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 新政起航

时间:2022-04-17 08:10:32

作为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和经济走势的风向标,2013年的两会舞台较往昔更加异彩纷呈:“中国新政”令世界各国聚焦,“中国梦”更是在代表委员与社会公众间掀起阵阵热浪。

作为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和经济走势的风向标,2013年的两会舞台较往昔更加异彩纷呈:“中国新政”令世界各国聚焦,“中国梦”更是在代表委员与社会公众间掀起阵阵热浪。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说党的十绘制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那么,2013年全国两会则是给十三亿民众装上了追梦的翅膀。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发展的正能量令人鼓舞: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亦是中国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个一百多年来距离“中国梦”最近的历史节点,中国将如何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中国新政”能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两会专题“新政起航”,聚焦两会热点视角,揭秘中国未来发展新战略。

HIGH LIGHT/亮点

城镇化:“智慧城镇化”为资本市场增添动力源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全国两会,“城镇化”无疑是热门关键词。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来源之一,也是诸多上市公司发展的新机遇、资本市场的持久动力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往年不同的是,报告直指城镇化的三大核心问题,即“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落实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在今年的两会中我们看到,各方面对于“人的城镇化”的理念已经较为统一,新型城镇化将不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

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而“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城镇化工作的进展,稳妥推进城镇化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转移农村人口达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从今年两会讨论中折射出的信息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被反复“咀嚼”,地产、轨道交通、水利设施等行业有可能率先受益,而公共服务和消费则有望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令人期待的是,众多两会提案中出现的“智慧城镇化”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理念高度协调,这一题材的关注度有望在未来十年大幅提高。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过快过慢都不行,重要的是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就地城镇化比异地城镇化更重要,“候鸟式”、“钟摆式”的异地城镇化,带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就地城镇化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杨甫旺:返乡农民工不少回到中西部中小城镇,但目前不少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规划上缺失颇多。建议加大小城镇供排水、“两污”处理、集贸市场、公共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的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阮永川:在许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眼里,买房是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希望政府多建设一些保障性住房,让有条件的农民工买经济适用房,没有条件的可租廉租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农村问题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一方面要在观念上接纳他们,真正给予他们平等待遇;另一方面要在能力上对他们进行培养,使他们的能力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转变、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相符合。

全国政协委员唐瑾: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尽快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随着城镇化的建设推进,应逐步取消与户籍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城乡差别制度,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鼓励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和照看。

职能转变:新一轮大部制火热启动

“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在本届两会上,以“大部制”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成为热议话题。据了解,铁道部与交通部合并,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计生委并入卫生部,等等。通过国务院部门的合并、精简、放权,构筑“小政府大社会”成为改革的方向。

备受关注的是,我国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另外,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等。同时,国家继续支持铁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并继续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政府先后历经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是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与以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相比,此次方案的题目增加了“职能转变”四个字。改革的思路,就是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此外,这次机构改革还涉及减少行政审批、发展非政府组织、下放部分权力等六个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文化部部长蔡武:这一轮机构改革中,署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合并,这是我们政府机构在改革过程中迈出的一步,对文化、新闻、广播电视的发展等会有积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我国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这个改革很好,有利于铁路更好地发展。政企分开以后,铁路总公司应该能够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机构权力的增加是为了强化宏观管理职能,行政事务的审批权还是要往下放,中央抓宏观,地方抓具体事项,大家所担心的的问题不会发生。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这次大部制改革,人们的眼光往往只看到具体的部门撤并重组和权力调整。其实,政府转变职能,这才是重点,这才是看点。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施耀忠:铁道部有关职能划归交通部后,有利于形成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铁路、民航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均衡发展,实现无缝对接。政企分开,该管的管起来,该放的放下去,让市场有更多的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这一次的大部制改革,关键点在于强化职能的转变,把一些职能交叉、职能界限不清楚的地方界定清楚,这也符合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不在于机构的设立而在于职能转化。职能转化就在于政府工作报告提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府把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尽可能地交给社会去干。此外,大部门制不是板块的拼接,而是有机地融合。

全程监管:食药安全拉紧“防火墙”

“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 ”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牵动国人神经。从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到塑化剂白酒,从地沟油到镉超标大米、速成鸡……一系列事件影响不断,让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忧心不已。

而两会前夕香港实行的奶粉“限带令”,更是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探讨焦点。食品安全问题本质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必须得到政府优先监管。

