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围术期救治与麻醉管理

时间:2022-04-19 04:57:38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围术期救治与麻醉管理

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针对9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围术期救治与麻醉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16~76岁,其中车祸致复合伤50例,宫外孕30例,子宫破裂10例,胎盘早剥6例,产后出血需子宫切除者2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恐惧、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收缩压

2 围术期救治与麻醉管理

本组98例患者,由于处于休克状态,麻醉工作十分复杂,矛盾重重,给麻醉的选择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1 麻醉特点 ①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道,晶胶液并补,积极抗休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②估计出血量多少,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尽快改善休克状态,争取尽早手术。③留置尿管,观察尿量,预防肾衰。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休克。⑤麻醉前行胃肠减压,以防误吸。⑥进行CO2结合力等生化检查,纠正电解质紊乱,有条件时进行血气分析。⑦本组有10例患者,情况紧急,立即送手术室,边抗休克边手术。

2.2 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 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止血药物、多巴胺、麻醉机、气管插管等。

2.3 麻醉前用药 ①病情严重者免用,或仅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②入手术室后加用对循环、呼吸抑制少的药物,如安定等;③疼痛可加重休克、用哌替啶或吗啡类药物止痛应减量,并严密观察,小量分次使用。

2.4 麻醉选择 ①原则:a.尽量选用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又能满足手术要求的麻醉;b.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O2;c.避免加重休克,减少麻药的用量。②方法:a.氯胺酮安定复合静脉全麻:给安定0.2-0.4 mg/Kg,静脉滴注,氯胺酮0.5-2 mg/Kg,采用分次静脉滴注,追加量为首次量的1/2-1/3量,本组有14例宫外孕破裂,有4例胎盘早剥剖宫产者,1例产后出血需切除子宫者。b.休克严重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经补液补血、血压回升的早期休克,或抢救后休克已得到控制,病情尚好,在继续抗休克的前提下,采用连续法,小量分次给药,并辅助少量镇静镇痛药物,严密观察用药后血压变化,本组有10例子宫破裂,1例产后出血,需切除子宫者,2例胎盘早剥,需要剖宫产+子宫切除术者。有16例宫外孕患者,体格肥胖,单纯用氯胺酮安定复合麻醉,满足不了手术要求,实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不立即注药,加快输液、输血的同时,局麻加氯胺酮静脉滴注手术开始,待出血部位结扎后,又经补充血容量等处理后,血压回升,再从硬外管内分次少量给药,即能更好的满足手术的要求。c.全麻:本组50例复合伤合并内出血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便于呼吸道通畅与充分给O2,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用芬太尼0.1 mg,异丙酚1-1.5 mg/Kg,司可林1.5 mg/Kg诱导,快速气管内插管,异丙酚400 mg加5%G-s250 ml静脉点滴维持,仙林50ug/Kg静脉推注等。③视病情和手术需要调节点滴数,用药量比正常手术患者要小。

2.5 麻醉管理 ①给药原则:给药要慎重,可采用少量试探性给药法,尽量减少药物对休克患者的不利影响,肺部疾病最好不用氯胺酮,因其增加肺阻力,手术时间尽量缩短。②术中积极抗休克治疗:a.补充血容量:及早快速补足血容量,晶胶体并补,尽早输血、血浆等;b.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不回升时,选用多巴胺静脉滴注,以维持收缩压在85 mm Hg以上,因多巴胺有扩张肾血管作用,增加肾脏血流量,保护肾功能,也可与间羟胺合用,以减低副作用,休克晚期补足血容量时,可用血管扩张药物,改善微循环,同时,预防心衰、肺水肿;c.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200 ml静脉滴注;d.大量应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300 mg/d静脉滴注,或30~50 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为首次量;e.保持患者安静,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变换时要小心,注意保暖;f.术中监测:BP、P、CVP、ECG、尿量及血气分析等,注意观察尿量,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血管收缩药,尿量少时,可使用利尿剂,使尿量>30 mg/h。

3 结果

本组通过医务工作者尽力救治,有93例已恢复健康,成功率达94.6%,死亡5例,都是因为失血时间太长,入院太迟,其中2例死于肾衰,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DIC。

4 讨论

救治失血性休克患者,须动作迅速,思维敏捷,技术熟练,责任心强,根据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做好医务工作者之间的配合,让危险减少到最小限度,根据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抢救措施,根据病情不同手术方式不同,选用不同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景阳,孙增勤.实用麻醉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1994.

上一篇:外伤性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 下一篇: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