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4-19 04:41:47

关于创新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探讨

公司在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企业继续强势发展的瓶颈,成为企业由成长型进入成熟型企业的关键时期亟需解决的问题。公司已推行了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基本上解决了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优化问题,使公司成功的实现了内部企业管理信息化,为整合上游供应商管理提供了条件对供应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势在必行。由于公司的物资供应管理采取的大部分是基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管理模式演变而来的模式,因而现有的供应商管理环节存在多处不足,导致接连不断地出现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问题,使采购成本高居不下。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公司制定了物资管理总体目标,企业的物资管理总体目标是集中采购、分散储存、微机联网、资源共享。力求实现高效透明、保障生产、合理储备、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机制。

一、对公司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一,目前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目前与供应商的关系仅是一种基于合同联系的利益关系,互相之间不信任,信息私有不共享。为了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公司尽量保留私有信息,同时供应商在参加竞争的过程之中也尽量隐瞒自己,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形成了信息壁垒。

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临时和短期的合作关系造成了竞争多于合作,利益高于协作,采购过程之中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

由于供应商和公司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公司不能及时地将企业内部需求信息、储备情况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的生产备货及库存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公司,势必形成在整个供应链中存在物资积压,另一方面又由于供应不能配套影响生产,供需之间对外部的响应没有同步进行,缺乏应付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由于基层生产单位的技术进步、材料更换、设备更新等信息不能与物采部门及时沟通交流,极易造成一边报废一边还在采购,一边还在安排生产、备料的现象。

第二,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是采购业务。

日常计划性采购,一般要经过采购计划申请、采购计划审批、签订采购合同、验收入库、财务付款等一系列手续,形成质量检验中心,财务中心以及外部供应商的物资采购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市场情况变化起伏不定,库存中单品物料管理差,仓库物资重复储备,信息透明性很差,库存量统计不准等情况,使得公司存在部分原材料、配件不能正常流转,因此形成积压物资进而导致报废,另一方面又不断发生生产急需物资缺货现象,不能达到有力保证生产的目的。

二是质量检验控制。

对材料、设备、配件的质量验收控制,主要通过到货外观检验为手段,对大部分物料进行检验。部分专用的产品,使用前要经过质量检验中心测试、化验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使用。由于人员、设备有限,因而对到货物资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材料多免检放宽,而只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物资进行质量检验。目前检验验收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要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手段来提高;由于缺乏基本供应商到货质量情况统计记录,难以做到对不良物料的跟踪改善。

三是库存与缺货问题。

由于采购期长,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量普遍过高,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由于采购不及时又能常常发生影响生产情况,不仅浪费了工人的生产能力还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二、公司供应商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案

第一,对新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的总体思路。

一是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使供应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二是进行业务流程的不断完善创新,建立一条简捷、高效、适用的业务流程。

三是构建供应商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与供应商信息沟通并鼓励其网络化建设。

四是优化供应网络,减少供应商数量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保留关键原材料由2-3个供应商,形成竞争机制并降低采购风险。

五是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供应商的管理中,如电子商务技术等。

第二,供应商管理新模式下的采购业务。

一是采购目标的确定。

采购的目标:实现供应工作及时、经济地保障生产的宗旨,用最低的采购成本采购适用的物资保障生产的需要。这里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物资的价格成本,仓储成本等。

二是采购方式的转变。

从为库存而采购向为生产使用而采购的转变;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格管理的转变;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公司建立中常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已有成功的范例。

由此可见要实现上述采购目标,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采购策略要从外部考虑与供应商的关系,力求和供应商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实现即时采购、经济采购,实现“双赢”。从内部考虑要完善内部管理信息化和即时采购管理的内部流程,构建网上采购平台。

(作者单位:黑龙江齐齐哈尔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价值探究 下一篇:积极开展“五小” 活动 提高生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