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笔伴勤读 开创“第二春”

时间:2022-04-19 05:20:25

运休之后,为了打发寂寞、孤独的日子,我学起“爬格子”来了。图名吗?我原本就是平庸之辈,谁人知晓?图利吗?小小“豆腐块”,能值几文?我图的是用勤笔伴勤读,来开创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我的写作动机,是想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中,聊以自娱,也想娱人,刊登了,笑一笑:未刊登,不计较。勤动笔,就得勤学各方面的知识,我把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大部分用在了读书看报上,我每年都花几百元自费订阅6种以上报刊。一拿到新出版的报刊,我就会一心遨游在文字方阵里,从中汲取养分,博采众长。当读到有趣、有益的东西时,我就获得了“如品佳茗、如饮美酒、如听名曲、如观妙舞、如获珍宝”的精神享受,为了经常品尝美味“大餐”、我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佳篇必看、名句必摘、箴言必背、精版必存”的习惯,意在积累资料,为自己充电加油。我坚持读书看报15年,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也充实了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

写作之初,我那些晦涩枯燥的文字作品。每每投寄出去,总被打入“冷宫”。在“有种无收”的季节,我没有心灰意冷。我继续勤学、勤写、勤改、勤推敲。从写“火柴盒”“豆腐块”起步。在经历了多次的退稿或投稿石沉大海的挫折后,我写的《春天的感受》这首小诗,终于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发表了。那时,我心里真正感受到了些许快慰。1997年,我向《老友》寄去了《不会忘记》这首诗,参加“我看香港回归”征文比赛,居然获得了三等奖。在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中,我的《七一悟语》在全国离退休干部“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些收获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从中寻找到了乐趣,感到这是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

退休10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读书看报,就是向智者请教,就是对神奇世界的探索:花少许的钱,就把别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买回来:花少许的时间和精力就把别人的创新发明、经验教训吸收为我所用,真值!另外,我从写作中也悟出了一点门道:文稿写好后,不着急、慢推敲、多修改,反复斟酌后,再投稿。如我写的《守住清贫》《祝福你,祖国》《常回头看看》,在手头上都搁置了个把月,几经推敲修改再投稿,被《老友》分别刊登在2005年5期、2005年10期、2008年10期卷首的《感悟》栏目内。《家有唠叨妻》也花了我不少精力和时间几经修改后才寄出,被《老友》刊登在2012年第1期的《婚姻家庭》栏目内。这些年我有近300篇作品被《中国老年报》《老友》等报刊采用。

人各有志,人各有趣,我将继续保持勤读书、勤写作的习惯,抓住晚年的宝贵时光,把勤读书看成是丰富知识的小溪:把勤笔耕看成是这涓涓细流中跃起的浪花;把勤笔伴勤读看成是开创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上一篇:关系网络与地下经济 下一篇: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测和“大、小三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