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班级管理策略浅议

时间:2022-04-17 09:53:05

“90后”大学生班级管理策略浅议

【摘 要】当今社会,“90后”已经成为国内大学生的“主力军”。作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有着鲜明的特点。如何有效地培养他们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是每一个大学辅导员临的全新课题。本文拟从他们的成长环境、特点入手,提出可行性管理策略。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班级管理

一、“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探析

(一)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90后”成长于此,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深切受益者。相对于“80后”,他们出生、成长在一个物质条件更加富足,生活水平较高的时期,基本没有温饱的忧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

(二)交流频繁,视野国际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直至亲自到国外体验都已十分普遍。“90后”的视野与思维空间普遍更为广阔,更与国际接轨。

(三)改革深入,社会矛盾凸显

21世纪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同时,也进入矛盾凸显期。“90后”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其尚未成熟的心智也经历着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现象的冲击。

二、“90后”大学生特点分析

(一)思维独立,行为个性

由于受到改革开放的自由环境影响,“90后”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较为重视培养其独立思维。因此,“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独立思维,不易轻易附和别人,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同时也产生了自大、盲目自信等不好的习性。具体表现为:在校园生活中,渴望与老师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服饰行为大胆个性前卫,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在工作中过度强调个体,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易接受新事物,价值多元化

在信息时代,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与便捷,“90后”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教育“定制品”,而是拥有多元价值观的个性化群体。年轻、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使得他们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目前社会流行的许多亚文化,例如动漫文化、非主流文化、朋克文化、流行文化等,其追随的主力军就是“90后”大学生。

(三)缺乏自控能力,情绪波动大

“90后”大学生拥有个性化的思想与行为,同时自主意识强烈,但毕竟其涉世未深,心智等发育尚不成熟,对于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不能理性判断与控制,基本处于“跟着感觉走”的状态,内在情绪易受外在事物影响、干扰,情绪波动起伏较大。

(四)抗压能力欠缺,心理脆弱

“90后”大学生往往在两代、三代人极度呵护的环境中长大。当进入大学后,第一次脱离父母生活,独自面对生活、学习的挑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心理脆弱的现象。面对压力、挫折,他们往往不能理性地分析压力、挫折来源,并找到解决之道。

三、浅议“90后”大学生校园管理策略

(一)管理价值导向――正面引导,坚定信念

“90后”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不仅承担着父母的希望与自身价值的展现,也肩负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重托。信息时代各种交流传播加剧,从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成长起来“90后”大学生接触的信息的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容易受外来思想影响。对此,须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他们整个大学生活,运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典型,将马克思主义崇高信念通俗化、平民化。此外,引导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价值观,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为“90后”大学生最终走向社会、奉献社会提供先决条件。

(二)管理创新模式――因材施教,个体管理

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往往重集体、轻个人,对于“90后”大学生这一拥有强烈自主意识,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群体已不适用。这就要求大学辅导员必须要对每一个“90后”大学生进行个体管理,充分掌握每一个人的心理、思维与行为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单独个体管理整合而成的班级管理机制。为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感,可借助流行的网络沟通渠道,利用即时通讯系统、在线留言系统等为“90后”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三)管理模式核心――注重人性,人文关怀

针对“90后”大学生情绪波动大、情感较为脆弱的特点,作为大学辅导员,应将班级管理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三个方面。第一,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对于学生在校园里遇到的各种困难,辅导员应主动介入,以官方身份帮助解决问题,维护学生权益。第二,多为学生提供实用信息。对于学生较为关心的勤工俭学、社团活动、兴趣爱好等方面,辅导员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第三,加强情感交流。平时辅导员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真诚与爱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归根结底,班级管理模式应以人文关怀作为核心,以情感影响学生,而非强制命令。

(四)管理渠道创新――双向疏导,合理宣泄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情绪弥漫,“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易受其影响。同时,大学又是青春洋溢的年代,大学生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作为辅导员,须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除了加强常规的心理辅导、抗压训练外,还应加大对“90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的作用,利用重要节日、庆典为契机,让学生自己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研、学术、实践活动,让他们的充沛精力和展示欲望有充分的舞台得以发挥,进一步培养其团队协作、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大学校园中,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客观、全面地看待“9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要深入调查研究他们的各方面特性,与之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结合新时代的特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陪伴、帮助“90后”大学生实现其人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余海波,伍秀君.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

[2]修耀华. “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

[3]李文博.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J]. 中国科技信息,2006(3):125.

上一篇:论运动与脂肪动员的关系 下一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