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学科教学思考

时间:2022-04-19 10:25:30

“以学生为本”的学科教学思考

摘 要: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学科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探索,则是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科教学;以人为本;成才成人

随着高等教育从学术型精英教育向应用型大众教育的转变,理论与实践并重、成才与成人并举,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校这一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核心点,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不仅使其成才更要促其成人。

当然,这需要汇集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等。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彻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成人则应是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学科教学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填灌的对象。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确立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把学生当做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效果才可能有一个彻底的改变和提高。“以学生为本”的终极目的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大学校门能够在社会上自主自立自强,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因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

二、学科教学中积极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思想。“以学生为本”不能只停留在教育理念中,更要积极的践行到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指向使学生受益,使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这样一个根本目标。

首先,课前备课要胸中有学生。备课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梳理、提炼、补充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备课堂教学之用。要在备课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做到眼里有教材,胸中有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挖掘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点、认知水平,从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清楚学生的差异点。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及水平差异,预设出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空间,从而做到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不同个体的成长和提高。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言,高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教的能力,因此备课及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志趣、人生规划等等的差异和不同,加以关注和考量,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成长中,能够的到教师个体化、差异化的指导和帮助,促其更好的走向成才和成人。

其次,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要把“以学生为本”切实践行到这一教学的核心过程中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一言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要把课堂学习的自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为此,我们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诸如协作性学习、竞争性学习、思辨性学习等。协作性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竞争性学习则在几个学习小组间进行,在小组协作学习的基础上,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各小组就同一个问题进行课堂展讲,大家积极争取表达观点的机会,各抒己见,有辩论、有碰撞,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思辨性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其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比如教学所用教材中,有些选文的课后注释就有某些可商榷之处。教学中便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认识其中的错误与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对教材、对权威的质疑会有效的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增强反思与批判意识,有助于养成其独立人格和追求创新的良好品质。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再次,改革考试形式,全面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考试考核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状况的考察。但是目前我们的考试形式单一化,除选修课外,专业课主要是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然后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三七开,以此作为学生一个学期学习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在“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今天显然已不合时宜,亟待改革。“以学生为本” 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只把专业成绩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也不能以“一考”定优劣。因为这不能全面的科学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使考核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应将课堂学习、实践能力、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使单一的考试模式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不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成长,关注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考核促学习、以学习促成长的良好互动效果。

三、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不仅是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养成教育,更是对其健全人格、良好德操的养成教育。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一个自强自立、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对此学科教学理应当仁不让的负起这个责任。以我教授的古代汉语学科为例,教材中既有各个历史时期优秀作家作品的文选,又有通识中具有哲理性的名言语料。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的语言文字,感受古圣先贤的德操风范。比如学习《报任安书》,学生就会对司马迁在宫刑之辱的摧折里坚持创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太史公书》而心生敬意,感佩他在残酷命运面前为了理想信念,向辱而生的坚韧不屈,更会为古代士人这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所深深震撼。这无疑会引导他们向往理想和崇高,教师更要在教学中促其反思当代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人文情怀的教化是贯穿于整个的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养成无疑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总之,学科教学要努力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郑伟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2年05期

[2]范存晔.浅谈如何在中职学校生物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10期

[3]叶春芳.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体现[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上一篇:插花艺术与花艺课程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激励教育在专科生培养中的意义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