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19 08:18:51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验的四个教学步骤,即情景语境分析、宏观语篇分析、微观语篇分析和语篇分析演练。探讨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能性,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目的在于验证其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层解读语篇,提高语篇组织能力。

关键词: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 课堂教学模式

1 引言

语篇分析理论的诞生深刻影响了语言研究和教学,许多研究者已尝试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外语教学,如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写作、英语翻译中的运用等,然而把语篇分析理论引入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还为数不多。本文首先阐述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依据,然后讨论英语阅读教学实验的四个教学步骤,即情景语境分析、宏观语篇分析、微观语篇分析和语篇分析演练,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探讨该模式的建立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层解读语篇,提高语篇组织能力。

2 理论依据及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性

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对语篇有不同的观点,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黄国文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和它的使用情景(及语境)之间的关系,是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语篇中的宏观结构分析是指对整篇文章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立场观点进行的分析。因此,运用语篇分析进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就应从宏观角度出发,以语篇为基本单位,立足于篇章整体。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构形机制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语篇分析的手段。衔接是借助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及词汇衔接这五种手段将结构上不相关,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接成一个前后连贯的语篇;连贯是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它运用衔接手段、语境、世界知识、修辞文体等手段来实现语篇的连贯。对英语中的语篇进行衔接与连贯分析,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句之间和篇章结构之间的衔接规律,运用语境、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正确解读,加深对语句和篇章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篇组织技能。

3 研究方法

3.1 教学实验。实验对象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英语专业两个班共119名学生,使用教材为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第一册;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实验目的在于尝试构建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3.2 调查与访谈。采用定性分析手段,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验证该模式的教学效果。

4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是从语篇组织结构方面对语篇整体解读,在宏观结构的框架里构建微观结构,其宗旨就是引领学生对课文整体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培养学生围绕语篇的中心思想进行语法分析和词汇解释,发现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提高组织语篇和欣赏语篇的能力。我们首先在实验中建立了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情景语境分析宏观语篇分析微观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演练

4.1 情景语境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现实化的表现,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事件中支配语义选择的因素。所以,它不仅包括现场语境中的成分,如谈话的话题、发生的事件、参与者、交际媒介和渠道等,也包括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等。这些都融合在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中。

我们教学实验的第一步是以预习方式开始的情景语境分析。以教材第十课为例:话语范围:描述动物威胁人生命的紧急救援过程,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结果。话语基调:第一层次:新闻记者和读者,记者作为信息掌握者,读者作为接受信息者。第二层次,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与狼的搏斗,狼作为入侵者,人作为自卫者。话语方式:书面语,新闻报道,报纸媒介。对语篇的情景语境进行描述后,要和学生讨论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对语篇的影响。例如,在动物威胁人生命时,一般应采取什么措施,现在的结果是否理想等。在话语基调中,作者写新闻报道应该怎样写,本文作者是怎样处理的。在第二层次话语基调中,孩子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等。

通过以三个情景变量即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来描述语篇的情景语境,使学生对产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篇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2 宏观语篇分析。篇章总是具有一定的交际目的的,这个交际目的构成了语篇的一个主题。篇章根据这一主题呈线性地展开。但是一个连贯的语篇并不是一些语义相关的句子随意堆砌,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语义有层次有结构的展开,并具有一个总体的关联,形成一定形式的篇章结构。而宏观结构就是体现一个篇章大命题的层次框架,如议论文章常使用的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提问―回答模式,概括─具体结构等就是篇章的宏观结构。

我们教学实验的第二步是从分析篇章的宏观结构开始,先推测篇章的主题,把握篇章的主旨。我们常使用找出段落的主题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宏观结构。因为,从主题句到段落层,主题句的作用是从某个角度反映篇章的主题,又对自身的层次起着提挚的作用。而对于某些找不到明显主题句的段落,则让学生尝试着归纳段落大意,通过对层次命题的归纳来了解其对宏观命题论述的作用。

通过对篇章宏观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把握篇章的主旨,对篇章的整体有一个贯通的理解,能从整体上对篇章语义及发展趋势作出推断,并以此引导对下层结构单位的理解。

4.3 微观语篇分析。一个篇章总是同时具有宏观和微观结构,要贯通地理解一个篇章,必须引导学生在对语篇进行了宏观分析之后,还要对语篇进行微观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对篇章微观结构的分析,来抓住篇章的细节内容、词和词语意义及篇章复杂的内在逻辑关系。

我们教学实验的第三步是用指称与词汇衔接、省略、替代和连接等分析难以理解的内容。以教材的第五课第一段为例:

There seems to be a general assumption that brilliant people cannot stand routine; that they need a varied, exciting life in order to do their best. It is also assumed that dull people are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dull work. We are told that the reason the present-day young protest so loudly against the dullness of factory jobs is that they are better educated and better than the young of the past.

