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武星宽山水画中的民族精神

时间:2022-04-19 11:23:06

小议武星宽山水画中的民族精神

摘 要 武星宽以哲学、美学的宏观视野看待山水画,从山水的生命世界当中再造出一种在场的力量,对于景物的感知方面过渡到山水的个性化,即经验跟自然、艺术之间的这种风格化的重新的生成的可能,以及山水透露出的当代的民族精神性。

关键词 武星宽 山水画 民族禅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13-02

观赏完武星宽水墨大写意艺术作品后有一些浅显的感受,由于作品强烈的色彩、深邃的意境以及雄浑的气魄,使我无法用言语述说尽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武星宽之画作《云游天籁镜心》,在武星宽的这幅水墨重彩艺术作品中,我看到了在那酽黑的苍穹下,一抹神秘的蓝光,使我不由得想到了北极的极光,一样的神秘;在苍山之上的佛塔隐约显露在神秘的极光之中,山下红红的血峰耸立在一片明黄中,是否预示着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圣洁,是何等的大气、壮观。

在国画语言中“重彩”以“重”为主,即用浓墨和朱砂、石青、石绿等天然矿物质颜料来描绘对象。它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它重新高举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旗帜,力求重振汉唐雄风,恢复矿物质色彩所特有的表现力;它借鉴了现代色彩理论及材质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大胆把西方抽象艺术、画面构成及装饰特征引入绘画中来,用特有的造型、色彩和肌理组成具有现代精神的新型国画语言。武星宽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可见其寓意深远,妥切地表达了他痴禅迷道的心迹。宣纸的“软清”和重彩的“硬重”,“玄色”的深,纸质的白,率劲的笔触,大气磅礴的晕染……在色彩上,运用朱砂红、藤黄、石青、石绿,加上炭黑、铅白,极尽变化,通过异域的宗教气息,运用古往今来一直默默注视人间的苍穹,挥洒天地之悠远,醉心于自然之优美,把“心中的禅义”表达的淋漓尽致。

武星宽本是蒙族人,蒙古名叫乌兰扎布。高大的身材,长发、美髯,浑身上下透着艺术家的气质。十二、三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经常吃不上饭,父母把武星宽送到当地喇嘛庙里,拜活佛为师,跟随蒙古画师学画唐卡及经书插图。“画不好是没有饭吃的”,武星宽回忆那段岁月时经常流泪。唐卡艺术中严格规范的精细画风,给年少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因此而获得了绘画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造型能力。再后来,武星宽考到武汉上学、工作,受到了楚风汉韵的滋养。这一些独特的经历,使他将蒙古族艺术与汉民族的水墨艺术融合起来,开创了自成一派的水墨重彩风格。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审美意识,表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感情、愿望及其审美。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在武星宽的水墨重彩艺术作品中,他把少时在内蒙大漠上的饥饿奔走的感受;在寺院庙宇中为了吃饱肚子专心细致的传移模写;唐卡经书中佛教故事的浸染以及日后从艺从教生涯的砺砺磨炼中升华出来的艺术秉性,还有他痴禅迷道的精神索求,融入笔端。

承传和发展是人们在社会进化论的西方语境下提出来的对艺术的一个基本要求。艺术所植入人内心的感动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作为画家的武星宽,按自己的人生感悟去主动地选择和甄别,并与有共同艺术追求和审美意识的人传递出内心的触动,同时安顿与满足自我。画中写意境界之气运生动、骨法用笔之娴熟,经营位置之玄妙,画中追求“煌煌大道”的画面效果,是武星宽通过自己的笔端表达一种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向往着这个世界像雪山一样的圣洁,希冀我们的生活前途明媚、像佛国一样无上荣光。

艺术家应该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艺术世界是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缤纷多彩格局。武星宽以哲学、美学的宏观视野看待山水画,从山水的生命世界当中再造出一种在场的力量。对于景物的感知方面过渡到山水的个性化,即经验跟自然、艺术之间的这种风格化的重构以及山水中透露出的当代精神;加上如何从这种个性化的山水到一个普遍性的艺术经验等三个角度来探索山水画的美学表达。他以具体的画作带给我们一种“平淡性”与“崇高感”。这是一种奇妙的精神感受,它是朦胧的,混沌的,清新而美。花红柳绿相辅相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艺术家的个性。那么,是否存在艺术的标准?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回答的。艺术本身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百花齐放。这“花”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艺术家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在他的笔下,为了展现蒙古草原之美,他扬弃了唐卡艺术的规范与精工,保留其背后的圣洁感和富丽的色彩追求,通过红、黄、金、蓝、绿等色彩的运用,使画面既有恬淡悠远的水墨意境,又有浓墨重彩的色块,从而把蒙古草原热烈和含蓄这两种对立矛盾的情绪表现地淋漓尽致。这样的艺术选择,使武星宽和唐卡艺术及汉族传统水墨艺术拉开了距离,形成自己的风格。

武星宽的水墨重彩大写意从唐卡艺术中萃取营养,即采用天然矿、植物原料作画。作品色泽鲜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加上他对庄子美学思想中“返璞归真”“超然于物外”的感悟。体现在他作品中的是那苍穹中的一抹棕红,是皓月之下的凄美、苍凉,是醉梦中的一缕神思,是寒光积雪中的大漠孤峰。大美无言,武星宽用他的人生感悟向我们展示着绘画艺术中最淳厚、雄伟的美丽篇章。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 下一篇:论高速铁路职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