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

时间:2022-04-17 05:30:37

批评教育

一、转化工作时,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所谓批评时机,就是什么时候批评。常言道:‘打铁须看火候’。批评也要把握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批评早了条件不成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出现僵局,批评迟了,就会事过境迁,失去意义,使错误发展。

怎样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呢?

(1)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了解学生,摸准批评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当一名学生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时,给他指出学习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即使比较严厉,他也容易接受;而当一名学生在有关个人荣辱上受到刺激,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心情沮丧,缺乏前进信心时,对其批评,即使不重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2)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注意时间性。从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来看,晚餐前的四时至六时,一天的疲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已达到了顶峰,于是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由此,下午四时至六时,是不宜批评人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尽可能避免在被批评者疲倦、不安时批评他。

(3)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有时甚至是灵感。九五年下半年,我教初一三班,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教育时,有幸选择到一次恰当的批评时机,利用这次时机为强化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当时,有这么一天,我较早地来到班里,发现学生张某不经他人同意就把他人的课本、练习册借给其他班的同学,结合其他同学的反映,我当即决定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教育。如何进行呢?我乘其将他人的课本等东西拿出教室之际,来到他的桌前,把放在课桌上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拿起,然后放到讲桌上,等铃声一响,学生就座时,我宣布上课,并让全体学生打开课本,此时,张某发现自己桌上的课本没有了,便着急起来,东瞅瞅、西望望,我见状,叫起张某问道:“张某,你在干什么呢?”张某答道:“老师,我的课本不见了,不知谁给拿走了,真是,也不经我的允许就拿走,太不象话。”我借机诱导他,“你知道,拿你课本的人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哪一条吗?”他沉吟了一会儿道:“违反了‘未经他人允许,不得私自动用他人物品’这一条。”此时,我认为批评教育的时机已到,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同学们,对不起,老师今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未经张某同学同意,私自把他的课本拿走了。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条文,在此,特向张某同学道歉,对不起。希望同学们,不要像老师这样,把这种‘未经他人允许,私自动用他人物品’的陋习沿袭下去,更希望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同学彻底改正它。同学们能做到吗?”虽然我未直接批评,却收到了好的效果。至此以后,张某果真改变了自己这一行为习惯。

可见,转化工作中,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转化工作中,批评方式的选用妥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转化效率。批评方式有多种,事后批评是其中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事后批评的选用,有时更能敲开后进生的心扉,为了解当时情况,公正地进行评价、处理打下教育基础。当然,事后批评决不是姑息迁就,而是等待时机,以求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什么是事后批评?事后批评,也叫延缓性批评,就是在问题发生后先设置一个缓冲阶段,等当事人头脑冷静下来后再作批评教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处理”。准确把握冷处理,对解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矛盾能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1、采用事后批评,能发挥被批评者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的心理状态对接受批评信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当人们的情绪处在稳定或心情舒畅时,最易于接受批评的信息;当情绪处于被动或在气头上时,感受到批评的信息就会引起猜疑和抗拒心理。事后批评就是让人在情绪稳定易于接受信息的状态下接受批评,以获得最佳效果。作为班主任,常碰到两个学生发生口角或打闹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会立刻制止,然后进行批评教育,但有时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当事学生的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还未意识到口角、打闹本身就不对,其思维还停在老师该如何给自己做主上。此时,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或是压服、或是各打五十大板、或是有失公允;实际工作中,每当我遇到这种事时,总是巧妙地动用事后批评的教育手段,先让当事者回去考虑对方到底错在哪里,我到底对在哪里;然后再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后进行处理。由于通过时间的延缓,给双方了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使他们被激情淹没了的理智重新恢复过来。当我在对此事进行处理时,双方均能觉察到自己的错误根源。所以,恰当地运用这一手段,能发挥被批评者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作用。2、采用“冷处理”可以起到:“钝化矛盾”的作用。

