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红楼梦》中人物社会称谓的运用

时间:2022-04-17 08:52:54

试析《红楼梦》中人物社会称谓的运用

摘要: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它们之间的称谓也异彩纷呈。其所描写的场面及人物故事情节大都在荣府这个大家庭当中展开,但每个人物之间都较少使用严格意义上的亲属称谓,而是以社会称谓取代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便是封建等级制度。在等级社会中,决定使用何种称谓的主要因素就是尊卑等级。由于中国是封建宗法社会和纲常礼教强大的社会,称谓更是具体地反映了这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红楼梦》中所使用的种种称谓正是这种等级关系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红楼梦》 称谓 社会称谓 尊卑等级 官称

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写法和思想都打破了。”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可谓不胫而走者矣”。本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界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宇宙相通………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十八种文字六十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珍品,已经愈来愈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红楼梦》正日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全书写了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有称谓的243人。这样庞大的一个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来往,便产生了对各自的称呼即称谓。称谓,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的区别而使用的一些称呼。封建社会中的社会称谓能表明人与人之间的长幼、尊卑、亲疏与嫡庶关系,能使人们的血缘关系、血缘系统鲜明化,清晰而不紊乱,是维护封建宗法制与等级制度的必要手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是一部描写了中国封建时代末期的社会风俗画似的小说。在这部描写封建社会贵族世家的鸿篇巨著中,人物之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称谓丰富多彩,使用规则也极其繁杂。现就《红楼梦》中的人物社会称谓的运用情况分类探讨如下。

一、亲属称谓社会化

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下,社会等级森严,家庭内部也难例外,家庭(尤其是贵族家庭)中的称谓的使用正是等级制度的具体反映。称谓使用的原则就是“得体”,所谓“得体”,笔者以为就是指称呼者应该严格遵守“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的原则。在封建社会,因使用称谓不当而获罪的事例并不鲜见。《红楼梦》中称谓的运用正是恪守上述原则进行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在家庭生活中普遍使用亲属称谓,但这些亲属称谓不再反映亲属关系,而是反映年龄、性别和社会等级,从而使亲属称谓演化成了社会称谓。在《红楼梦》中,家庭成员在大多数场合较少使用真正意义上的亲属称谓。贾宝玉同探春谈话,双方均称其父亲贾政为“老爷”,而非“父亲”,而且贾母与王夫人也常用同样的称谓来称呼他。这样的称呼是由贾政在荣府的地位来决定的,贾政及王夫人等则称呼贾母为“老太太”,而非“母亲”。元春省亲回家,就连贾政、贾母都得行跪拜礼,称呼贵妃娘娘,森严的等级制度可见一斑。孙子辈称呼贾母时也称她“老祖宗”,不用“奶奶”,或者“外奶奶”等。王夫人通常被子女称谓“太太”。由此可见,“老爷”、“老太太”、“太太”等称谓主要反映了被称呼对象的地位,血缘关系则处于从属地位,在这里亲属称谓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称谓。

二、敬称的使用

《红楼梦》中的敬称即尊称使用很普遍,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社会称谓可以看作是对对方的尊称,另外在其他社交场合也广泛使用尊称,这包括仆人对主人的称呼,以及荣府、宁府以外的成员对两府中有身份的人运用尊称等情况。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先后称周瑞家的和王熙凤为“你老”,极尽奉承讨好之能事,这是因为刘姥姥老于世故,并且有求于人的缘故。两府中的仆人不论年级大小,对主人一律称“爷爷”或“奶奶”。这里的年龄因素为社会地位所取代。贾政家的清客们尊称贾政为“政老”、“老世翁”,称贾宝玉为“世兄”,这些称谓固然反映出了众清客的阿谀奉承,但同时他们因为地位关系不得不如此称呼,他们必须遵守严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每说一句话,对每一个人的称呼都要和自己的身份相对应,若不然,重则招致杀身之祸,轻则有失身份,惹人耻笑,让人瞧不起,因此他们在称呼对方时都特别谨慎,一方面表达自己的尊敬,另一方面力求使称谓和自己的身份地位相一致。

