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皮影艺术形式开展中小学动画教学

时间:2022-04-18 08:00:34

借助皮影艺术形式开展中小学动画教学

摘 要: 皮影作为一种流传百年的民俗艺术,目前所处环境并不乐观,特别现在城市人群很少有机会与它接触,青少年更对它感到陌生。然而在皮影这一古老艺术身上,却处处体现着现代动画的雏形――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艺术、剪纸艺术等都是后来发明动画电影的雏形。皮影艺术虽然古老,然而它的制作原理和表演原理都一目了然,非常容易上手。即使刚接触美术不久的中小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教导下很快了解皮影。动画作为一种美术影像形式,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力,普及面广,宣传性强,兼具极受青少年喜爱的时尚元素。一部好的动画片不但青少年喜欢,甚至可以说是老少兼益。很多中小学生都对动画制作充满好奇,然而是否可以将皮影和动画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通过皮影形式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动画教学呢?这便是本文要解决的内容。

关键词: 皮影 动画 传统文化 动画制作 中小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艺术的商业化成分愈演愈烈。民间艺术以精湛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极小的利润在白热化的艺术商战中艰难生存。这些宝贵的艺术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一直靠“口传心授”得以传承,历练成丰富灿烂的艺术瑰宝。但在科技、信息发展迅速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下,在新鲜潮流对人们思想的不断冲击下,在物质充实掩盖文化精神的空虚状况下,却发展得异常缓慢。甚至有一部分民间传统艺术已经没有接班人了。尽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激情使古老民间文化艺术正从沉睡走向复苏,一批民间艺人从幕后走向台前。但在实际传承和发展中,民间文化艺术依然步履维艰,民间艺术的传承之路更是在尴尬中延伸。

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与认识的缺乏,一方面使现代人完全没有精神的根,另一方面使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到冷落,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传统民间文化中如民间传统活动、手工艺制作等蕴含的宝贵艺术审美、益智健体等价值被人们忽视了。

面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挖掘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弘扬与传承,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很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剪纸艺术,本身具有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手的灵活性、促进手脑协调等教育功能,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1年2月15日至3月15日,我区对试点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调查,通过3个学校一千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艺术分类是略知一二的,对民间艺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完全明白民间艺术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愿意积极参与到传统艺术活动中,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对民间艺术没有最起码认识和了解,或认为学习民间艺术对学习没有帮助。同时,还发现一个极为明显的矛盾,那就是虽然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也有一定热情和兴趣,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却苦恼于在他们的平时生活中,完全没有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途径,而这是目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欠缺的和急需教育工作者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既充满学生目前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知之甚少的担忧,又欣喜地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仍然持有的热情。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老师谈到了自己对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我制作的调查问卷中列举的传统民间艺术门类里面,中小学生明显对皮影的兴趣远高于其他艺术门类。可见即使中小学生平时与皮影接触的机会很少,但是依然对皮影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找到传统文化艺术教与学最好的契合点――皮影。

动漫画是一种用生动有趣的艺术手法创造表现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一种艺术,集合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集合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长廊中的一颗新星,是一种极受青少年喜爱的艺术。也是一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扬道德与正义的重要载体。例如,在一部名叫《海尔兄弟》的动画片当中,通过海尔兄弟的成长和冒险经历介绍许多人类的科学和历史知识。动画可以增加中小学生的科学认识与知识,也可以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力是评定智商的五个重要依据之一。

不少家长认为中小学生看动画片是一种十分幼稚的表现。甚至不少家长以影响学习为理由,不允许中小学生观看动画片。看动画真的会影响学习,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吗?

最近,我对中小学里某班级63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题目是“作为中小学生现在你还喜爱看动画吗?”调查结果如下:成绩排在班级前20名的同学看动画片19名,占总人数的95%,不看动画片的同学1名,占总人数的5%。21~40名的同学看动画片的11名,占总人数的55%,不看动画片的同学9名,占总人数的45%。41~60名的同学看动画片的2名,占总人数的10%,不看动画片的同学18名,占总人数的90%。

如此看来,中小学生看动画并不会影响学习。如果将动画以课程形式引入课堂,由专业美术教师进行引导教学,那么动画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给学生成长带来更多好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门新型的具有时代感的综合艺术。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动画为国家经济创造的财政收入都是非常巨大的,如美国和日本,纵观这些国家动画产业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其国家培养了大批动画人才。反观中国当今动画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是乏善可陈的。我们从小培养学生对动画知识的掌握,是在为中国动画产业储备和培养人才,为中国动画的早日崛起提供必要条件。

皮影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目前即使在国内也属于冷门研究项目,在国外更是鲜有人问津。为了延续皮影这门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它。近几年国内有一些中小学尝试将皮影教学引入美术课堂,由于皮影本身就具备非常生动有趣的形式,所以该课程的开展很受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动画教学由于本身形式对制作者的美术基本功包括综合性艺术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因此基本能开展动画教学的都是一些大学高职院校,而在中小学校里开展动画教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没有的。不过一些大中专学校已经开设了动画教学。

在不少动画专业学院进行动画教学时,都会讲到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表现,其中又尤其会谈到皮影在中国特色动画中的作用。将皮影与动画相结合进行教学,已经在不少动画学校进行了尝试。如西南民族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皮影工作室。

其实,将皮影和中国动画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在中国动画史上早有先例,中国动画电影的代表作,由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影片中不管是孙悟空与各路神仙战斗的情景,还是一些普通的对话情节、背景音乐都采用传统戏曲音乐,再配合以人物独特的戏曲造型及戏曲程式化动作手势,不难发现这正是传统皮影拥有的表现方式。

另外国内动画佳作如《金色的海螺》、《济公斗蟋蚌》、《人参娃娃》、《红军桥》、《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等影片,在制作时都借鉴皮影造型的特点,以及皮影独特的故事讲述形式――如与传统戏曲结合,人物对白通常采用连说带唱(戏曲)的形式。

综上所述,将皮影与动画结合起来教学,既有足够的文化根基,又有足够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方琦.运用计算机动画推进皮影戏跨越式发展.电影评介,2008(13).

[2]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艺术评论,2008(5).

[3]许洁张静曾军梅刘彩霞.皮影戏数字动画创作技巧解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5).

[4]韦凯许洁.皮影电脑动画解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1).

[5]梁允茹.Flash、三维动画及多媒体在木偶皮影艺术中的运用.当代戏剧,2006(5).

[6]韦凯许洁.皮影电脑动画解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1).

[7]燕凌蔡红.从现代动画的制作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皮影表演艺术.山花,2009(10).

[8]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艺术评论,2008(5).

[9]张建敏.从美日中动画片特征看中国动画片民族化之路.电影文学,2010(4).

[10]艾红胡媛媛.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析.电影文学,2010(6).

[11]曹国洪.剪纸动画文化意蕴探微.电影文学,2010(24).

上一篇:士族南迁对东晋乐舞的影响 下一篇:重庆晚报转型策略与路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