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关键增产技术

时间:2022-04-18 12:59:17

豫北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关键增产技术

【摘 要】当夏玉米的产量达到667kg/667m2左右时,要想大面积提高单产,必须将传统的栽培理论与现代的生产技术重新组装配套。为此,笔者经过大量调查,了解到豫北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为期2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豫北夏玉米的关键增产技术。

【关键词】夏玉米 生产 问题 增产技术

Yubei summer maize production problems in increasing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key

Guo Peizong 1,Liu Lu 1,Li Chu-Jie 2,LI Fu-xian 1,the Song Dynasty,star one,

(1,Henan Province,Yanjin County Bureau of Agriculture,2,Feng Town convenience Yanjin County Service Center,Henan Yanjin 453.2 thousand)

【Abstract】When the summer maize production reached about 667kg/667m2 when,in order to improve yields a large area must be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theories and modern production techniques to re-assemble package. To this end,the author after extensive investigation,learned that summer maize production in North Henan main problems an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conducted a two-year pilot study,summed up the key summer maize in North Henan technologies for increased productivity.

【Key words】maize production problems Stimulation Technology

一、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1.品种多、乱、杂,布局不合理

豫北夏玉米品种多乱杂现象十分严重,且优质专用玉米品种少;不同品质品种混种混收,缺乏合理布局,玉米商品质量一致性差;良种与良法难以配套。

2.土壤理化性状差,耕作技术落后

免耕技术的推广应用致使土壤容重尤其是下层土壤容重增大。土壤耕层浅,容重高,耕层仅15-20cm。调查结果显示,0-20cm土层容重平均 1.43g/cm3,20-40cm土层容重平均1.57g/cm3。大大高于夏玉米高产适宜容重1.2-1.3 g/cm3指标。土壤容重增大必然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发育,造成根系分布浅,生长空间小。同时造成土壤渗水性差,储水能力降低,导致玉米易旱易涝,丰产性稳产性下降。

3.夏玉米播种质量较差,缺苗断垄严重

小麦机收后所留的高麦茬虽然增加了秸秆还田量,对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夏玉米已经由人工点播转为机械播种,高麦茬严重影响玉米播种质量,致使玉米的出苗率和植株整齐度大幅度降低。据调查,机械化麦收后直播夏玉米平均缺苗率在17.4%左右。此外,土壤干旱质硬、免耕播种机械性能差、小麦种植方式与玉米播种行距不配套等也是造成播种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4.水肥投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

肥料以氮化肥为主,有机肥、磷钾及微肥施用少,施入养分不平衡;肥料投入增多,分次施肥被“一炮轰”代替,化肥深施变成了表面撒施,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水分不能按需供应,丰产水变成了救命水。

5.管理粗放,成本高,效益低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吸引了一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弃农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低、年龄高,传统的精耕细作管理逐渐丧失,新型的现代轻简玉米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玉米生产管理日益粗放。新技术的推广实施阻力大、到位率低,实现玉米高产的成本高,效益低。

6.灾害发生频繁,玉米稳产性差

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玉米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丰产稳产性差。生物灾害主要是病虫草害,如青枯、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瘤黑粉病等主要病害和玉米螟、麦秆蝇、蓟马、蚜虫、甜菜夜蛾等主要虫害。非生物灾害如风灾、涝灾、雹灾等,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7.玉米收获偏早

部分农民不了解玉米正常成熟的标志,在玉米苞叶变色初期就开始收获,此时比充分成熟提早7-10天,减产10%左右。过早收获不仅造成显著的产量损失,而且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脱水晾晒费时费工,也不利于籽粒品质的提高。

二、夏玉米关键增产技术

1.免耕覆盖高质量机播技术

机械播种可提高播种效率,秸秆覆盖有保墒、抑制杂草和降低地温的良好生态效应,同时秸秆覆盖还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的效果。但由于小麦收割后所留的高麦茬及长麦秸缠绕播种机具,加上土壤表层坚硬,往往影响播种质量。因此,麦茬处理方式成了影响机播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对所留的高长(20cm左右)麦茬切碎至3-5cm并均匀抛撒,不仅可解决麦茬对播种机具的缠绕堵塞问题,同时可更好地起到覆盖保墒效果,具有良好的增产作用。

2.土壤物理性状调控技术

调控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玉米高产的土壤容重指标为1.2 -1.3 g/cm3,超出此范围,容重越大,玉米减产越严重。不仅耕层容重影响玉米产量,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产量也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播种前进行深耕30厘米,较常规耕作20厘米不仅可以使小麦增产4.5%,并可使玉米增产10.2%-14.3%。为此,结合小麦整地进行深耕,不仅有利于小麦增产,同时可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3.合理增密技术

3.1选用生态适应性强、资源利用高效的抗逆耐密品种

由于每个品种的特性不同,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也不相同,只有在合理种植密度范围内,群体和个体的优良性状、综合抗性才能充分表现。豫北夏玉米种植区,由于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较好,耐密、抗倒、丰产的紧凑型玉米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试验表明,适合于豫北

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新单26、澄海系列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透光性好,生长健壮,适应性强,叶面积指数、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高等优点,适合密植高产。

