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藏家快评(共18则)

时间:2022-04-19 10:14:09

片名:雨果发烧碟十

这是我得到的第一张2004年出版发行的CD专辑。它是雨果公司最新推出的一张发烧集锦碟,内容是从近年该公司推出的11张CD中遴选的15首乐曲和演唱段子。雨果称之为“发烧十”,当然是与过去的发烧碟一脉相承的,其演绎与录音品质更是百里挑一,精益求精。拿老易的话讲,现在雨果的发烧碟已不用14k金碟而用用XRCD取代。整张专辑为调和众多口味,声乐、器乐,甚至民族乐器和地方弹唱节目一应俱全。声乐节目由雨果台柱黄红英和张杏月担纲。其中黄红英专辑《九月的故事》中就选了两曲――“奈何”和“原乡浓情”。黄红英演唱邓丽君曾经唱红的这些流行名曲,既保留了清纯甜美的音色和气息,更发挥了一个实力派歌手的特长,张弛有致,游刃有余。她演唱的“青藏高原”,有了“炫技”的用武之地,声线柔韧开阔,音质优美舒展,比我所见到的当今内地“仿李娜式”歌手强得多!她与张杏月联袂演唱的“深深的海洋”,又充当了漂亮的低声部,足见她功力之深厚。专辑中,还有俄罗斯三角琴乐队的“山楂树”、“月光曲”、《鹿回头传奇》中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段落、《香巴拉并不遥远》中康巴汉子的藏歌选段、《爱的罗曼史》中的木吉他录音,老易在“水边的萤火”中的口哨和大提琴、陈玲玉的琵琶弹唱“祥林嫂”选段等等,首首都堪称是雨果近年的艺术和技术结晶。 (仲 夫)

片名:柏辽兹喜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

柏辽兹的重要管弦乐作品,相信我国爱乐者已非常熟悉。不过,迄今为止,被推介引进的录音中,他的舞台剧歌剧作品还很少。柏辽兹年轻时曾学医,后改行吃音乐饭,正是从创作歌剧开始的,他一生中最后的的创作也是歌剧,不过毕生的歌剧作品却相当少。这部喜歌剧,正是柏辽兹生前留下的最后大作。Philips公司1978年曾出版过这部歌剧的录音。现在这部2003年的新版,是旧版的翻新,但品质仍然上佳。该剧不少剧情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虽然听不懂剧中的对白,但整个音乐还是很有生气。近8分钟的序曲,强烈地传递出柏辽兹的交响乐动感和精妙的配器手法。尤其是CDⅠ最后的第14音轨那段合唱,旋律与和声都极为优美,加上绚丽柔和的弦乐与木管乐器的陪衬,堪称歌剧音乐中的经典段落。最值得指出的是该剧的男女主角,由两位泰斗级的声乐大师担纲。比阿特丽斯由英国著名次女高音歌唱家詹尼特・贝克(Janet Baker,1933~ )担任。她曾成功饰演过无数经典歌剧的主角,1976年获不列颠帝国二级勋位。本尼迪克则由威尔士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罗伯特・蒂尔(Robert Tear)担任。他们的演唱洪亮精湛,轻松自如。科林・戴维斯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表现也十分精彩。这个录音堪称经典,值得熟听、收藏。 (肖 戈)

片名:吉他大师

如果你手上已经有了Decca公司的《钢琴大师》、《小提琴大师》、《大提琴大师》、《歌剧大师》等经典纪念双碟,可不能缺少了这款《吉他大师》。这个专辑的所有作品均由最著名的吉他大师演录,包括吉他泰斗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和罗梅罗吉他巨人家族,以及格兰・索尔泽尔(Goran Sollscher)、埃德瓦尔多・费尔南德兹(Eduardo Fernandez)、帕可・佩纳(Paco Pena)、加西亚・萨拉特(Garcia Zarate)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亚历山大・拉戈亚(Alexandre Lagoya),还有吉他女杰尼古拉・霍尔(Nicoola Hall)等。整个专辑荟萃了34首世界吉他名曲。当然,该专辑既是西班牙吉他的经典乐曲荟萃辑,自然是西班牙和拉丁作曲家的作品占主流。如碟中有阿尔贝尼兹的《西班牙组曲》选段、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维拉-洛博斯的《E小调前奏曲》等。大师们演奏这些拉丁乐曲得心应手,出神入化。此外,该专辑也收录了维瓦尔第、巴赫、帕格尼尼、埃尔加等作曲家的名曲。这些作品多是经过精心改编演录的,如巴赫的D小调前奏曲、帕格尼尼的随想曲等,演录非常精彩。专辑的最后是费尔南德兹演奏现代作曲家阿诺德的吉他协奏曲选录乐章,说明该专辑力求扩大精品的覆盖面,不愧为最精彩也最精炼的演奏汇集,难得的珍藏资料。(方铙科)