在该段中呈现的指称与词汇衔接为:They:回指brilliantpeople,具有内在的语篇衔接功能,起到语篇的衔接作用。Their:回指brilliantpeople。It:下指dull people are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dull work,起到句内衔接的作用。We:外指所有的读者,即受话者,其本身不具有语篇衔接功能。Better和better:比较指称关系,将上文中的the present-day young与下文中的the young of the past 连接起来,具有很强的衔接功能。They:回指the present-day young,也具有语篇的衔接作用。The:均指后面的名词,具有句内衔接的作用。此外,在该段里没有替代,仅一个省略(that they are better educated and better than the young of the past),说明语篇没有重复部分,全部信息都是新的,连接成分数量也很少,只有一个并列连词and,说明每个具体的言语行为间的关系为同一个层次上的排列。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作者暗示了语篇要展开的中心话题─ What a man achieve does not depend on the type of work he does, or the life experiences he has; rather it depends on his ability to transmute what seems dull and routine into what is momentous, 即语篇的theme.

4.4 语篇分析演练。英语阅读语篇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教师训练学生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敏感度,以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由训练向自主运用过渡。例如,在对某一课的语篇分析结束后,基于参与实验的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笔者开始训练学生如何使用概括性指称这个项目。首先向学生演示:Posters, pictures, games ─ Materials of this kind of invaluable particularly for younger learners, and teachers find that they constantly use them…并说明这里的Materials就是指posters, pictures, games,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的使用方法,又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不同的形式。在教师演示所训练的项目后,学生练习并模仿写出:water, air, noise ─ three major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human beings…等等, 或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当然,训练学生解读语篇的练习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就课文内容或语言形式提出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写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或采用树状或网状图画出文章的大致结构;缩写课文;改写或仿写等。这些练习方式,可以是单个项目的训练,也可以是多种项目的集合训练,这不仅要考虑课堂学习的内容,还取决于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

5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上述课堂教学实验,笔者以选择答题的方式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内容涉及学生的语篇意识、语篇解读能力及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等,并对回收的119份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

5.1 学生的语篇意识增强。参与实验的所有学生在回答“是否产生语篇意识”时,均选择了“是”,这说明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课文时便形成了语篇概念,对课文产生了整体意识,语篇意识的形成是进行语篇分析的良好开端。

5.2 学生解读能力提高。在回答“阅读时是否获取和掌握语篇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能把握语篇中心,了解作者是如何建立话题及如何发展话题的”这一项时,35名同学选择“完全能够”,50名同学选择“基本能够”,34名同学选择“不能”。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选择“不能”的这部分同学的学习困难主要在于词汇匮乏,语言基础较差,难以全部解读语篇。但85名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5.3 学生语篇组织能力提高。在回答“是否能借助语篇衔接手段对文章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立场观点进行分析”时,18名同学选择“完全能够”,53名同学选择“基本能够”,其余选择“不能”。大多数同学反映,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语篇时对语篇的理解还可以,可是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地运用语篇分析手段解读语篇。这说明训练学生语篇分析手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4 难度大,具有挑战性。在回答“是否能接受这种教学形式”时,多数学生认为难度大,但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愿意接受这种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渗透语篇分析理论,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和作者的创作思路,以达到训练学生阅读思路的目的。同时,教授学生语篇衔接规律和机制,训练学生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敏感度。

6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将句子层面的组织教学上升为语篇层面,使学生深层解读语篇,了解语篇的谋篇布局,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但是,语篇衔接与连贯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即使对同一语篇的认识也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对篇章进行分析时,只能选择适宜学生理解水平的方法。另外,此实验是探索性的,不仅时间短,而且参与人数和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

[2]胡壮麟.语篇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析主体教育思想下教师如何有效把握英语教材 下一篇:英语口译与云南独有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