3.2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不同质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不同,土壤的透气性,保水保肥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决定了作物的根系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其活性不尽相同,研究表明,玉米根系分布、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因此,不同质地的土壤对玉米供应养分的能力及玉米从土壤中获取养分的能力明显不同,表现在不同理化性状的土壤,玉米的产量具有一定的差别。为此,根据土壤不同质地,因地制宜,合理增密。豫北夏玉米种植区,平均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高水肥地块可适当增加密度,干旱瘠薄的地块可适当降低密度,以实现最佳产量目的。在株行距配置方式上,缩小行距,实现密植增产,采取大小垄和宽窄行种植,即密度在4500株/667m2以下的田块采用40cm、80cm的宽窄行种植,密度在4500株/667m2以上的田块,采用40cm、60cm的宽窄行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田间作业和水肥集中使用等。

4.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稳产技术

按照生态位互补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将不同抗性的玉米进行隔行间作或混作,可以提高群体的抗性水平,实现玉米稳产。试验结果表明,双基因型玉米合理间作平均较相应单作增产6.7%。采用间(混)作种植时,所选的品种应生育期、株高相近,在抗性上有互补作用。双基因型玉米间作是一种稳产措施,因此,不能仅以一年的结果判断产量,因为灾害的发生既有普遍性,又有随机性。双基因型玉米间作的稳产作用也因区域不同而不同。在品种的搭配选择上,应根据当地主要灾害类型,结合当地主推品种进行合理组配。

5.夏玉米的优化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适当增加肥料投入,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必备条件。为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氮、磷、钾三要素应配合使用,进行平衡施肥。豫北夏玉米区,肥料一般分三次施用,第1次为苗期,研究表明,磷、钾肥在5叶前施入效果最好,因此,磷、钾肥和有机肥应在苗期尽早施入,5叶前,亩施45%(N15P15K15)复合肥25-35千克,第2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采用穴施或条施等方法,亩施尿素30千克。第3次在玉米吐丝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以增加后期叶片功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生产力,增加粒重,促进穗大,粒多,粒饱。在水份运筹上,玉米苗期到拔节期应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试验表明,苗期控制浇水蹲苗的玉米比不蹲苗的玉米,植株高度可下降10-30cm,尤其是植株下部节间明显缩短,韧性增强,玉米根系增加3-6条/株,并且根系下扎较深,抗倒性明显提高。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后,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不能缺水,要达到地表见湿不见干,满足玉米抽雄、吐丝、开花、灌浆对水份需要,特别强调要浇黄皮水,不要过早停水,以保证活秆成熟,增加粒重。

6.化学调控技术

玉米化学调控剂能使玉米根多秆壮,植株矮化,穗位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提高种植密度,提高抗倒状能力,到达丰产目的。由于玉米化控调节剂的种类不同,其使用量和施药时期也不尽相同。玉米化控调节剂――金得乐,一般在玉米可见叶7-11片时,每亩用该药30ml兑水15-20公斤,一次性叶面均匀喷施,可使株高降低15-30cm,穗位降低10-15cm。而玉米健壮素最佳施药时期是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玉米抽雄前5-7天,每亩用该药30ml兑水15-20kg均匀喷洒于玉米叶面上,同样可起到降低株高和穗位的作用。

7.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改良土壤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大力研发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不断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在草害防治方面,对于除茬地块,应用封闭型除草剂,免耕直播田块则应加大用药量,宜取药品使用推荐的最高用药量,同时加大用水量。此外,目前市场上除草剂种类繁多,应注意选用正规厂家的产品,同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指导用药。除草剂使用时,应该按照先浇地后喷药,土壤表面湿润为原则,以充分发挥药效,减少药害。对于前茬遗留杂草较严重的田块,建议结合定苗中耕灭茬,进行人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到环保、及时、有效。

8.人工去雄技术及辅助授粉技术

试验表明,对夏玉米适时、正确去雄,可增产10%左右。去雄时间应掌握在玉米雄穗刚露头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去雄效果最佳。这是因为此时植株尚矮,雄穗脆嫩,极易拔出。去雄时间过晚,容易拔掉叶片和折断茎秆。选择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温度较高的时段去雄较好,有利于伤口愈合。去雄方法是套种夏玉米可采取隔行或隔株去雄,直播夏玉米可隔一行去一行,集中在1-2天内把露出的雄穗全部拔除。对植株发育良好、田间整齐度高、虫害较少的套种夏玉米,去雄数量可占全田的35-40%,而直播夏玉米去雄数量则以占全田45-50%最为适宜。去雄时千万不要把最上部的叶片弄伤,更不能去掉,因为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对籽粒灌浆和经济产量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天以上阴天,雨水多及高温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宜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9-11时)进行,要边采粉边授粉。把采集到的新鲜花粉,除去颖壳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也可把花粉装在小竹筒里,用2-3层沙布或丝袜封住竹筒口,把花粉筒对准花丝轻轻拍打。使花粉均匀地落在花丝上。搞好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可增产8-10%。

9.大力推广玉米晚收技术

通过适度延长玉米收获时期,让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粒重是一条不多投入成本,增产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豫北夏玉米由于收获过早,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试验表明,玉米最佳收获期为田间90%以上玉米植株苞叶变黄而松散,子粒变硬,胚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指甲掐无凹痕时及时收获,产量最高。

作者简介:王静,女,1983年8月出生,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浅析沼气\沼液及沼渣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利用 下一篇:农作物种子标签常见不规范标注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