片名:门德尔松: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

这是一款室内乐经典作品录音,收有门德尔松的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和贝多芬的降E大调管乐七重奏。这两部作品份量重(每首演奏时间都超过半小时)、编配精致,动听且耐咀嚼,是古典室内乐中的最值得欣赏和收藏的“大手笔”。最令人惊叹的是,门德尔松的这部八重奏作于1825年,当时门德尔松只有16岁!这部采用两个弦乐四重奏编制的八重奏由快板、行板、谐谑曲和急板4个乐章组成。乐曲的旋律优美典雅、和声织体丰富而富于变化。无论是热情与忧郁的情绪交错,还是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之间的巧妙承接,处处显露出门德尔松的天才构思与神奇的手法。贝多芬的管乐七重奏也是作曲家较早期的室内乐作品,它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手法写就,风格上类似嬉游曲。作品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外加单簧管、圆号和低音管等7件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作品共分6个乐章,如歌的慢板、灿烂的快板、主题变化多端的行板、活泼的谐谑曲,应有尽有,说明乐圣这部早期的室内乐作品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这两部经典室内乐作品,由维也纳八重奏组合担纲主奏,时间分别是1960年和1973年,演录俱佳,值得聆赏收藏。 (景 沓)

片名:柴科夫斯基:三大芭蕾组曲

古典浪漫时期的经典作品浩如烟海,迄今唱片公司推出的各类录音版本也汗牛充栋。“普罗”爱乐辈如何在碟海中拾贝,确是件难事。不过,仅就旋律的美妙,配器的精彩,意境的迷幻等项“评分标准”,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三部芭蕾舞剧的音乐应该是首批入选之作,尤其是这三部舞剧的音乐会组曲。Decca公司“传奇”系列于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这款柴氏三大芭蕾组曲更应该进入首选之列,因为它是卡拉扬大师在年富力强的60年代,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录精品。按照初入门者的熟悉程度,专辑将《天鹅湖》组曲放在最前面,其他两部组曲放在后面。每部组曲也不是完全按作品的先后次序安排选曲,打开机子,我们首先听到的,并不是《天鹅湖》的第一幕情景音乐,而选录的是听众们最熟悉的第二幕的情景音乐。该专辑收录的《睡美人》组曲,将第一幕的圆舞曲放在了唱片的最末尾处,而第二、第三幕的音乐选段也没有按组曲的原来顺序安排。大概因为唱片聆赏侧重乐曲的类型转换和音响效果,而不一定去照顾剧情发展。该系列的专辑采用模拟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ADD),代表当时最高水准的立体声录音,值得拥有收藏。 (贾荆陵)

片名:奥芬巴赫:为两部大提琴而作的组曲

除了《霍夫曼的故事》和另一些轻歌剧以外,法国作曲家亚克奎斯・奥芬巴赫还有些作品也很好听,只是名气不大,录音版本也较少,比如这两部大提琴组曲。奥芬巴赫所作的这两部作品,沿用古典格式,都是快-慢-快三乐章。稍有区别的是,第一组曲的第一乐章为“不太快的快板”,第二乐章为虔诚的柔板,第三乐章为回旋曲快板;第二组曲的第一乐章为“快板”,第二乐章为“行板”,第三乐章为“波罗奈兹”。可能因作曲家本人也是一位大提琴家的缘故,这两部作品除具有优美的旋律与和声,乐曲中尤其发挥了大提琴的抒情特性,也注重对位与平衡。有些乐段还突出了二重奏的效果。担任唱片录音的是两位法国大提琴家艾蒂安・佩克拉尔(Etienne Peclard)和罗兰・皮杜(Roland Pidoux)。前者使用一把1863年的老伯纳德尔琴,后者使用的是更老的琴――169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乐器名贵,演奏技艺亦高超。该碟由 harmonia mundi公司出版,该公司1958年由古塔兹(Bernard Coutaz)创立于法国,以录制巴罗克音乐和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典音乐为主。该录音稍嫌老旧,但音质还原度高,两把大提琴的定位亦很准确。《企鹅》评介三星,殊为不易。总之,这张老唱片值得欣赏收藏,尤其是大提琴爱好者。 (老 圭)

