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超声诊断

时间:2022-04-17 08:16:35

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并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照,观察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为肠壁增厚,回声减低,肠腔变窄,肠气消失。结论: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超声;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3-0173-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3.005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非特异性炎症的一种,可通过纤维结肠镜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但是有些年龄组的病人和较重的病人不适合做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可采用超声检查。为了探讨超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对 46例临床诊断明确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 ,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声像图加以总结,以期对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提供更多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住院治疗病 ,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活检 ,病理证实确诊。男12例,女34例,年龄16~95岁,平均48.91岁,病史2d至20年,临床有脓血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或便秘。临床检查便潜血多阳性 ,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压痛。21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浓度 59~118 g/L(平均 88. 19 g/L)。

1.2 方法

病人无需特殊准备,仰卧于检查床上,结肠区扫查,发现肠管病变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频率的探头仔细扫查 ,加以记录

1.3 仪器

ATL SnoCT 500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腹部探头3.5~5.0MHz,浅表7 ~12 MHz,腔内探头 5~9 MHz。

2 结果

211 超声检查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比

4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超声检查结肠病变范围为全结肠16例 ,降结肠、乙状结肠 26例 ,横结肠2例 ,升结肠 2 例; 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分别是18, 21, 5, 2例。可见超声检查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在病变范围上有一定的差异。

212 溃疡性结肠炎的超声图像特点

肠壁增厚(0. 6~1. 5 cm), 以黏膜及黏膜下层为主 , 回声减低,可累及全结肠。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间可见渐 进的过程。肠壁结构清晰时,各层可分辨;肠壁结构不清晰时,呈弥漫的低回声,较均匀 ,可累及全肠壁 ,一般不呈团块状。肠腔黏膜呈节段性回声增强、增厚,有的可见凹陷,浆膜层回声清晰完整。病变沿肠管走向弥漫性扩展,范围较广,常常超过 10上,肠管有僵硬感。增厚的肠壁血流增多。

肠腔内狭窄、无明显的肠气回声,但肠腔一般不偏移,肠壁病变呈环形。病变肠管蠕动不明显 ,但肠内容经过较迅速 ,无明显存留。病变肠管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征象。本组病例中有4例可见肠间淋巴结回声, 2例肠间可见少量的积液。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都可能受累。主要发生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黏膜炎症充血,常形成粟粒样溃疡,为黏膜下微小脓肿破溃所致,肠壁深层一般不受累,因而肠壁增厚不明显,亦无肉芽肿形成[1]。结肠炎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大量肉芽组织增生,常出现炎肉,黏膜因不断破坏和修复,其正常结构丧失,纤维组织增加, 有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性改变。由于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黏膜肌层肥厚,使结肠变 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有时肠腔变窄[2]。超声检查可以提供间接诊断依据。

超声图像的表现与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病变范围及病程的长短等有关。首次发病或发病较轻的溃疡性结肠炎,仅仅表现为肠壁轻度增厚,厚度小于0. 6cm,结构清晰;病程较长或病情较重者,肠壁增厚、回声减低均较明显,厚度大于0. 7cm,黏膜可见高回声,可见溃疡样凹陷,肠壁结构往往不清晰。有时可见肠间淋巴结显示,可伴有少量积液。

纤维结肠镜检查只能观察肠黏膜的改变 ,因此对早期肠黏膜的变化较敏感 ,不能观察到肠壁厚度的变化;超声检查由于受肠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早期肠黏膜的变化不敏感 ,但对肠壁厚度方面的观察具有优势。受肠气及肠内粪块的影响,对部分肠管特别是横结肠的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其次是降结肠、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超声对降结肠、乙状结肠检查较敏感 ,因此 ,溃疡型结肠炎时,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优势。超声检查在肠外病变方面的观察优于纤维结肠镜,可以观察到肠间肿大的淋巴结和肠间积液的情况,肠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超声检查时可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选择探头频率。一般选择高频探头即可显示清晰,并可显示 肿大的肠间淋巴结。对于较肥胖的病人可以选择腔探头经腹扫查,肠管病变及肿大淋巴结可以清晰显示。

在治疗过程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对疗效的评价手段 ,进行跟踪观察。在本组病例中,有15例进行了治疗过程中的超声复查,可见病人增厚的肠壁有所恢复,全结肠病变的,可见除乙状结肠肠壁 增厚外,其他部位的肠壁厚度基本恢复正常。结构不清晰的,也可以有一定的恢复,有的可恢复正常。但肿大的淋巴结依然存在 ,肠间积液深度降低或消失。因病人不再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无法进 行对比。

溃疡性结肠炎需与肠肿瘤、肠结核和克隆病相鉴别。肠肿瘤时,肠壁增厚呈肿块,超声显示为“假肾征 ”和“靶环征 ”,肠壁局限性增厚较明显,结构消失,与正常肠壁间无渐进的延续过程,肠腔回声常常偏于一侧 ,并可见肠壁黏膜、浆膜明显不光滑。病变附近的肠系膜淋巴结可以肿大,有时可见远处转移征象。

肠结核病变多位于回盲部,肠壁病变与溃疡性结肠炎区别不大,但肠腔一般不狭窄,并可见明显的肠内容回声。多伴有肠间淋巴结肿大,较溃疡性结肠炎的淋巴结回声低,轮廓清晰,同时多伴有肠间少量积液。病程稍长可见肠粘连成团块状,较易出现肠梗阻征象。伴有腹腔结核时,可有腹水、大网膜增厚。

克隆病时,病变肠壁增厚明显,常大于1.0cm,多发病变之间有一段正常肠管间隔,呈 “跳跃 ”式分布[1]。肠壁结构不清晰,有明显的僵硬感,与相邻正常肠壁间延续性不明显。肠间常可见淋巴结回声。较易出现肠梗阻、肠瘘 ,形成包块。

超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是间接的,最直接的诊断手段仍然是纤维结肠镜检查加病理诊断。在溃疡性结肠炎与肠肿瘤、肠结核、克隆病等的鉴别方面,更确切的也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随着超声诊断仪器的发展,分辨率的提高,以及超声在临床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超声对肠道疾病,特别是在非肿瘤肠壁增厚性疾病的诊断方面,也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手段。超声检查既可以观察肠黏膜的横向病变,也可以观察肠壁厚度及结构的纵向变化,还可以观察到肠腔外及腹腔的改变,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超声检查可以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过程中,作为对疗效的评价手段,反复应用无痛苦 ,简便、经济。

【参考文献】

[ 1 ]陈敏华. 消化系疾病超声学 [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2. 322.

[2 ] 叶任高. 内科学. 第五版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29.

上一篇:紫杉醇致过敏反应疗效观察 下一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