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皇帝的民生素描

时间:2022-04-18 03:10:10

喜剧皇帝的民生素描

他们总像是悖论。

人都有以貌取人的天性,但他们的长相以最温和的方式形容就是――有特点。说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他们岂止不是英雄,更多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麻烦制造者。

混混、痞子、丝、Loser?不,他们是喜剧皇帝。

他们与现实之间有着魔力般的喜剧张力,他们也是缩影,在城市化的视角下看,他们就是一次次转型期下的中国社会民生百态之素描。

80年代的集体笑点

陈小二,60年代末生人,待到二十余岁,大学仍是少数人才可上得的金字塔尖儿,天资不高无甚专长的他,自然而然成为一名待业青年。人称“二子”,这不是一个贬义词,至多是个暧昧的灰色词语,言语间虽是恨铁不成钢的埋怨,但也有点淡淡的宠溺――谁叫他就是块儿铁呢。

他的出场并不如老父评价般的焦虑,而是优哉游哉地在护城河里凫着水,闲看一片白云青天。

发小麻杆揣着一兜红袖标假冒街道人员抓风纪,五块五块地往自个儿兜里揣,正巧碰上二子,讲起了街道办事处要让他们几个待业青年的“小团体”承包一家倒闭的小客店。

他们往家走时,“小团体”中的女成员――因为作风问题被二子爹老厂长老奎开除的英子,在他家大开着录音机跳霹雳舞;另两位成员大虎和小豆,刚敲诈了两瓶“小二”,拎着要当一起开店的见面礼送给二子爹,谁知被敲诈的“老东西”正是老奎……至此,一出二子开店的好戏击鼓上场。

待业、街道办事处、承包、小客店……这是属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词汇,二子、麻杆、英子、大虎、小豆,他们是当时的一群年轻人,陈佩斯以《二子开店》为代表的“二子”电影,开启了整个80年代的笑点。

那是个怎样的年代?大学生仍物以稀为贵、是天之骄子,先富起来的却是这一批“二子”。导演王秉林说:“《二子开店》其实有我对当时社会上那些戴着墨镜、穿喇叭裤,整天没事干在马路上转悠的年轻人的看法,我对社会的矛盾不回避,我希望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说是混混,其实“二子”们活得比谁都要认真和用力。他们是告别了“大集体”和“铁饭碗”的第一批,最大的烦恼就是吃饭问题,只要有了营生,他们就能经营得风生水起。他们受着新兴思潮的最大冲击,却有守着一颗与传统趋于一致的老心,墨镜、喇叭裤和流行音乐装点的外表下,追求的还是有滋有味的生活。

“二子”系列后,陈小二几乎成了陈佩斯的另一个名字。“小二好,在北京服务员都被叫小二。”他还变成了标志性的光头,因为在他的形容里,“这样好被俯视。”

只做“小人”不称王

姚远的故事没有这般遥远。“那天我们都喝醉了,也都哭了,互相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真是难忘的一夜。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1997年的《甲方乙方》是冯小刚的贺岁首作,直到2014年的《私人订制》,葛优这张王牌依然好使。

从《甲方乙方》的姚远,到《非诚勿扰》的秦奋,再到《私人订制》的杨重,这些“葛优们”几乎是将这几十年的时代心事全部糅杂,脱胎于这些个总是小恶大善的中年男人身上。

到了他们这个时代,二子的那一爿小店早已满足不了奔涌而出的物质欲望,淘金热影响下的发财梦是姚远和杨重的人生主题。

他们有点小聪明,关于当下;也有些大智慧,关于人生。他们开始有要当大腕的蠢蠢欲动,本质上还是那个贫嘴的顽主,他们脑子里随时存着来点钱的念想,但本性仍是善良,要不怎么能愿意恶心自己,来点亮别人的好梦。

历史总是相似的,但又有所不同:与二子的卖力气挣钱不同,他们开始卖脑子挣钱,你可以说这是投机取巧,也可以说是能者多劳。二子的对象英子因为与已婚男有过感情被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秦奋陪着当过有钱人小三的真爱谈判。二子蹬着三轮拉客的胡同已经变成藏在高楼大厦后的阴影,杨重帮清洁工圆梦当了半天有钱人后还得回到这片阴影里。

当时车上放的歌是,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到了现在,葛大爷去了姜文那里演类型片,新晋喜剧之王的是获封“五十亿帝”的黄渤。据说现在北京咖啡馆里有50%的桌都在为要上马的电影项目拉投资,其中95%的都说马上就能拉来黄渤。

二子的混口饭,姚远的发点财,到了黄渤这里几乎进化成了资本主义。他的名字已经变成了某种符号,窘态百出背后是生活的讽刺和幽默,体恤和秘辛。

去年曾在黄渤的保姆车里采访他――那时《泰》的热潮还未退,《西游降魔篇》即将开启。人叫周星驰喜剧之王,周星驰叫他王中王,对此称呼他却说那是火腿肠,他只肯承认自己还是一个小人物。什么是小人物?“就是一个大群体中不值一提、也不可或缺的那个‘小人’。”黄渤如是说。

上一篇:纳粹战车下起死回生的英国农业 下一篇:硅谷:“彩虹”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