所谓钝化矛盾,就是在矛盾一时无法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缓冲矛盾。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有多种多样,有的矛盾,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就因顺势解决;有多矛盾比较复杂,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时还不具备解决的条件,如果把它先钝化一下,再待机处理,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上“将相和”的故事,可以说是钝化矛盾的典型例子。现实中,我班有两名女生,在初一时就相互推诿。一次出黑板报时,双方又斗起嘴来,问其原因,小学一个班时彼此矛盾重重,老师没有解决,到了初中,又是一个班,于是矛盾再一次激化。为此,我不失时机地采用“钝化矛盾”这一手段,先让双方停止口角,然后和她们约定:这一周内不准和对方讲一句话,谁先说话就是谁错。一周后,再回头处理这事时,双方觉得彼此之间无深仇大恨,也觉察到了斗嘴吵架不仅影响集体荣誉,也影响了双方的学习情绪,彼此不说话却相安无事,于是,双方共同达成协议,互不说话,共同维护性集体的荣誉。可见,钝化矛盾有利于排除学生间的不安定因素,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

3、采用“冷处理”,要注意选择时机。冷处理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性格暴躁,自制力差的学生犯了错误;

(2)家庭原因或身体不适的学生犯了错误;

(3)某学生的错误比较复杂,而且抵触情绪比较大时。

教师在运用时,要根据情况灵活使用。但是,“冷处理”不能坐待时机,相反,还应创造条件,促进时机的到来。我班有个学生,一次在课堂上顶撞了自己认为课讲得不好的老师,我得知此事后,就想,如果马上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然后责令他向老师赔礼道歉,这名学生表面上可能屈服,内心里极有可能还会遇事爆发,因此,我不失时机地使用事后批评这一方式,没有直接地谈论此事,只是轻轻地说:“我听到你对某某老师很不礼貌,很出意外,明天到我的办公室里谈谈。”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冷静下来的学生在第二天上我办公室时终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我知道这一延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既为学生在谈话前自我反省提供了条件,又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变化,使其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采用事后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特别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合理地使用批评用语,有时能更好处理一些在校园内发生的矛盾。

作为班主任,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加大情感的多投入,善于借鉴其他老师的教育经验,就会让自己的工作减少难度。笔者曾经借助一位极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育个案,有幸地调节了一位学生和他的任课教师之间发生的矛盾,因为调节地及时,这位学生的情绪很快就平复了。记得是这么一天,一名后进学生,下课后找到我,说上节课她根本没有违犯纪律,而是她旁边的同学没有注意听讲,老师却把她批评了。说话的语气,是气呼呼的,给人感觉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看,这是来告状的。看学生的表情,老师可能真的批评错了。怎么解决?听完后,我稍停了一下,然后问她:“你是不是感到心里特别的委屈的?”“是呀,”学生回答。接着我又问她:“老师问你一个问题,人这一辈子,有没有不受一点委屈的?”她说:“没有,谁能一辈子一点委屈都不受?”我说:“是呀。人都有受委屈的时候,这样人就有一个承受委屈的能力问题。能够承受委屈的人,在委屈面前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被意想不到的委屈压垮,活的就刚强,就自我。不能承受委屈的人,一点小的委屈,就可能把自己压垮。而承受委屈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锻炼出来的。每受到一次委屈,挺过来了,承受委屈的能力就强了一点。让我说啊,你今天是占了个大的便宜,第一,老师批评你,客观上是在关心你,这点对吧?”她点了点头。“第二,恰恰是老师的失误,让你真实的感受到一次受委屈的体验,如果正确对待,你就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而且很难得的机会。你说是吧?”听我这么一说,这名学生不再生气了,而是笑了。从人生视野的角度说服了学生。一次误会,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而且是机会难得。

总之,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棘手问题,如果要采用批评的手段,那么一定要注意批评时机的选择和批评方式的选用,再加上合理的使用批评用语,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后进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达到教育改正其行为必先改正其心灵的目的。

上一篇:班主任素质教育 下一篇:班级管理创造性个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