三、对下人的称呼

荣国府中的仆人也分为三六九等。即使是有头有脸的,如周瑞家的、旺儿媳妇、林之孝家的,尽管年龄均大于宝玉,也要称他为“二爷”或“宝二爷”。反过来,宝玉等则称周瑞家的为“周姐”或“周嫂”。平儿在贾琏家也算是有些头面的,却要称周瑞家的为“周大娘”,其他仆人则称平儿为平姑娘。对于府中的小丫头,人们习惯于直呼其名,辈儿高的则叫她们丫头,不喜欢时则称其为“小蹄子”。府中男性仆人,年龄大的直呼其名,年轻的则称为小厮。此外,曹雪芹在《红》中给仆人的姓名的起法也从一个侧面衬托出了社会等级尊卑关系。荣国府、宁国府中许多人,尤其是女仆,如“周瑞”家的(大多为上一辈夫人的陪房),“旺儿媳妇”(下一代的陪房)等等,她们往往没有名字,而是在丈夫的名字后面加上“××家的”、“××媳妇”,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

四、“爷爷”、“太太”、“奶奶”的特殊用法

贾府中人物众多,表示人物亲属称谓的“爷爷”、“太太”、“奶奶”已不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而是身份与地位的体现,且在《红楼梦》中使用频率最高,正如李纨说的:“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弄也弄不清楚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发生在荣府,所以我们先来理清一下荣府的人物系统及称谓表现。

1.贾赦――大老爷,贾政――二老爷。他们往上排,只有老太太――贾母,没有“老太爷”了。往下排,分作两房:贾赦之子贾琏,贾政之子贾珠、贾宝玉、贾环。这都是应该称“爷”的。同辈兄弟中,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大爷、二爷、三爷……按此排行往下数。如此,贾赦是大老爷,他的大儿子贾琏是“大爷”;贾政是二老爷,他的三个儿子,贾珠是“大爷”,宝玉是“二爷”,贾环是“三爷”。但宗族家庭中,排行有“大排行”和“小排行”之分。“大排行”指嫡堂兄弟、堂兄弟。其父辈是亲兄弟者,日“嫡堂兄弟”或“亲叔伯兄弟”,如宝玉与贾琏。其

祖辈是亲兄弟、父辈为嫡堂兄弟者,日“堂兄弟”或“从叔伯兄弟”,如宝玉与贾珍。贾赦之子贾琏,在贾赦房中是“长子”,应叫“大爷”,因替贾政管家,贾母又在贾政这边,因而贾琏按“大排行”叫“琏二爷”,即排在已死的贾珠之后,贾珠是“珠大爷”,故贾琏称“琏二爷”。如仍按大排行,宝玉应在贾琏之后,叫“宝三爷”才对,但《红楼梦》中称宝玉又是按小排行,即排在其亲哥哥贾珠之后,故称“宝二爷”。“爷”的下一代,近代称“少爷”,但在《红楼梦》中还不这样叫,而是加一个“小”字。如第八回贾蓉带秦钟来见宝玉,文云:“次日醒来,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钟来拜。…这里称“小蓉大爷”。同理,也可称“小×二爷”、“小×三爷”等等,这就看这一辈排行共有几人了。在家中因辈分分明,老太太第一代,“反文”边第二代,“玉”字边第三代,“草”字头第四代,也就是贾母说的,到贾家由作重孙媳起,如今又见到“重孙媳”,是“四世同堂”。所以称贾蓉为“小蓉大爷”。如在社会上一般人单独见贾蓉,或是家中奴仆称呼贾蓉,亦可称“蓉大爷”。如贾蓉来向凤姐求借玻璃炕屏,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蓉大爷进来了。”后来又替凤姐传话,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红楼梦》中,贾府中虽已没有“老太爷”了,但“太爷”一词在书中仍有多处使用。除了对已故老太爷的称呼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使用情况:对官府官爷的敬称。如贾雨村新到任,来问甄士隐,公差传唤道:“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地位低下之人对比他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的尊称。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讲到贾敬寿辰,贾珍、尤氏及贾蓉提及贾敬,以“太爷”称之。“(尤氏)因说道:‘后日是太爷的寿日,到底怎么办?’贾珍说道:‘我方才到了太爷那里去请安,兼请太爷来家来受一家子的礼。’”《红楼梦》中出现“太爷”一词,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称呼的是贾代儒。近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有“称谓门”,专记称谓,其中“太爷、太老爷”条云:“乾隆时之举人、贡生,亦称太爷。”第九回中贾政对李贵说:“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称贾代儒为“太爷”,后面宝玉、李贵等一律称贾代儒作“太爷”,这不单纯是因为他辈分大,另外也是尊称。因贾代儒只是个“老儒”,并无功名,白了头也是“生员”,向国子监太学补个名字,即使未考中优贡、拔贡,也可叫“贡生”,年纪大了,亦可尊称日“太爷”。另外,焦大醉骂时,也有用到“太爷”一词表,示,自称。“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脚来,比你们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杂种王八羔子们!”。

