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单纯一些你的目标更易达到

时间:2022-04-19 09:28:30

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单纯一些你的目标更易达到

早就听说陈伟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主持人,口才相当好,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这次在梅地亚的采访,记者真的见识到了他的“功力”,果然名不虚传。对于记者的提问,他对答如流,条理清晰。也许是常年主持《对话》访谈他人的缘故,他深谙采访之道,清楚地知道记者想要的内容,因此言语中绝无啰嗦废话,连口头禅都没有,干净利落。

电视节目主持人和频道、节目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很难说是主持人成就了节目,还是节目成就了主持人。自打坐镇《对话》栏目,陈伟鸿就与《对话》融为一体了,他在《对话》里成长,因《对话》而成名。

与频道初相逢

一年中在厦门和北京之间飞行6万公里

陈伟鸿与央视的缘分始于1999年、2000年,那时候,他参加了央视的主持人大赛。当时他在厦门电视台担任主持人,也担任一个频道的负责人,享受着鼓浪屿的碧海蓝天,享受着厦门的优雅和舒适,“对于北京,说实话没有任何的向往和期待。”

主持人大赛之后,央视有很多节目向表现优秀的参赛选手抛出了橄榄枝。有一天,当时《对话》栏目的一个创始人打来电话,说很欣赏陈伟鸿在主持人大赛当中的表现,希望他来央视《对话》栏目试一试。

从那个电话开始,陈伟鸿就发现央视经济频道(现为财经频道)和《对话》这个栏目其实对他还是真正有一份牵引的,“这个平台的魅力不断地散发出来,让我觉得我在那儿可以有更多的成长,有更多的学习,我做的节目会让更多人有共鸣。它跟我以往做的所有节目都不一样,在中央电视台这个氛围当中,见证了令我兴奋和期待的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比如说,《对话》每一期节目的策划会都要开两三天,时间非常长,记得最长一次大概从下午三点钟开到凌晨一两点钟,大家拼命在聊,期待着一堆人在抽烟的时候突然间冒出火花来。“这个过程有点像对你的‘蹂躏’,但是这种‘蹂躏’给你加了很多智慧的光芒,让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陈伟鸿坦言:“对于到北京来,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到《对话》这个平台来,完全都是一系列陌生的感受。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比较不自在,不自在之后可能会紧张,紧张之后你的动作可能会变形,所以我一直觉得,要不要在这个平台待下去,其实是对我的一个考验。”

最初的三年非常辛苦。他在厦门台的节目是直播节目,一周有三档,所以到《对话》录节目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好在当时《对话》有两三个主持人轮流。那时候,一年当中,他在厦门和北京这条航线上要飞行6万公里,这是他脑海里一个特别深刻的记忆。不光是体力上的疲惫,有的时候会让人措手不及,“有时刚落地厦门机场,可能北京的电话就来了,下周什么时候又要做一档节目。最初我跟《对话》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电子邮件、电话等,后来慢慢地,我觉得我的重心其实应该偏向于这个平台,它能够给我提供更多的锻炼,而我也愿意在这里付出更多。”所以,“在经过了三年两地的飞行之后,我们终于在一起了。”陈伟鸿深情地说。

出乎自己预料的是,他在这个平台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对话》的主持人当中,他的工龄是最长的。“这十几年携手走过来,彼此见证了对方的成长,彼此给予,我觉得是特别幸福的一段经历。”陈伟鸿说。

当好主人和配角

做足功课有底气,跟嘉宾即兴交流

《对话》的嘉宾大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政要,有企业精英、意见领袖,这些嘉宾之所以来,一定是有表达的欲望,节目要提供给他充分的空间和足够的平台让他表达,所以,陈伟鸿认为,“主持人在这种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主人,但又是一个配角,这个家是你经营的,你把他请到家里来,就要给他充分的尊重。这种尊重不是低三下四的奉承,更在于你是不是以很好的方式跟他交流和对话,给他足够的尊重和平等。”

要在精英面前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陈伟鸿的底气来自哪里?陈伟鸿笑着说:“其实不过就是一期节目,在这个岗位上,你只需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相比而言,你比他其实更有底气,因为这是你的主场,你知道节目的导向、流程,你知道节目希望达到的目标,而他在走进演播现场之前,可能还是心虚的,因为他不知道你将会问什么、怎么问,问完之后还有什么在等着他。”每次录制节目之前,节目组事先会对主题进行深度探讨和研究,假设一个主题可以有10个发散的方向,但是这期节目当中,他们可能只选择其中两个方向。陈伟鸿认为,“我们的追求不能太多,你需要单纯一些,你的目标就更容易达到。”

至于节目中经常涉及到的财经专业问题,陈伟鸿认为“无须恐惧”,因为在每个选题之前他都要做大量、详细的前期准备。《对话》栏目组有一个口号,叫“再多的准备也不过分”,陈伟鸿的习惯就是大量地占有资源,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脑子里,但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虽然我们有一个问题的大纲,但是嘉宾的回答你是完全不能左右的。所以,我们的准备工作其实压力还是很大的。主持人如果准备功夫到家,你给他营造出一个很轻松快乐的氛围,或者我愿意称之为气场,就可以让嘉宾更舒服地接受你的采访,他就能够打开心扉跟你交流。”

陈伟鸿坦言,每次录节目,最怕的是现场嘉宾表达能力欠佳,“这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在瞬间改变的,一个人的表达有他固有的习惯,有些人很擅长讲故事,你只需要问一个问题,他就给你讲一系列的经历。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我在节目之前,不会跟嘉宾做任何沟通,也许他准备得越多,现场火花就越少,越会远离生动和鲜活。而我希望在节目里的表现都是即兴的、鲜活的、精彩的。”

业余时间做公益

关注留守儿童,送物资到雅安地震灾区

业余时间,陈伟鸿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做了针对创业和教育的慈善和公益基金。从去年开始,他们把教育的领域缩小,聚焦到留守儿童的身上。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谁来关爱他们,谁来教育他们?留守儿童面临的事情非常多,陈伟鸿希望未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留守儿童的身上。

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之后,陈伟鸿他们也做出快速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到300万元的物资交给了芦山民政局。陈伟鸿希望有机会可以把东西更直接地交到受困者的手里,刚巧就遇到了一个知情者。一天,陈伟鸿在《新闻联播》里突然看到了一个认识的记者,他当时在天全。得知天全的学校、孩子们还没有得到帮助,陈伟鸿他们决定把另一批物资直接送到弦子们手中。非常幸运的是,他们到了通行证,通过合法途径,把东西送过去了。陈伟鸿说:“能够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他们最近在做一个叫“留守儿童温暖包”的项目,除了书包之外,里面还有鞋子、雨衣、孩子们走夜路用的手电筒以及贴好了邮票的信封,“而且要放24封,我希望孩子们每个月能够给爸妈写一封信,在寄出这封信的同时,也把贴好邮票的信封寄给爸爸妈妈,方便爸爸妈妈给他写回信。我认为这个是比99块钱的温暖包更重要的一个事情。欢迎大家来认捐。”陈伟鸿说。

上一篇:佟大为:能让观众恨我是我最大的成功等 下一篇:郑崇华:台湾第一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