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拓展学科服务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18 02:08:34

高校图书馆拓展学科服务的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拓展学科服务的策略。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ubject services of the libraries in China,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ubject service, and proposed the expansioning strategy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关键词: 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集群;学科导航;虚拟社区

Key words: subject service;subject librarian system;subject librarians cluster;course navigation;virtual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12-02

0 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浩瀚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形成庞大的数据库,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海洋,人们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信息服务的范围日益广泛,信息服务方式的需求日益个性化。那么,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进行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创建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学科服务体系,丰富学科服务内容,拓展学科服务范畴,以促进图书馆事业取得更快的发展。

1 学科化服务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学科化服务的理解有几种观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张晓林教授,他认为学科化服务是按照科学研究,如学科、专业、项目而非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资源服务学科化,内容知识化,以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满意度。李春旺认为学科服务通常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化组织模式,面向服务领域和服务机构,组成学科单元,将资源采集、加工、重组、开发、利用等工作融入到每个学科单元中,整合传统图书馆职能部门,使信息服务转向学科化、集约化管理,以便于学科馆员做深入、精细的服务。刘颖等人认为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用户建立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机构重组、资源组织、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等的全新运行机制。笔者认为学科化服务是以学科馆员的学科分工为基础,以学科资源服务为基本模式,向学科资源荐购教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特色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到馆信息服务,读者资源满意度信息服务、资源利用信息服务、资源建设评价信息服务等集成的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使资源荐购教授全面了解和掌握所需学科信息,以便参与资源建设工作。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

由于用户结构和用户需求的复杂性以及多学科多专业门类的细分,图书馆用户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为满足用户服务的需求,提升他们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图书馆界提出学科服务理念,就是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本模式,依托图书馆服务平台所建立的面向院系、研究所及学术带头人的一种个性化、专业化、高水平、深层次的服务机制。

随着学科专业门类的细分及研究深度的专业化,用户信息需求程度普遍提高,学科服务在不断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目前学科服务工作最大的瓶颈是用户服务与沟通问题:用户所需科研信息的获取难度不断加大,对学科服务的需求期待不断增加,同时,他们对学科馆员自身素质存在心理排斥,包括对学科馆员能力、水平及学识程度,而且由于学科专业、学术水平和资金设备等软硬件条件不能整齐划一,所以,现在而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尚属期待中的理想化的服务模式。具体来说,图书馆学科服务理念及用户服务措施未能纳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之中,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与用户信息需求尚存较大差距;与用户的学术交流互动不足,信息沟通不畅,用户信息获取障碍;科研信息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学科服务质量与用户期望符合程度较低。

3 学科服务存在问题

学科服务是以学科馆员为主的信息服务,对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①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学科馆员角色是以图书馆和信息为中心,从宣传本馆信息资源和服务出发,仍然受到图书馆的限制。②服务内容:学科馆员主要是和院系用户的沟通联络,从事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等,服务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③服务范围:提供的服务覆盖面非常有限,只能保证一些重点学科的服务,基本上未能进入二级学科的服务。④服务的深度:学科馆员所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解决的是基于文献单元或信息单元的需求问题,未深入到内容当中。⑤用户反馈:用户对学科服务热情不高。由于学科服务与教学科研活动结合不够紧密,未真正深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另学科服务的专业性不强,导致用户热情低落。⑥学科馆员与用户沟通不够密切。由于国内高校学科馆员的人数偏少、工作任务繁重,受限于精力和时间,导致学科馆员与用户交流不够密切。⑦学科资源比较分散。学科资源一般分散在高校多个不同的数据库及相关的学科资源网站里,很难实现一站式获取。

4 高校图书馆拓展学科服务的策略

4.1 明确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的内涵,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主导作用 学科馆员在国内外说法不一。国外称其为学术联系人、学科咨询馆员、学科专家、学科馆员、网络馆员等等。国内对其解释也存在很大差异。一是熟悉或精通某一学科或几门学科知识的信息专家,并为教学与和科研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二是以学科为对应而建立的一种高级专门服务人员;三是指图书馆与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对口联系,主动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总之,国内对“学科馆员”尚无一个明确、规范的定义,通常称之为“学科馆员”,即Subject Librarian。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也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行为。为了保证学科馆员与对口的学科专业人员及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为其提供专、精、深的信息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包括学科馆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培养目标、基本职责、服务内容和方法等。学科馆员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的各项活动之中,加速了信息资源的传递与交流,增强了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竞争能力,成为一种深受用户欢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学科馆员最初在我国是以个人为单元,“一对一”或“一对多”地与对口院系教师和科研人员建立联系,为他们提供信息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科馆员制度。它是一种全新的办馆理念,其本质是通过实现图书馆员的学术化、专业化,变传统的事实型咨询服务为综合的专业研究型服务,变传统的开门服务为主动的上门服务、个性化服务,它是服务理念创新在图书馆的具体运用。

