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是终点也是起点

时间:2022-04-18 08:43:55

看到了一篇纪念罗京的文章,作为20世纪70年代生人的我颇有同感:对于60后、70后两代人而言,罗京是不朽的偶像。这两代人孩提时代享受不到80后、90后的家庭娇宠,青少年时代更乏现代多元的娱乐选择模式。从中学到大学到走向社会,充溢人生的是单纯理想和高远志向,演绎的是激情燃烧的纯真时代。由于电视是日常主要的娱乐方式,《新闻联播》又是每天必看的节目,当每天19点熟悉的《新闻联播》音乐响起时,便是家人温馨共进晚餐或围炉夜话的时候。那是一种平凡的幸福,而演绎这种幸福和平凡的,自1983年一直活跃在《新闻联播》的罗京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新闻联播》是中国最严肃、最权威的一档新闻节目,而罗京儒雅庄重的神态,毫不矫柔造作的播音,尤其是那口充满磁性的“童子音”,把《新闻联播》变得柔性亲切,增加了些许人性化特点。据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组委会在《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罗京去世后进行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观众对罗京有极高口碑,非常满意罗京的公众形象。

罗京的逝去,对60后、70后这两代人而言有一种难以遏制的复杂情怀,糅杂着怀念、追忆、伤感、难忘……罗京是他们心中平凡而又真实的偶像,是一位亲切的兄长。罗京走了,也带走了这两代人的一部分青春记忆,终结了

《新闻联播》的一个时代。

斯人已逝,我们无限缅怀,但是历史的车轮还将继续前进。中国30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但《新闻联播》却一直以不变应万变。如果说《新闻联播》是中国国情的晴雨表,那么收视率就是《新闻联播》的晴雨表。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体调查公司提供的今年1月至5月的统计数据,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中,《新闻联播》的平均首播收视率为5.6%,这意味着每天有7280万人收看这档节目。尽管《新闻联播》目前的收视率依然在中国所有电视节目中保持第一,但相比上世纪80年代收看《新闻联播》的盛况,目前的境况并不乐观。

“《新闻联播》的收视率80年代一直稳定在5%以上,最高峰时曾达到58%。”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小普教授说。

“在这个崇尚多样化、崇尚魅力、崇尚新颖的时代里,一个新闻节目的门面多年不变,实在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潮流。”有大学生观众如此表示。此外,有媒体在北大随机采访了10名大学生,有6名表示,在他们眼中,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才做到了“与时俱进”:口语化的播报方式、按照新闻规律安排内容、精辟到位的分析等等。尽管以凤凰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完全不同于《新闻联播》,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正在瓜分着这个曾经拥有中国一半观众的“新闻权威”的市场。

近曰有消息称,央视内部针对《新闻联播》的工作安排展开了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央视对《新闻联播》走向亲民化的愿望一直比较关切,从7月开始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新闻联播》会继续体现中国主流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但在表现形式上会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罗京的出现给《新闻联播》带来了一个黄金年代,而他的离开又将开启《新闻联播》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上一篇:于悦:不“潮”,但“型” 下一篇:车模都会嫁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