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

时间:2022-04-19 12:35:00

刍议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

摘要:文章主要从当前课堂教学手段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分析了设计的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关于教学手段的设计要求,以期每位教师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实现有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手段;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4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16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设计是否得当、合理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手段的设计与运用上,笔者认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过于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思维习惯,影响着有效课堂的达成。透视当前教学手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解决策略迫在眉睫。

一、时下教学手段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经精心设计,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由于缺乏或忽视了对教学手段设计的全面系统研究,不能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导致所授课型与教学手段设计不协调。教学中缺少由初步到完整的知识呈现,能够很好反映教学主线的板书设计形式和内容正在逐步退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课堂的大容量,而无形中使得学生学习中的归纳、比较及反思能力减弱,课堂讨论减少,甚至杂乱无章。

2.过于依赖现成资料,老师轻松学生疲惫

现在网络共享资源丰富,参考资料琳琅满目,这就为教师授课带来了“轻松与便捷”,一些教师把现成的资料照搬到自己的课堂,没有好好研究学情与生情,课堂教学手段设计,不考虑实效,只顾自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则学得不快乐,在疲惫中负重前行。

3.替代过多,致使学生学习力降低

以中考题代替化学实验、以实验录像或实验动画取代课堂实验,以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参与的“活动与探究”。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多学点化学知识,而且老师也“轻松”了,这样做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吗?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会延续吗?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替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挫伤了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热情,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力的降低。

二、解决策略

教学手段的设计既涉及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涉及到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同时蕴含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创新与综合评判能力。在进行教学手段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制约因素,全面落实其设计原则。笔者认为一般制约教学手段设计的因素有:教学目标、教师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与素养、学生化学基础内容的储备状况、相应的设施等物质条件。只有综合研究分析制约教学手段的各方面因素,才能做到较为合理的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使用手段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科学性原则:表述的内容正确无误,逻辑严谨;实用性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出发,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强调实效,不标新立异徒有形式;实验优先原则:凡要求演示、学生实验的内容不得用其它手段替代;多种手段优化组合的原则:从整体教学设计出发,保持手段的选择服务于整体教学的需要。发展性原则:保证手段的选择能够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科学素养。

针对上述教学手段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一些关于教学手段的设计要求,以供参考。

1.教科书及教辅资料

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强化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增加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书的频率及功效。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技能,更是学习中进行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形式及灵活多样的训练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各式各样的教辅资料上内容编排个人色彩太过浓郁,不一定适合自己所教的某个班的学情,为所教班级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的教科书及教辅资料使用方案是我们老师必须意识到的问题。

2.教学案

这是由教师设计,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完成的一种媒体,它能增加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评价、反思、讨论的信息“渠道”和容量,同时也扩展了交流的随机性,使得矫正指导有更强的针对性。设计必须强调科学性、可行性、策略性、程序性、适应性,必须注重学习原理,注重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注重思维,注重探究。教学案绝不能变成一份知识点总结加中考题的合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使用教学案。我给学生设计的教学案包含了读书笔记、课堂笔记、课堂思索、自主知识归纳小结、疑难杂问、做题心得等若干小栏目,做到了很好的细化与分类,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复习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3.实验

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必须强调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适应性;必须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易进行量化分析的对比数据、易操作控制的实验条件、易培养分析、比较、推断、选择和决策的思维能力;实验内容具有趣味性、易引导进入探究、渗透STS教育、渗透研究性方向、可发展或变化为小型组合实验等。

4.板书设计

“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固然不可取,可是粉笔板书在现代课堂中依然不可或缺。板书设计安排上有以下作用是其它媒体不可替代的。①与多媒体课件互补作用。板书可随着教学进程,将核心内容提纲挈领的逐渐呈现,最后形成一个稳定的直观体系,有利于对学习全景进行反思与评价、归纳与总结。②与实验探究的互补作用。可将实验内容及过程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讲解,最后形成较为完整的学习探究过程。③学生进行必要的板演练习,并与学习提要对比进行评价等活动。更重要的是以上措施能够极大地弥补课堂中教师无法个别指导时的缺陷。

5.课件制作

设计课件必须保持与教学目标一致性,运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且刺激性强易产生吸引力的特点,一般可通过视频配文字(或画外音和音乐)创设学习情境;运用画面可定格、放大、重复的特点,对实验中需要仔细观察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运用计算机可进行模拟的功能,将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简单运动进行形象化的直观处理,增强对抽象事物及原理推断的理解;运用画面和文字等可及时切换与调控的特点,依据教学设计主线设计成系列的问题,将学习不断引向深处,或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评价及反思。

6.学生活动汇报

每节课结束前,就下节课的某一问题,布置学生回家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下节课前由每小组代表将学习成果向全班汇报。我坚持这样做了7年,我的学生课外知识非常丰富,喜欢探究。

7.模型、实物

具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有助于激发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等。模型对于难于直接观察的物质结构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初三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知识时,结合课本上以平面形式呈现的分子模型图及分析模型的实物,能让学生理解这样抽象的概念轻松些。介绍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时,如能将一些化学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感知它们的物理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的记忆,有些感受或许很多年后都能记得,比如某种气体的刺激性气味等。

8.若干媒体的整合

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是上述多种媒体整合而成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也就必然要注意多种教学媒体整合的有效性、目的性、协同性、灵活性等原则。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也许我们应该反思并优化自己教学手段的设计了。要使我们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的动态生成中,及时调整教学手段的设计方案,“精彩预设,动态生成”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38

[2] 吴江明.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9~11

上一篇:课堂有效提问的五个要素 下一篇:立足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看新课标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