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菜干复原加工软罐头技术

时间:2022-04-18 01:44:45

薇菜干复原加工软罐头技术

导读:薇菜为一种蕨类植物,多生长在高山湿地,因其卷曲未展的嫩叶鲜嫩易纤维化,故常加工为薇菜干销售。但将薇菜干复原加工成罐头食品时,必须掌握好吸水、脱苦、护色、保脆、保鲜几个关键步骤,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当,则最后的成品口感不佳。

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学名紫萁,属紫萁科(Osmundaceae)紫萁属(Osmunda),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多分布于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湿地,生长过程中无化学和环境污染,含有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铁、钙、磷、硒等微量元素,并对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被誉为“山菜之王”、“无污染菜”。因其卷曲未展的嫩叶柄鲜嫩易纤维化,一般采收当天用开水烫漂后加工成薇菜干贮藏或销售。湖北秭归县峰丽土特产贸易有限公司在海拔1 000 m的秭归县茅坪镇乔家坪村流转大片土地,人工种植薇菜,兴建加工厂房,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加工、产业化经营。以峰丽公司生产的薇菜干为原料,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薇菜干复水还原加工制成软罐头技术,保持了薇菜原有色泽、脆度且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

1 工艺流程

薇菜干选料浸泡水煮选料称重装袋配汤加汤(护色保脆)封口杀菌冷却检测保温成品装箱。

2 操作要点

薇菜软罐头加工关键是解决好吸水、脱苦、护色、保脆和保鲜问题[3]。吸水是薇菜复原的重要环节,影响到加工终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吸水不足,产品皱缩干硬,复原率低;吸水过度,产品软烂,口感差,添加汤汁后易混浊。长时间浸泡可以脱苦去涩。护色要求保持薇菜特有的谷黄色,在常温条件下贮存及保质期内颜色不能有明显的变化。保脆是能在保证薇菜能食用的同时有一定的脆度,口感良好。保鲜是保证在保质期内,不胀袋、不变质。

2.1 选料

根据不同等级薇菜产品的要求,将薇菜干分级后剪除老根,去除杂草、杂菜、毛发、金属丝等各类杂物,剔除细菜、烂菜、霉菜。

2.2 浸泡

将薇菜干与水以1∶30 的比例放入不锈钢容器中,用(85±5)℃水浸泡 4~5 h。第2次选料,即剔除软烂、死菜,更换自来水后再浸泡 2 h。

2.3 水煮

用夹层锅加热或水浴方式, 于50~60℃下恒温水煮 1.0~1.5 h,自然冷却后浸泡 4~5 h,之后再用恒温水煮 1.0~1.5 h。加热可促进水分子的运动,加快水分渗入速度,促进薇菜吸水膨胀。冷却后,用流动水清洗干净,排尽红水。

2.4 选料

把浸泡好的菜放在工作台上,再一次剔除变色菜、烂菜、霉菜、杂菜、杂物、严重或明显黑头的菜,剪去老化根。选菜体表面饱满、有光泽、无皱纹的薇菜,沥干水待装袋。

2.5 称重装袋

按客户要求的不同规格称重装袋。

2.6 配汤加汤

一般采用维生素C和柠檬酸调节pH 值来护色,颜色以谷黄色为最佳。薇菜干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水煮复水脱苦去涩后脆度下降,变得较绵软,需要用乳酸钙保脆。用开水配制汤汁,按表1添加各类成分,等添加剂充分溶解后,将pH值控制为

4.2±0.2,温度保持在70~80℃时将汤汁加注袋中,立即用真空封口机封袋。

2.7 封口

真空封口机的真空度在93 kPa以上,热合温度180~200℃,时间2~4 s。封口呈直线,无皱折、无斜封。两开端挤出长度大于1 mm,压痕坚挺、光亮、完整清晰、无撕裂、无白色斑点。

2.8 杀菌冷却

将封口后的袋装薇菜放入塑料筐内,整齐排在不锈钢常压常温杀菌箱中,加入水淹没塑料筐,在20~30 min内使中心温度达到(90±5)℃,恒温1 h后冷却至50~60℃。

2.9 检测保温

杀菌后严格检查,袋中有气泡、漏气或金属杂质等均为不合格品。合格品装箱储存,不合格品则剔除。在(25±2)℃条件下,保持2~3天,剔除有气泡、漏气、胀袋产品后装箱储存。

3 产品质量标准

3.1 感官指标

色泽为薇菜特有的谷黄色,汤汁清亮。口感清香、嫩、滑,无异味、无臭味。薇菜菜体符合客户指定等级与规格,粗细均匀一致,肉质鲜嫩,富有弹性,无粗纤维、开裂等现象。袋内无异物与杂质,尤其是外来杂质如玻璃、金属、砂石、塑料、毛发等。

3.2 理化指标

装袋产品真空度6.67~13.33 kPa。装袋产品净质量、固形物含量不低于袋外标识规定质量。以BCG试纸测定pH值为4.2~4.4。重金属含量符合GB 11671的要求,锡(Sn)含量低于200 mg/kg,总砷(以As计)含量低于0.5 mg/kg,铅(Pb)含量低于1.0 mg/kg。

3.3 微生物指标

无致病菌及其微生物引起的腐败现象。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义发.经济蕨类植物紫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2(6):101-103.

[2] 王谋强,张朝君.我国南方薇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4):135-136.

[3] 姚晶,杨华,钱春萍,等.软包装水煮薇菜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10(10):130-133.

上一篇:南北种植有差异?看山东技术员如何在湖南“玩转... 下一篇:设施蔬菜易混淆病害的辨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