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策略微探

时间:2022-04-18 04:39:13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策略微探

[摘要]问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开展问题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问题教学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80

学生的学多是在问题的产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完成的。问题教学迎合了高中物理的教学需要,它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地感知物理知识并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本文主要论述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讲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场景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习题课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部分知识的掌握。问题情境:“南方某地发生了洪水灾害,消防官兵进行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在某次执行任务中,一名村民被洪水围困在中央地段并且在水流的方向100m的位置就是瀑布所在,如果该村民掉下瀑布就会出现生命危险。消防战士要前去营救,此时洪水的流动速度是10m/s,消防战士平时的游泳速度是3m/s。下面请你思考一下消防战士能否把村民安全地救上来。消防战士应该带着村民向哪个方向游才能安全地到达岸上?假如村民被安全地救上岸,二人将会在何处上岸?物理问题夹杂生活场景,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拉近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爱学、乐学物理。

二、重视问题启发。填补思维欠缺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问题设置,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得到启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并把预习心得记录下来。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记录发现,有学生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其实就是指物体的速度总保持一个恒定的值;有学生则认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和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数值是一样的。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还有些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来填补学生的思维欠缺。如: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其运动的速度都是一样吗?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中间某段时间的速度和开始运动、结束运动时的速度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欠缺得到有效填补。

通过提出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体会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欠缺的思维得到完善,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拆分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设定。如果发现学生对于某些物理问题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则可采取拆分问题的方式,把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简单、易于理解的多个小问题,利用多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将促使学生自主形成知识体系和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是本节的重点,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对此教师采用了拆分问题的方式,利用多个问题的引导对该节进行讲授。如(1)你能从生活人手,说说下落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吗?(2)你能说出导致物体下落时出现的不同情况的原因吗?(3)请你试想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想法。(4)大家做的实验,哪些情况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5)你能想出一个具体实验,但必须要让物体下落时没有阻力吗?(6)你能总结出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吗?你能设想出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哪种运动吗?(7)要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设想的正确性?(8)要用实验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合作探究。

通过把教学重难点问题拆分成多个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分层理解与吸收,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受力分析常用方法例析 下一篇:《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