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其事 利其器

时间:2022-04-19 06:02:14

古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个打球的孩子,都想拥有一双鞋帮上绣着钩子或者三条杠的高档球鞋,我也不例外,那时候,我的“梦之鞋”是佩顿代言的Air Zoom Flight,还有乔丹11代。

不过,一双球鞋的价格,快顶得上我大学一学期的生活费了。于是,除了对图片流口水外,暗发狠誓:等哥们儿有了钱,买两双,一脚穿佩顿,一脚穿乔丹(没想到,多年以后,两脚穿不同球鞋竟成时尚)。

无奈,理想与现实间的路途之远,让我中途就心生绝望,终对脚上的国产球鞋之星“回力”始乱终弃――原谅我吧,我是穿着价值37元人民币的“回力”球鞋学会的三步上篮、学会了跳投……可呈,在如花似玉高贵典雅的名牌球鞋面前,“回力”丑得连小家碧玉都算不上,顶多呈个身强力壮、凑合能用的村妇。

1997年秋,也就是我大学第二季(1997-98)初,我勾搭上了第一个“小家碧玉”,权当向高贵型过渡的替代品。

鞋乃大名鼎鼎的国产品牌“匹克”,260元,出自省吃俭用的生活费。球鞋为高帮,穿上脚后那个美!没一年,欲望之火再次燃起,已不满足于这些,终于买了盗版N记球鞋;然后,是正品;再接下来,毕业、工作,直至我有条件买任何一款球鞋。

当我有条件买任何一款球鞋的时候,却突然发现,球鞋对我的吸引力已经不那么大了。首先是技术上,我发现,不管哪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球鞋技术(我只在意避震能力),对我的脚感、球技影响都不大。甚至,太多技术的植入,会影响前脚掌着地的感觉,甚而影响切入速度。而厂商们为了勾出球迷兜里的钱,每年都不遗余力地宣传各式各样的所谓的球鞋科技。就像张陈冯三大导拍的国产大片,对技术、色彩炫而又炫,却连最基本的讲故事都做不好。

其次,是心理上。2004年,我搬家,需要购买电器。陪着媳妇儿逛电器城,看到一款冰箱的价格也不过一两千块,醍醐灌顶,脑袋里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回荡:原来我一只脚就穿了半个冰箱啊……半个冰箱……半个冰箱……

从此,我慎买球鞋。彻底从迷恋技术,回归到只相信是否合脚。有时候,我甚至怀念“回力”鞋无比卓越的抓地感觉。脚是自己的,舒服与否,只有它知道。

前一篇我絮叨过,CBA使用外援的风潮,也经历过从迷恋NBA资历的外援,到后来重视积臣、罗德这样的经济型外援的转变。当然,没有对比,是不会知道当时的迷恋有多么傻。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当时的过分倚重外援,会导致本土年轻球员得不到锻炼机会,中国篮球还是吃了一些亏。

CBA的第三季,也就是1997-98赛季还未开始,就遭了当头一棍。继中国女蓝在亚锦赛上终止四连冠后,1997年的9月,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举行的亚洲男蓝锦标赛上,自大的中国男篮在半决赛冲负于韩国队,最终名列第三。这次失败导致中国男篮失去了参加1998年世界男篮锦标赛的资格,写下了中国男篮自1979年重返世界篮球大舞台以来第一次无缘世界大赛的纪录。

现在看起来,把失利完全归罪于外援使用过多,绝对是不客观的,那只是败因之一。中国篮球以及中国篮球人保守落后的理念,也许是惨败的真正原因。

好吧,我们翻开历史的回忆,来看看其后的不堪,

1996年,个别媒体在评价男篮现状时,中国男篮只被带上了首进八强的帽子,而外电评价中国男篮为“最不思进取球队”的帽子则被大家忽视一一进入八强后的奥运会复赛阶段,中国男篮55比116负于立陶宛,75比115负希腊,61比128负前南斯拉夫,85比99负克罗地亚、再往前看,冲八关键战,对手阿根廷队缺少一个主力大前锋,原因是在与中国队比赛之前,阿根廷人“不识时务”地力拼梦三队,那个在奥尼尔脑袋上扣篮的大前锋,在这场比赛受伤了。可以说,冲八战赢了阿根廷,除中国男篮确实自身发挥好外,也是拣了一个小便宜:在小组赛上,中国男篮也曾碰到梦三队,不出意料,肯定呈以保存实力为主,以70比133败北。

中国队“保存实力”的“狡黠”,和阿根廷队“死磕”的“呆板”,造就的结果是,2004年奥运会,阿根廷男篮夺冠、而中国男篮直到2006年、直到拥有了姚明,每届世界大赛还只能小心翼翼地提出“冲八”口号。

有时候,我会非常灰暗地想:让失败来得更猛烈些,兴许能刺激中国篮球人的反思。

上一篇:千胜密码 第1期 下一篇:火线六组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