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在童车里晃悠

时间:2022-04-18 10:03:02

这辆刚刚换过轱辘的小铁车,现在的小年轻们乍一看,或许会以为它是快递公司装载货物用的,实际上,它始终是一辆婴儿车。虽说它的造型看起来不那么俊俏,但身板儿一直都还挺硬朗,搁哪儿都稳稳当当的。细说起来,它只比我小一岁――1978年的初夏,我爸总共花了六块一毛钱,亲手把一堆铁棍儿变成了一辆小车。

起初,这辆小铁车它专属于我,每天,我都躺在里面,仰望着来回推动小车哄我玩耍的人――更多时候,这个“不知疲倦”的人,是我的奶奶。长大后奶奶告诉我,那时候我很听她的话,她说,甩甩小鹿吧,我就举起小手,握着一只玩具小鹿,吧嗒、吧嗒,听话地甩上几下。那时候,我7个月大,刚刚拥有这辆小车。

我爸年轻的时候是个技术工人,我出生以后,他便琢磨着要做一辆小车给我,相当于一个更加多功能的摇篮。于是,他先去买电焊条,青岛牌的,一根三毛钱,共买了15根;接着,他又去基建买铁棍儿,因为都是一个厂矿的职工,负责的同志照顾了一下,象征性收了两斤铁棍儿的钱,每斤八毛钱。就这样,算上前边买的15根电焊条,我爸共花六块一毛钱,备齐了做小车的材料。

现在,我带着审视的眼光再看这辆小车,仍然挑不出什么毛病。它空间宽敞,分为上下两层,担上木板可以躺,撤去木板可以坐。通风很好,采光也不错,让人从婴儿时代起就远离“蜗居”、“蚁居”、“胶囊公寓”的压迫与焦虑。不仅如此,我爸还在实用性与外观上动了一番脑筋,他找到4根大弹簧,镶在了车轱辘附近,用以减震,这样,即使要走颠簸的路段,他的孩子也可以在小车上平稳地躺着;我爸还想办法把铁棍曲成了一个个菱形、圆形,尽可能让小车看上去美观一些。据说,1978年夏天,当时为了曲这些铁棍,把他累出了一身大汗。

后来,我有了一个妹妹,就这样,这辆小车成为了我们兄妹二人的出行工具。直到我们都上了学,它才被放到了小屋里,用于盛一些米面之类,节省空间,还隔潮。

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两只前进的大脚丫在时代洪流裹挟中想停也停不下来,而咱们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有滋有味地向前走着。扳着指头数数,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一眨眼三十多年已然过去,期间,我家搬家好多次,可这辆小车却始终未被丢弃。我有时候也和父母商量,把它卖了算了,省得搁在地下室里净占地方。我爸总说:“别卖,留着有用。”我心里想,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早就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了,区区一辆“过时”的小铁车,它还能有什么用啊?

很快我发现,这个问题,随着我妹妹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的降生,有了答案。

2011年初,我的小外甥出生了,他让我们家再度变成了“四世同堂”,也让我家老人暂时不再责问我为何还不抓紧成家。在他满3个月大的那一天,我爸从地下室把那辆“功勋”小铁车推了出来,在明晃晃的太阳下刷得很干净,拾掇得很熨帖。看来,它又要再度出山了,继续为我们家小孩子的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小外甥极少哭闹,早上醒来,精神头比较足,看到熟人就爱咧着嘴笑。此刻,他躺在我小时候曾经躺过的小推车上,看着他的老姥姥,也就是我的奶奶,在逗他玩,他又笑得找不着眼睛在哪儿了。我站在一边,看着我日渐老去的奶奶,一瞬间有点恍惚,仿佛躺在小车上的孩子正是1978年时的我。

上一篇:要不要把新房钥匙给婆婆 下一篇:车晓不在意被说嫁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