4.2 构建学科馆员集群,全方位提供学科咨询服务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用户对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馆员个体独立工作的模式已很难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要,所以有必要组建多种类型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分别负责学科联络、个性化服务、情报研究等任务。在相互协作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自馆情和学科服务的需求,按所属系统或所在地区自愿组成学科馆员群体,统一协调、统筹规划,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依托,跨馆际、区域提供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在这种需求驱动下,学科馆员团队将会从图书馆内部的协作走向分布式网络协作,呈现集群化趋势,形成学科馆员集群。学科馆员集群即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种馆际协作、人力资源共享的学科化服务新模式。

为满足师生的要求,寻求适合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的咨询服务新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率先锐意改革,根据学科分类,施行多分馆联合服务,扩大了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将学科咨询服务作为全馆的服务重心,组建三大学科服务团队,采用“学科馆员―学科咨询馆员―管理员”三位一体的服务方式,服务从高到低分层次开展,建立快速服务读者需求机制,这也属于学科馆员集群开展学科服务的工作模式。创建网络咨询服务平台,方便读者与咨询馆员间的联系,提供推送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定制需求。重视学科资源建设,改变传统采购方式,开展“专家荐书活动”与“读者荐书园地”,加入读者需求调查互动,以学科馆员为桥梁,以读者需求为目标,开展资源采购工作,以优化图书馆资源结构与提高资源利用率。聘请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作为技术顾问,举行专家讲座、座谈会,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等,依靠专家力量共同推进学科服务;鼓励学科馆员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联合专家共同提高学科咨询服务水平。通过各种媒体,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图书馆网站、校园网、广播电视传媒、张贴海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学科咨询服务工作。学科服务团队根据读者需求,策划学科服务活动内容和流程,制作宣传方案,扩大了图书馆学科咨询服务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学科咨询服务起到督导作用。

4.3 建设学科导航系统,获取特定学科领域资源 针对网络资源无序增长和用户快速、准确获取信息之间的矛盾建立学科导航,是对特定学科领域的网络资源的深层组织服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时检准率低、专指性差、可信度弱等突出问题,现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和利用网络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249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导航,学科导航建设分为自建导航和参与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门户。由于各个高校、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市场需求量的不同,自建的导航库种类繁多,称谓五花八门,学科导航建设发展不均衡。同时,学科导航存在建设分布分散、学科命名方式多样、链接层次不一致等弊端,不利于用户使用学科导航。只要采取措施,规范其链接路径和链接用词、规范学科导航中的专业命名,使学科导航建设发挥其最大作用,让用户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图书馆界学科服务领域需要开创的一个新天地。

4.4 构建学科服务虚拟社区,搭建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平台 虚拟社区是一种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兴起的新型人类社交聚合体,它能够突破时间、地域及组织障碍进行交流。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延伸服务,将其作为开展学科服务的新领域。

虚拟社区是一个搭建在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学科资源之间的平台,学科馆员可在该平台上开设多个学科服务栏目和频道,用来学科信息、集中校内外相关学科资源,宣传与推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突破了传统的“一对多”的形式,通过与用户“多对多”在线交流,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为开展基于学科的深度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国外著名虚拟社交网站Second life获得了广泛使用。同时,虚拟社区具有兴趣集中、资源共享、成员交互的特征,非常适合开展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使其成为密切联系学科馆员与学科用户的桥梁与纽带。

4.5 调整图书采购方案,确保馆藏资源的质量 优质的馆藏资源是做好学科服务工作的基本保障。首先,要确立学科化服务的中文图书采购理念。学科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深化发展的方向,同济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其资源建设模式也由文献资源收集向制作学科化信息产品发展,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中文图书采购工作是资源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根据学科设置和师生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原则和计划,通过学科馆员建立与各院系的密切联系,掌握学科发展方向,结合馆藏的借阅率,依据学科发展搜集相关图书文献,建立面向学科化服务的中文图书采购理念。其次,要遵循中文图书采购原则。中文图书采购应以满足教学要求、提高科研水平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导向,以采购重点学科、前沿技术、专题馆藏等图书为主,建立采购原则。中文图书采购时应遵循适应性、合理性、时效性、流通率高及学术与畅销图书相结合的原则。最后,中文图书采购要把握的策略。一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二是重视专业学科类图书;三是重视核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四是基于馆藏建设需求的图书。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在学科馆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服务方式。学科服务在国外已有70年的历史,引入我国也有10年之久。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是学科馆员工作的规范化、个性化和深入化,是架起在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对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Rheingold H. The VirtualCommunity:Homesteal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New York:Addison-Wesley Inc,1993:5-6.

[2]Wikipedia.Virtualcommunity[EB/OL].(2010-03-21)[2010-03-25]./wiki/Online-communities.

[3]李丽,郭晶,黄敏.高校图书馆全方位学科咨询服务创新实践,图书馆建设,2010,(5).

[4]史艳芬.面向学科化服务的中文图书采购可行性策略,2010,(3).

[5]范春梅.高校图书馆资源荐购服务探讨,2010,(5).

[6]吴忠才.名牌栏目――学术集群的形成与凸显,出版科学,2008,(2).

[7]徐兴余.学科馆员集群的形成与凸显,情报资料工作,2010,(4).

[8]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6,(10).

[9]张晓林.从数字图书馆到E-Knowledge机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

上一篇:实木复合地板的选购常识 下一篇:管理者赞美激励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