片名:邦菲利奥:情迷许冠杰

美国口琴王子邦菲利奥最新选录的这款专辑,仍然以他平易近人的编曲,清脆玲珑的音色,加上细腻精致、起伏多变的泛音技巧取胜。这款新专辑瞄准的是出生于广州、后来在香港走红的歌手许冠杰(Sam Hui)。作为香港近代流行音乐开山鼻祖的许大哥,他的歌之所以特别受歌迷垂青和怀念,是这些歌既平易近人又能渗入心扉。这些特色正好与邦菲利奥口琴演奏有着息息相通的契合感。专辑中辑录了许冠杰较具代表性的11首歌曲,计有“浪子心声”、“天才梦”、“夜半轻私语”、“双星情歌”、“铁塔凌云”、“我象一片云”、“”、“纸船”、“印象”等。有些歌曲出自当年风靡粤港的电影和获奖金唱片,如《天才梦》、《鬼马双星》等。邦菲利奥充分运用自己高超的气息、手振和灵巧的舌转等口琴技巧,把这些人们熟悉的、柔美缠绵的旋律“柔搓”出来。我们在欣赏这些温暖甜美口琴曲时,好像不仅是对鼎盛时期便激流勇退的许冠杰的怀念,更是怀念起整个粤语歌盛行的年代,怀念起翻唱这些歌的那个时候的许多往事。这个口琴专辑也成了一款特有的纪念辑。高水准高品味的口琴录音除了看口琴演奏者的综合功底外,与之配合的乐队也非常关键。邦菲利奥这个专辑中的乐队也特棒,尤其是吉他的配奏,为独奏口琴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碚 仕)

片名:马斯内管弦乐作品选

Klavier是美国一家出版音质优异的古典、流行精品的唱片公司。我最早在刘汉盛先生创办的《唱片音响购买指南》总第46期上见过较详细的介绍。不过上面推介的是一套电影音乐系列CD。Klavier的这张老唱片上收录的却是纯古典曲目,相对冷僻但又十分动听,录音品质也较高。唱片内容为马斯内四幕歌剧《熙德》中最著名的芭蕾音乐组曲。音乐具有浓厚的西班牙情调,全部组曲共分7段,即“卡斯蒂列舞曲”(Castillane)、“安达卢西亚舞曲”(Andalouse)、“阿拉贡舞曲”(Aragonaise)、“晨歌”(aubade)、卡达洛纳舞曲(Catalane)、“马德里舞曲”(Madriene)和“纳维拉舞曲”(Navarraise)。我不明白这样动人的管弦乐作品为什么录音版本如此之少,而且更难看到乐团排演。难怪资格老一点的发烧友都以拥有该碟而自豪。碟中还有马斯内另类风格的管弦乐组曲“如画情景”,此外,还收录了其他两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如奥芬巴赫的轻歌剧《美丽的海伦》选段、柏辽兹的“女精灵舞曲”等。这些内容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张难得的法国作曲家古典浪漫作品选辑。整张唱片的作品由路易・弗雷莫(Louis Fremaux)指挥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演录,水准一流。 (佐 耳)

片名:走向共和

长篇历史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以厚重而深邃的历史题材为基石,以开阔独特的人文视角,为广大观众再现了中华民族那段苦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岁月。作品引发了我们对民族生存境遇的思考。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为这部电视巨作而谱写的音乐也不愧为大手笔。音乐随剧情一道起伏迭宕,动人心魄。这款原剧音乐CD以片头曲“走向共和”为引子,揭开了这部巨作的序幕。而该曲由徐沛东自己领衔主唱。接着是由宋祖英演唱的主题曲“年轻的向往”。这两首歌的词曲都具有史诗般的厚重感,曲折中唱出委婉,苍莽中引出憧憬。“走向共和”的曲韵类似《四世同堂》中开头的京韵大鼓,但乐曲的配器更宏博。宋祖英的演唱也比她的其他歌曲在处理上更具有一种苍劲感。后面各段音乐的标题有“心如烈火”、“山河破碎”、“满目苍凉”、“铁蹄践踏”、“上下求索”、“笑傲苍天”、“前赴后继”、“战事急迫”等等。这些音乐象抒情史诗,也象一段段历史画卷渐次展露在聆听者眼前。担任演奏的是由徐沛东亲自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其中也加入了不少民乐以及声乐合唱。这张大型电视音乐原声碟不但印制装潢精美,而且采用HDCD方式录音,在普通CD机上播放音质已很不错,若用上具有HDCD解码的CD机则音质更靓。 (老 圭)