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背景下,中国食品药品安全已超出了政府监管的范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破解当前中国食品药品难题的必由之路。

十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要求,而新一轮机构改革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无疑是利好消息。大部制改革解决食品安全多重监管与标准的混乱,显著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利行业中长期发展。

中国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两会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让老百姓感到宽慰。此外,2012年以来,我国已经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

中共中央总书记:要广泛普及食品与健康相关知识,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坚决遏制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

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肯定会加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以预计,今后根据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还将增加新的整治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大得民心。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说到底,除了食品企业道德上的因素,还是我们的监管有漏洞,监管不到位。

全国人大代表徐龙:“政出多门”是监管的一大弊端。从农田到餐桌,要形成整条食品产业链的监管,一竿子管到底,避免出现互相推诿和监管漏洞。

全国政协委员、侄女周秉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食品生产者唯利是图,任由有毒食品侵害老百姓;二是国家的执法监管存在漏洞,让违法生产者的违法“成本”很低。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公司董事长周素明:希望把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议从体制上缩短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美丽中国:环境保护开启“攻坚战”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继2012年“PM2.5”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空气质量、水安全等环境保护问题再次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财税官员还是保险监管机构,呼吁和强调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环保。众多代表委员表示应该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让地方官员在重视GDP的同时,重视“环境政绩”,让人民真正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中。

众多网友也通过网络的形式就环保问题建言献策,他们呼吁加快环境立法,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力争用10~20年基本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多个派也通过提案形式共策“治霾经”,为打一场“呼吸保卫战”出谋划策。

国务院总理在谈及环保问题时指出“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强调,“我们的生产、建设、消费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落后的生产能力要坚决淘汰,过度的消费方式要坚决摈弃。”治污之路虽难立竿见影,环境保护却已刻不容缓。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人大将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监督,并讲求实效,将环保成效和地方政府考核挂钩。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要加大对环保行业、环境产品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可考虑让环保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一样享受15%的税收优惠,并考虑针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推出相应的环境税。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河源市市长彭建文:当前的生态保护区、生态发展区,往往都是欠发达地区,要切实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鼓励、调动欠发达地区的环保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长韩永东:工业“下乡”不能再走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旧路。必须提高环保门槛,所有项目严把环保关,坚决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说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工业和生活排污治污等设施要配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建议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推动全国性的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财税支持;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绿色信贷的联动机制。

惠及全民:“组合拳”促进分配改革

“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真正的富,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国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的量化指标;十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需要更多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如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的问题,必将导致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这也将有悖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衷,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

当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一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其背后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不平衡,如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也有相关体制机制的障碍,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有待完善;更有分配制度本身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好的协调与设计来逐步解决。一些代表委员也指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大,应进一步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民生应打“组合拳”。

全国人大代表王麒: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告别了“共同贫困”,但远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现在收入分配格局变成“金字塔形”,贫富差距在拉大。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朱雪芹:“共同富裕”是2亿多农民工群体的迫切希望,解决不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放在初次分配改革,应该效率与公平并重。最大的公平在初次分配中体现为两点:一是让农民有产权,有财产收入;二是在市场竞争中,保护弱势一方。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委孙贵宝: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使和谐社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孙晓郁:收入分配问题是个全民关注的问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目前发展状况有其历史客观性,符合阶段性改革初衷。但是,如果持续下去,将加重利益分配结构失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护与促进。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公众健康,延长健康寿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应该增加坚持预防为主和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并在深化医改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经费支持力度,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抓紧制订并尽快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路径。关键是在顶层设计上落实“两个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两个提高”从概念变成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蕴岭:我们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了社会主义这4个字,就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分配应该更公正。

结构优化:财税体制改革火热推进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前夕,国务院出台房地产调控“新国五条”,对二手房交易所得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震动房地产市场,引发公众对行政部门在调整税率方面“自由裁量权”的关注。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这一命题正在“两会”代表委员中凝聚起越来越大的共识。

2013年,“营”改“增”试点将全面推进,房产税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但财税体制的复杂性决定了,结构性减税的任何举措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被视作减税突破口的营改增就涉及中央地方财力分配的再检讨。

财税改革服务于发展方式转变。在政策信号上首先还是要强调结构性减税,这是政府回应纳税人诉求的政策亮点,也是发挥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手段。坚持改革创新,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这项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重新分配,要求重新设计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体制,对税收制度的影响非常大。

