口总额是1953年的4.3倍,而其中日本1963年的税收损失是1953年的4.7倍左右,1963年的收入税总额是1953年的3倍, 由此可以看出税收损失和收入税总额对日本出口可能有一定影响的。

三、对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1953-1963年为样本区间,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数(OLS)估计相应的参数得出下列出口函数模型。

LnY=3.05+0.31lnX1+0.63lnX2

R*R=0.856 D.W.=1.397 S.E.=0.204F=23.7784

对估计的模型经济意义的检验:日本在1953-1963年的出口额与税收损失和收入税总额成正相关,当收入税总额不变时,税收损失增加一个单位,出口额就增加0.31个单位;当税收损失不变时,收入税增加一个单位时,出口额也会增加0.63个单位。

正相关的关系符合现实意义,理论分析如下,税收激励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给日本税收收入带来损失,但却大大减少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使企业积累更多点利润,从而使企业扩大了产量,实现了规模经济;降到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出口产品更有竞争力,出口迅速增加,从而扩大了海外市场的占有量,最终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税收入。

从而得出结论:税收激励和日本50和60年代的大量出口有重要联系。

四、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的出口,在过去30年当中增长迅猛,中国从完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演变成货物出口份额第一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出口退(免)税功不可没。在货物出境前,将已纳的间接税给予退还,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形式进入到国际市场,出口退(免)税使我国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恢复与其他各国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到现今,出口退税税率经过多次调整,目前我国出口退税率分为七档,综合退税率为11.5%,退税这一杆扛为扩大出口,推动我国成为贸易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根据日本经验,出口退税机制也存在行业重点、差别税率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相应调整的问题,如果这种战略调整不及时或不适宜,其后续影响也是长期的。2012年中国进出口规模有望超过美国,但现实是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因此中国追求的目标应是贸易强国,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贸易规模。

中国必须不断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结构,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的产品出口。

第一,发挥出口退税机制稳出口的作用。目前受国际市场萎缩等众多因素叠加影响,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出口利润持续下降,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处于微利和维持经营状态,要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水平,促进外贸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发挥出口退税机制调结构的作用。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仍应坚持差别化政策,配合结构调整,鼓励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出口保持恢复性增长时,要通过差别退税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显示明确的导向作用。甚至取消部分产品的退税以调整结构,像钢铁、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和稀土等资源性产品应尽早取消出口退税。

第三,要发挥出口退税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作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类、日常消费品类、玩具加工类等,产品附加值低,资本回报率低,其利润往往来自出口退税。出口退税降低了企业成本,使之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

第四,要发挥出口退税开拓市场的作用。产品的价格有生产材料和劳动生产率组成,如果产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那产品难以流出国门,通过出口退税,可以让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其国内价值,这是各国为开拓国际市场惯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洪、下河边淳:现代日本经济事典[M].中国科学出版社1982

[2] 野口悠纪雄.後日本史[M].新潮社.2008.

[3] 桥本寿朗.後の日本[M].岩波新.1995.

[4] 丁红卫、加藤弘之:日本经济新论[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5] 饭田经夫、马君雷 译:现代日本经济史[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

上一篇: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行与实施 下一篇:基于公允信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