片名:廖昌永独唱专辑:凝聚

廖昌永是近年蜚声国内外、成就最高的中国男中音歌唱家。1996年至1997年,他曾在一年内分别夺得了“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以及“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2002年纽约歌剧交响乐团及卡内基音乐厅为他颁发了“杰出艺术家奖”,并特意为他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足见其业绩的辉煌。这张专辑是他演唱的中国歌曲专辑,一共辑录了12首近年中国词曲作者创作的独唱作品。从词曲内容看,基本上都是礼赞性的抒情颂歌。其中有对家乡故土一往情深的“古老的歌”;歌颂母亲养育之恩的“母爱”;对发生巨变的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热情讴歌的“海纳百川”;为中华民族摇篮黄河长江抒怀的“江河万古流”;还有对祖国凝聚着无限热爱的赞歌“共和国之恋”、“我和我的祖国”等。廖昌永属于实力与灵感兼具的男中音,嗓音既雄浑通透又柔美亮丽。他的高音能达到Hi-C!这在男中音里是极其少见的。我敢说,即使他演唱男高音的歌曲,也会把众多男高音歌手比下去,演唱男中音的歌剧角色与名曲经典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个专辑属国内音像出版社的新录音,品质已有长足进步。这位“世界华人第一男中音歌唱家”热情演绎的中国歌曲CD,应该是他歌唱艺术水准的又一见证。(仲 夫)

片名:戏歌

京剧是中国的国戏。用歌曲演唱的形式表演经改编的京剧唱段,这种“京歌”非常动听,极受欢迎。广播电视等媒体里早有从“样板戏”材料中移植的“京歌”,不过,很难见到唱片录音,更难求得这类专辑。本专辑名为“中国第一张戏歌专辑”,正好了却我的心愿。该专辑是“京歌”的曲作者姚明的创新之作。注意,不是篮球明星姚明,而是空政的国家一级作曲姚明。专辑辑录了他与阎肃、魏明伦等著名词作家合作创造出的12首“戏歌”。计有“故乡是北京”、“唱脸谱”、“梦北京”、“平安大道”、“粉墨春秋”、“鼓颂”、“大英雄威风抖”、“一兵一卒也风流”等。这些作品超越了“样板戏”的范围,词作方面,以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人伦风情、民俗掌故等为基础,曲调上,配以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京剧唱腔,富含深厚的京剧文化传统和底蕴,是不可多得的“京歌”、“戏歌”集萃。专辑的演唱者由李谷一、王馥莉、杭天琪、张也等新老歌星影星担纲,加上民乐、西乐和京剧器乐锣鼓等的配器,韵味浓郁,百听不厌,是最富民族风格的、全方位的大型“北京颂歌”。专辑最后还附有两首优质伴奏带,庞大的中西乐队加上京剧锣鼓与人声伴唱,足以让歌迷戏迷亲自参与主旋律演唱,沉醉到京歌戏韵的愉悦之中! (鲍衍梓)

片名:孙洁:月光下的海棠

近年崛起的通俗流行女歌手中,孙洁是闪亮明星中的一名新锐。这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民族大学的歌手先是在“二炮”文工团磨炼,后来陆续在各类影视和流行歌坛上展露才华,获奖无数。如今她已担任东方歌舞团的通俗独唱演员。她在国内外不同的演唱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与众多顶尖词曲作者合作,演绎了近50首原创歌曲。这个专辑便是从她丰富的曲目库里挑选出来的精品集萃。其中有本专辑的片名曲“月光下的海棠”,有2000年她首张专辑的题名曲“天女散花”、还有电视连续剧《天若有情》的片尾曲“人间重情缘”,以及各种类型的流行歌曲如“红豆红”、“心灵的感应”、“梅花呤”、“格桑拉”、“为爱牵起手”、“辛苦了!老师”、“让我飞吧”、“我为红旗唱支歌”等。孙洁的嗓音轻盈甜美,音域宽广,演唱中吐词清晰考究,声线连贯委婉,能倾情挖掘音乐的深层表现力。而且她的演唱也揉合了民族与美声唱法的长处,因此颇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她演唱抒情小品最具特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你要的不是我”等,虽稍嫌纤细柔媚,但特别婉转迷人,绝不逊于港台歌星。她演唱的礼赞颂歌类的曲子,虽气势上不够高亢磅礴,但更具一种朴实无华的韵致。专辑使用HDCD方式录音,品质较高。 (闲 语)

