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 第2期

时间:2022-04-19 05:35:45

他努力微笑的样子很难看

春节抵临,我坐公共汽车回豫东老家,在车上。遇见了一对父子。

老者小心翼翼地抱着行李,一动也不动。他怀中的化肥袋上,模模糊糊有三个字:张铁头。

在他身边,斜躺在座位上的孩子看上去还不满十八岁。此时,正微微地睡着。多日未洗的长发几乎覆盖了他的双耳。孩子很瘦。手工织成的红毛衣里面一件灰色的衬衣敞着领口。外面穿着一件陈旧的、褪了色的蓝色西装,肩头上一片灰暗。那是扛东西留下的痕迹。

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是我的同乡,虽然不同属于一个乡镇,但我们的村庄相距很近,大约六里多路,对于他们的村庄,我只有小时候去看电影时留下的模糊印象。30多年的记忆,往往是极其苍白且淡薄的,以至于当他说出村庄名字的时候,我竟然一时回想不起来。

他说,他和儿子是农历十月初几出来的,和邻居的7个远亲一起在郑州西郊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本来想去南方,但这里的老板欠了他们上次做工的工钱,不来就要不回了。

他说,他们这次又干了两个月,在工地上只见到小领班晃来晃去,包工头的面连一次都没见到,想要回上次的工钱时,领班说自己不当家,他也是给别人打工的。

他说,儿子刚十六岁,去年初中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跟着别人又不放心,他就带着出来了,也只是在工地上干些笨重活,但他连一车沙子也推不动,领班很不满意。

他说,建筑工地的活很累,儿子吃不消,咬牙坚持的样子常常让他心疼,有一次儿子实在受不了这份苦,就怯怯地说:爹,我想回家看看。

他说,自己怎样都行,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讲什么累不累的。可儿子还小,连说煤的都没有,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累得躺在窝棚里,连端一碗白水煮豆腐都没有力气。

他说,来时带了300元钱,除去路费,还剩200元,干了两个月,老板只同意借给他200元。他打了借条。现在除去买车票的钱。他身上仍然是300元,

他说,赔了。回去没法给家人说。

他说,他把儿子送回家就不来郑州了。

他说。年后可能去沿海,村里有人在那边出海打鱼,那里不欠工钱。

我一字一句听着,几乎是一字不落。

我知道他字字句句都浸着酸楚。

他努力微笑的样子很难看,跟哭似的。

本刊记者 刘林

两会,记者的感受

2011年已是作为记者的我第三次参加市两会了,没有了第一次的紧张,毕竟参与的次数多了,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两会的新闻报道。参与两会,也让自己增长了不少见识。获取了很多信息,并有了一些感受,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各种见闻接踵而至。

2011年的两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开会的时间安排在了周末,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工作热情,反而比在正常工作时间里多了一份责任。知道两会的重要性,我丝毫不敢懈怠,起床时间提早了1个多小时,也忽略了中午的休息时间。虽然参加两会。参与新闻报道是忙碌的,但我和代表、委员一样。心情却是愉悦的。在两会现场,感觉两会就是一次代表、委员和民众的聚会,电梯口、餐厅内、走廊里……这些空间内,都闪现着代表、委员的身影,他们亲切的笑容,一句句简短的问候,让两会充满了弄情暖意。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也在关注着《中卫日报》,这忙坏了报社的工作人员,他们有计划地每天按时将报纸送到每位代表、委员的房间内,以保证代表、委员等参会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取两会的相关信息。同样。作为报社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也在关注报纸上的动态新闻,只要报纸到了自己的手中,就会立即翻阅,直到两会圆满画上了句号。

虽然两会是短暂的,民众的利益与民生的盼望却是长久的。我们媒体工作者也对我市今后的发展充满期待。

《中卫日报》记者 赵雅榛

上一篇:面孔 第2期 下一篇:“重农”是最大的民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