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生子,看上去很美

时间:2022-04-19 12:47:16

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通过,修正案第一款即规定:“凡在美国出生或归化美国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们所居住州的公民。”

140余年后,因为这条修正案的鼓励,一些年轻夫妇从中国内地出发,选择把腹中的生命诞在地球彼端的土地上。

他们希望用人力改变“天意”,让这个拥有美国护照的孩子,从来到世间那一刻起,便有机会享有美国的优质教育、福利与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一个为之服务的赴美生子产业链也逐渐发展起来。在不乏“灰色”与投机的色彩下,中国父母和商家们各自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但让人深思的是,在移民热的背景下,“赴美生子”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国公民对其所属国家公共服务与社会环境的评价,当现实让他们无可奈何时,他们选择了“用脚投票”。

赴美生子

“我是济南人,也是美国人。”两岁半的聪聪已经学会了这样介绍自己。聪聪的母亲王静曾是一位妇产科医生,2007年底利用一张商务签证去了美国。这项耗时三个月、花费近20万的“投资”,回报给她的是一个拥有美国护照的儿子。

当然,对于济南人和美国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聪聪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由代办赴美生子业务的服务商们归纳的:成为美国人,能享受180多个邦交国入境免签证、享受美国13年义务教育、进入美国大学学费节省上百万人民币、享有各项社会福利措施、住低价高品质的老人公寓,甚至在其他国家政局动荡时,即使航空封锁亦享有优先搭机离开的权利――总之,“投资回报率简直比抢银行还高”。

一切为了“孩子”,尤其是,当这个还未出世的“孩子”将会成为家里老二的时候。

同样住在上海的陈馨本来从未想过“一胎制”有什么不妥。然而,当她知道第二个孩子已经孕育时,事情却不一样了。她想,如果没有一胎制的政策,她希望有两个孩子,她很期盼两个孩子在家打闹嬉戏,长大后也能有个相互扶持。

陈馨试想过很多可能性。怀孕时得避开居委会的耳目,是担惊受怕地在家待产,还是躲回乡下老家去?生了之后要罚款,根据《上海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将按夫妻双方实际年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反正要罚款,不如拿了这笔钱去国外生,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公很快作了决定。

更好的教育、“合理合法”的二胎,是众多赴美生子妈妈们的首要考虑,而其他理由则不一而足。聪聪的妈妈王静,曾在国内一家大型医院妇产科工作。因为床位紧张,只有临近生产状态的孕妇才会被送到待产室,“反正了,有时候给你盖床被单,有时这都没有。很多家属就在外面等着,就这么从人堆里推过去了,让我感觉挺没尊严的。”王静至今仍有心理阴影。

什么人在赴美生子呢?国内最早从事赴美生子中介服务的赵玲玲给出了答案。大多是企业老板、外企主管、政商名流、医生、律师、会计师、教授等等。在广大的人口基数中,还是少数富裕父母中的少数人。

不靠谱的月子中心

2007年底,怀孕七个多月的王静终于站在温暖的加州阳光下。从签证到飞行、再到入关,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中介的嘱咐进行的:确定怀孕后立刻预约面谈,避免签证官看出迹象;最晚临产两个月前动身赴美(如果肚子太大还得提前);入关时穿深色上衣,手臂上最好再披一件外套遮挡:在真正踏上美国国土前,“生孩子”还是准妈妈们必须千方百计隐瞒的秘密。

一旦跨过这个难关,便有月子中心派来的专车在机场迎候,妈妈入住后甚至可能有个小小的欢迎会:“生孩子”又立刻变得天经地义、正大光明。

月子中心在美国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均有分布,以洛杉矶地区最为集中。它最早专供移居美国的当地台湾人坐月子,后来才渐渐接待从台湾本土、从大陆来美国生孩子的妈妈们,提供食宿、交通、联系医院、代办证件等全套服务。

不过,她们的居住条件远非大学宿舍可比。王静所住的、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小套雅房,与另一位准妈妈共用客厅、阳台与厨房,每月租金是两万元人民币。如果是坐月子,还要加收一万八千元。