片名:谭晶演唱专辑

女歌手谭晶199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1998年考入总政歌舞团任独唱演员,2000年7月获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金奖。此外,她还在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无数。谭晶不但人长得漂亮,歌声也同样迷人。片首曲“在那东山顶上”,照这张CD说明是“张千一《青藏高原》的姐妹篇”。这首歌曾在2002年2月春节联欢晚会演唱,并获得晚会评选的“特别奖”。虽然这首歌曲不像“青藏高原”那样苍莽大气,但同样具有浓郁的藏歌风韵。因为歌词内容是描写歌者对年轻美丽姑娘的思恋,需要歌手用更细腻的情感去演绎,谭晶的把握非常到位,深情、悠远,充满无限追恋向往之情。“送你一个春天”、“昆仑女儿歌”、“念着你”等,则用朴实热忱的话语,唱出对大自然对故土的热爱和依恋。“爱在他乡”、“唐古拉”、“万岁,中国”等是展露她高亢嗓音的选曲。片末的“大地”,结束句的音高,仅差半个音便到Hi-C,冲力十足。谭晶演唱这类歌曲带有民族唱法的特色,那些不具备嗓音本钱和综合演唱实力的通俗歌手是无法胜任这些选曲的。14首选曲演唱完毕,CD在最后还附送了“在那东山顶上”的伴奏带,供歌迷朋友卡拉OK。为提升音质,本专辑的母带特别用美国太平洋微音公司HDCD贰型处理器进行了处理。(贾 达)

片名:蒋大为独唱歌曲选

蒋大为是广大听众最熟悉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具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创造性地将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是蒋大为在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的三张专辑中的第一张专辑,其中汇集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演唱歌曲,既有成名曲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歌“牡丹之歌”和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北国之春”、“祝酒歌”,也有更久远的民歌靓曲“草原之夜”、“美丽的姑娘”、“乌苏里船歌”,还有过去少有见到的录音如“山间小路”、“翡翠鸟”、“婚礼祝酒歌”等。蒋大为近年少有在舞台露面,但他特有的魅力令当今的年轻歌手难以超越。说句冒昧话,专辑中蒋大为演唱的“乌苏里船歌”、“草原之夜”等老歌,听起来丝毫不输于原唱,而且音质更优美通透,甚至可说是对原唱的颠覆。专辑中有些选曲的录音时间已较久远,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其总体音效无法与当今的新技术录音相比。伴奏部分的声音显得较单薄,缺乏层次感。不过,该碟的母带经由HDCD处理器处理,音质还是有所提升,最突出的是人声部分音质的透明感,这方面堪与当今的录音相媲美。 (丘达烨)

片名:神山纯一:天体音乐“星空――原野”

这是普罗的“超自然的天体音乐之旅”中的一款。正如专辑封面所书:古希腊的先哲毕达格拉斯与柏拉图认为,音乐与天文学密切相关,即音乐和节奏体系必然体现天体之和谐,并同宇宙相对应。柏拉图在《天体音乐》的美妙神话中将这一创想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天体音乐是行星运转而产生的音乐,只是人类无法听到。自从数码电子音乐技术产生以后,现代音乐家开始探索这样的音乐作品。神山纯一,这位日本音乐家是继范吉利斯和喜多郎之后的又一位国际级数码电子音乐大师,也是探索这种“天体音乐”的一员。他努力挖掘天体本源与音乐的内在关联,创造出令欧美同行都为之惊叹的超自然主题音乐系列。作品试图将宇宙中的神奇能量转换成迷人的旋律,营造出令人冥想的音乐空间。为尝试创生这样的音乐,他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设在远离东京、海拔1500多米的八岳山麓。据说他创作时的思路是:在仰望美丽的星空时,尝试着将星座的形状真实地绘制在五线谱上,每一颗星星就成了一个音符,而星星的排列顺序就成了音乐的主旋律。他原以为仅仅按照星星的排列来标注音符的话,结果会毫无秩序,并与音乐相距甚远,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音符的排列竟然成了非常优美的旋律。专辑中的“银河”、“凤凰座”、“猎户座”、“天鸽座”等,与“晨辉下的原野”、“原野小夜曲”、“星光灿烂”等,正是苍穹与大地相对应的天合之作。 (一 言)

