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专业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时间:2022-04-17 09:08:43

世界当代史专业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传统的人文学科,它的教学和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拟从课程体系的变化、研讨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入手,探讨世界当代史专业研究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世界当代史;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

历史学属于传统的人文学科,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时代,“以史为鉴”的信念曾经让无数的统治者格外重视对史学的学习。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历史无用论”早在上个世纪就已泛滥成灾,史学的教化功能和社会影响力日益下降。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影响的削弱,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社会后果。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就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了繁荣发展人文哲学社会学科的紧迫性。这样就为历史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自身积极的调整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加快本学科的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历史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

世界当代史讲授的主要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讲授的方法也主要是以“革命史”、“阶级斗争”为主线的传统内容模式。在教学方式上,虽然多年来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授课方式,但是这一过程的转变远远没有完成。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基本上还是采取单一试卷命题的考试方式,一次考试就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在新的形势之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历史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探索一条真正的素质教育之路,切实加强历史学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作用。

一、研究性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

当今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在许多方面并不太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以分科为主,专业向着精细化发展,各学科之间自成壁垒,造成学生的专业视野狭窄、思维单一。世界当代史主要涉及二次大战以后的历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学生如果没有基本的政治、经济理论常识,就很难对这方面的内容做到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了。另一方面教材的体例单一,内容陈旧。目前高校历史教材都采用章节体裁,而且记述历史的手法基本都从政治开始,然后扩展到经济、文化等方面。教材往往使用“阶级斗争史观”去解释历史发展,认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如果说这种阶级斗争史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世界秩序日趋合理化的形势下,这种史学观念就显得有些偏狭。我们应该立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观角度,对历史尤其是世界当代史的发展变化进行整体研究,因为当代史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它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它的过程或结果延伸到现在甚至是未来,所以我们就需要对刚刚过去的历史进行认真的总结,这样才能更有益于今天或明天的事情。

针对以上历史学科体系中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首先,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我们围绕主干课程,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我们以世界当代史为立足点,尝试着开设了《政治学基本原理》、《经济学基础教程》、《世界历史研究动态》等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对一些前沿知识、重点的学术理论、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空间的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空间中自主地探索学习。

其次,更新史学观念,开阔学科视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历史都深深地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以“阶级斗争史观”为主线来编写世界史教材,以国别史来构成世界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史观”在中国的世界历史研究中得到运用和发展,吴于廑和齐世荣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即为其中的代表作。在80年代,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以“现代化史观”来构建世界史学科的体系。这一新的史学观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世界当代史的教学中我们引进了这一史学观念,让学生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现代化的过程,是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进行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研究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法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大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有创建性的研究性学习。在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师生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世界当代史的讲授中,我们逐渐采用了这种方法,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设计出教学过程。在讲授课程的起始阶段,就将本书今后要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相关的专题,查阅有关专题的中外文书目和论文,了解相关的研究动态,以使学生提前有了相关知识的积累,形成自己的思路并撰写发言稿。同时,教师也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其次,进行讨论。在讲授到相关问题的章节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在研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事前的准备,对相关问题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其他同学发言并相互讨论。教师做好点评总结,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与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第一,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有利于教学相长;第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提高其研究能力;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采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还实行了读书报告制度,围绕着世界当代史这门课程,教师提供或学生自选一些书目,每个月举行一次读书报告讨论课堂,采用抽查的方式,由2-3名学生将自己近期所读书籍做一次读书报告,主要阐述著作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阅读感受、学术评价等,然后由其他同学针对书里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研究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考核体系多样化

为了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必须改变以往的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命运的终结性考核方法,向考核体系多样化、过程化转变。一般而言,学生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在世界当代史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加大平时考查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对学生平时的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例如研究性学习的讨论情况、读书报告等。在期末考试中,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的考核,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察,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试题的比重。例如,在世界当代史考试中,适当增加了“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材料,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世界当代史的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入,使教师与学生都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但是,这一方法的引入和运用尚处于初步阶段,很多地方也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

上一篇: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思路探析 下一篇:构建就业创业教育新体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