营业税作为地方税收的“主力”,改革后地方税收被波及,加之更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令地方去年土地出让金减少明显。而另一面,是对GDP的追求以及难以抑制的基建等投资需求,收低支高令地方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地方举债建设冲动愈强。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调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首先要考虑怎样减少政府收入的份额,这就需要在结构性减税方面更展开一些。目前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情况确实存在,不过事权调整是经济改革的深水区,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调整,涉及更为广泛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和利益的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宏观税负过重。近几年,流转税在我国总体税收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国内增值税和营业税两项就占比45%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授权,享有调整所得税税率的权力,并称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不协调的情况正在得到逐步调整,是否调整分税制则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是经济改革的深水区。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邓力平:税制改革要深化,但最好不要单兵突击,而要瞻前顾后综合协调,和整个国家改革的步骤相对应,力争做到社会能接受、经济能承受,国家财政也能负担。总之,不因某些税种的改革而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农民财产权:不与民争利

“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 ”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耕地保护已超越其传统意义上粮食安全的范畴,越来越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安全稳定的全球性、综合性战略问题。

一方面我国人口总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每一次粮食短缺都带来粮价高涨,并带动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与此同时,耕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一些失业农民工的重要“心理防线”。

在未来城镇化的浪潮中,如何寻求城镇化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如何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如何从管控性保护深化到建设性保护、再到激励性保护?这些一直是我国政府在努力解答的问题。

如何守住“红线”?从十强调“改革征地制度”,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都体现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利益的保护。未来城镇化进程,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农民的选择权,杜绝“替民做主”,要着力破解土地城镇化和农民城镇化不匹配的问题,让土地“红利”更多惠及于农。

很多代表委员表示,除了中央有积极性外,更应调动地方积极性。具体来说,国家可以制定总体规划,然后跟各省签责任状,省与市、市与县、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责任状,“主官”要对区域内的耕地数量负责。要守住耕地的红线,根本上还需制度上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村经营生产方式,引导职业农民回来种田,确保农民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要落实耕地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关键是建立一套推动和促进机制。如果没有完整、可行的机制,仅仅依靠行政手段,不足于从根本上解决耕地保护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区天禹人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张澹合衷诤芏嗯┟袢狈Χ允谐〉呐卸虾头缦找馐叮对农业技术懂得很少。如果国家能在职业学校中开设种植课,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无疑有助于农业加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如今城镇化是个热门话题,一定要避免陷入“地产商琢磨怎么拿地、券商想着哪儿是投资热点、地方政府盼望房地产调控解套、学者借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畸形怪圈,真正要把中央的正确决策、地方的积极探索和农民的热切期盼结合起来,形成共振。

全国人大代表陈温福:随着劳动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把生产单元分割过小,和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格格不入。在政策不能突破的时候,就要走土地流转这条路,但是前提是乡镇工业发展,吸收剩余劳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建议一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把低产田改为高产田;二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出去打工了就把土地流转出来,让有能力的人把它种起来;三要不断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使农民种地有利可图。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对于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以城化乡,不要演变成为“以城吃乡”;统筹城乡,不要发展成为“与民争利”。

信息产业:4G胎动触发“高速时代”

“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4G)无疑是今年两会上信息服务行业最为关注的热词。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并被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誉为机器之间当之无愧的“高速对话”。

所有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从GSM、GPRS到3G再到第4代,需要不断演进,而且这些技术可以同时存在。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为了充分利用4G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先进服务,人们还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4G终端才能实现,而不少通信营运商正是看到了未来通信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们已经开始把眼光瞄准到生产4G通信终端产品上,例如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

如果说2G、3G通信对于人类信息化的发展是微不足道的话,那么未来的4G通信却给了人们真正的沟通自由,并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形态。

工信部部长苗圩:预计今年发放4G牌照,但4G网络全面商用至少要一年。这一表态首次明确年内发放4G牌照,与此前“两三年”的预测时间相比,时间差明显缩短,表明上马4G已是箭在弦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呼吁政府尽快发放4G牌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今年中国移动将建造20万个基站,布网超过100个城市,采购超过100万台终端,最快在下半年就能看到。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应将宽带建设视同公路铁路建设,国家也应有所投入,让更多老百姓能使用互联网甚至无线互联网。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取消公共场所无线上网身份认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总经理廖仁斌:总理在报告中说,加快新一代信息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湖南已经把光纤作为城市标准。光纤建设成为小区验收的标准。

上一篇:让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 下一篇:浅析配电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以后面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