尽管“收益”可能颇丰,但“生产之旅”绝非坦途。从签证时的小心忐忑、长达15个小时的飞行,到入关时的惴惴不安,再到月子中心的选择与居住,包括在医院生产的过程,对孕妇来说,时刻都可能遇到危机。

在洛杉矶,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直接取决于老板。有的老板会在超市买五六种新鲜水果混搭,但有的则只会拣减价处理的劣质苹果;有的老板允诺远途购物,说到做到,但有的总是忘记在约定的时间将准妈妈们接回来。“最严重的一次,一家月子中心让两个准妈妈在大冬天里等了两个小时,回来之后妈妈气得不行,第二天竟然全部提前生产了。”王静讲述她朋友的遭遇。

除了近30家月子中心,洛杉矶地区还有大量“民宿”提供待产及坐月子服务。在这类收费较低的地方,孕妇一般与老板合住在一幢别墅里,有可能需要自己做饭,或是与其他普通房客混居,居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然而,无论是月子中心,还是民宿,其实没有一家得到政府商业注册,因为美国文化中没有“月子”一说。只被华人认可的月子中心,只以家庭式或私人经营的模式默默存在着。一旦发生纠纷,人生地不熟的孕妇们常常处于弱势一方。

收益很远 麻烦很近

经过一系列轰轰烈烈、煞费苦心的改写“天意”行动后,主角终于降生到这个星球上。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何为他乡何为故乡,这些让他(她)父母们挠头的问题,对这个新生命而言,暂时全无意义。

才一个月大的聪聪因为具有美国社会安全号、美国护照,所以在美国政府看来,他是美国人的“小天使”。然而,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为中国公民,本人虽出生在外国,仍具有中国国籍。所以,在中国政府看来,聪聪还是“自己人”。难办的是,中美双方均不承认双重国籍。

有的父母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让回国的孩子上了户口,成为事实上的双重国籍。然而,包括王静、陈馨在内,相当部分赴美生子的父母们都没有这样做。担心罚款、担心公职,也担心今后一旦查出,美国政府会认为孩子已经放弃美国国籍。他们做好了在国内缴纳借读费或是上私立学校的打算,这完全在他们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

两代人两种国籍,一个小麻烦是,回国时由中国驻美大使馆颁发给孩子的《中国旅行证》在两年后需出境补办一次(从2010年6月1日起需回签发地更换),或是直接在国内申请“亲子团聚人员申请永久居留”(也称中国“绿卡”);此外,孩子的美国护照,每五年需更换一次。

两种国籍还让一家人的出境变得复杂,“到美国大使馆我们自己出国签证要排队,然后小孩要到中国大使馆排队,受两茬罪。”陈馨无奈地说。

当然,成为美国人的真正好处,尤其是父母寄予厚望的优质教育,要等到孩子进入学龄后才能感受得到。而成为美国人父母的好处,也要等到21年后,当他们依靠这个“抛锚孩子”移民美国的时候才能兑现。

如果决定去美国生产,就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因为孩子将来“注定要接受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有着两种不同的身份和价值观,他(她)将面临矛盾和困惑,而培养教育这个孩子将比其他孩子有着更大的难度。”

一位妈妈告诫那些打算行动的家庭。

8月11日,美国私人研究机构“皮尤西语裔研究中心”(Pew Hispanic Center)报告,在2008年全美国430万新生婴儿当中,有大约34万是非法移民的子女。美国国内保守派有越来越多呼声,要求修改法律,以防止非法移民的后代自动成为美国公民。

一旦落地公民权不再,王静们迈向美国的通道便将戛然关闭。

不去美国生,是一种选择。去美国生,也是一种选择,但王静觉得,在选择的背后,是孩子们完全不同的人生,也许十多年后,孩子会选择放弃美国国籍,渴望真正成为中国人的。谁知道呢?

(摘自《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第32期,有删节)

上一篇:母亲的话,一句顶一万句 下一篇:麻将与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