片名:草原的呼吸

蒙古民歌韵味之独特,数量之丰盛,是世界罕见的。这些民歌记载着蒙古的历史,抒发着蒙古人民的情感,滋润着他们的生活,激荡着他们的心灵。如何将这些优秀的瑰宝介绍给世界,使之在世界音乐殿堂占有一席之地,是著名蒙古族作曲家、指挥家永儒布先生一生的追求。星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中唱总公司推出了一套永儒布先生24首无伴奏合唱与重唱作品专辑,正是他多年血汗结晶的一个侧面表现。这是该专辑的第一辑。这款名为“草原的呼吸”的专辑收录了其中12首作品,其中有永儒布用无伴奏合唱、男声四重唱、女声四重唱、女声二重唱等形式创作的蒙古声乐名曲。如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四海”和“孤独的白驼羔”这两部作品,是2002年10月在韩国釜山奥林匹克国际合唱大赛中荣获金奖的作品。这两部作品用蒙古文演唱,歌具有丰富的和声语言,精彩的复调,新颖的节奏等。这些蕴含着深厚蒙古文化传统、充满着古朴纯洁的蒙古民歌韵味的作品,以极其丰厚清润博大的合唱艺术再现出来,产生出撼人心扉的感染力。专辑中的改编曲,如领唱与八重唱“赞歌”、男声四重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马头琴与三重唱“漂亮的黑色走马”;用汉语演绎的四重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也各具风韵,绽放出奇光异彩。 (乡 土)

片名:多莉・艾莫斯:图书馆的传说

被称为“怪怪美眉”的当今美国流行女歌星多莉・艾莫斯1963年8月生于北卡罗莱纳州。她自幼显露出音乐天赋,两岁半便开始接触钢琴,4岁便能在教堂唱诗班担任钢琴弹奏与演唱。10岁时,因其颠覆传统古典钢琴的演绎方式而被当时就读的巴尔迪摩音乐学校辞退。此后,艾莫斯走上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音乐怪胎、重金属摇滚、狂妄青春、音乐精灵,她都勇于尝试探索,特立独行的演艺实践使她获得丰富的体验和骄人成就。1991年的首张专辑“小地震”(Little Earthquake),如同专辑名称一样,震及整个流行乐坛。拉莫斯的个性风采影响甚广,以致影响到中国港台地区的歌星,如王菲的“冷战”、许茹芸的“讨好”等,皆改编于拉莫斯演唱过的畅销曲。如今拉莫斯已是获得过八度格莱美奖提名、多次获得英美流行乐坛冠亚军榜的女红星。时隔10年以后的这个新专辑“图书管的传说”,更是她多年来的经典记录,其中一共汇整了她在Atlantic 的20首作品,像是她的一本音乐自传。我们从中既能听到她荣获英美金榜的“Silent All These Years”、“Cornflake Girl”、“Crucify”、“God”等,也能欣赏到“Angels”、“Snow Cherries From France”等全新创作。 (方铙科)

片名:李斯特钢琴作品选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录音版本众多,但这款索尼哥伦比亚公司的老唱片仍然是我最爱的珍藏品。唱片上标注的“大师遗产”(Masterworks Heritage)表明了唱片的身份。它由一代钢琴泰斗克劳迪奥・阿劳演录。唱片选录的作品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李斯特经典之作,包括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匈牙利狂想曲以及E小调匈牙利民歌主题幻想曲。这张专辑上的所有作品,均由一代指挥大师、费城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尤金・奥曼迪执棒协奏。唱片的录音时间是1953年,虽然时隔半个世纪,但这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准的黑胶木唱片,1996年经过索尼哥伦比亚公司使用新技术重新翻制成CD。我和身边的乐友多次聆赏这张个老唱片,可以说,无论演奏、录音和综合水准均称一流。阿劳演奏的李斯特不输于今天的任何演奏家,他与奥曼迪手下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的这些录音,是他们当时的扛鼎之作,拿今天的标准衡量,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拍档。专辑唯一的缺憾是单声道录音,但这是我保留的最完美的单声道录音,噪音极小,钢琴音质明亮饱满,在一些快速的华彩乐段,你简直听不出这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单声道录音!而且,黑胶木时代的典范录音中透出的那种温暖色彩特浓。

上一篇:试听全套国都电子管功放机Quad QC-24/II 40和E... 下一篇:读友信箱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