2.“老爷”的妻子称“太太”,《红楼梦》中,女眷中辈分最高的是太夫人“老太太”,其次是“反文”辈的太太。宁府中贾敬“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贡”,当家的是其子贾珍,并未提到贾敬之妻。荣府中,贾赦是“大老爷”,邢夫人是“大太太”;贾政是“二老爷”,王夫人是“二太太”。

3.“爷”的妻子称“奶奶”,大爷、大奶奶,二爷、二奶奶……为了表示区分,通常加上丈夫的名讳、排行,如琏二奶奶就是《红楼梦》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尤氏是珍大奶奶,李纨是大奶奶,宝钗最后则成了“宝二奶奶”。这个“奶奶”,是有特殊词义的,是和“太太”连在一起的。第三十五回玉钏儿对宝玉说:“不过是奶奶太太们!”自然,这个“奶奶”和宝玉奶妈“李奶奶”的“奶奶”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主子,后者是指奶妈。如第十九回中宝玉命取酥酪来,丫鬟们回说:“李奶奶吃了。”但大多时候,仍称“奶母”等。同理,“小爷”的妻子称“小奶奶”,在“小”字后加名、加排行。第七回周瑞家送宫花,见到香菱,说到秦氏,说:“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后来凤姐又分两枝宫花给秦氏,吩咐彩明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都是在“奶奶”上加“小”字,以区别辈分。

4.在最直接、最亲密的父子母女之间,也一律用社会称谓。不用亲属称谓语。如第二十七回宝玉对探春说:“你提起鞋来,我想起个故事:那一回我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作的。我那里敢提‘三妹妹’三个字,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生日,是舅母给的。老爷听了是舅母给的,才不好说什么。”兄妹之间,称自己父亲不说“父亲”、“爹”、“爸爸”等等,而称“老爷”,这是“官称”。又如第二十八回,宝玉对王夫人说:“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亲生母子,在一般情况下,也只称“太太”、“老太太”等官称,不叫“母亲”、“妈妈”等等,这也是不同于民间习惯的“官称”。官称习惯,影响所及,市井之间,到处称爷;寒素之家,也称太太、奶奶。

5.亲戚间的亲属称谓语因本家“老爷”,又联系到亲戚家:舅家(亦可称外家)、姑家、姨家。这样便有了舅老爷、舅爷,姑老爷、姑爷,姨老爷等等称谓。但“姨”没有称“姨爷”的。官吏佣人称官吏岳父为“外老太爷”,称官吏岳母为“外老太太”。如林如海家中奴仆应称贾母为“外老太太”。随着男人称谓,女眷便有舅太太、舅奶奶,姑太太、姑奶奶,姨太太、姨奶奶种种称谓。第二十七回小红传平儿的话道:“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金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这一段话,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写得实在好,同时把奶奶、姑奶奶、舅奶奶都用全了。

总而言之,在等级社会中,决定使用何种称谓的主要因素就是尊卑等级。由于中国是封建宗法社会和纲常礼教强大的社会,称谓更是具体地反映了这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红楼梦》中所使用的种种称谓正是这种等级关系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曹雪芹,高鄂著,《红楼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徐珂,清朝,《清稗类钞》第二卷《称谓门》

[4]静茜,“从《红楼梦》人物的对称看当时社会文化”,载于陈建民等主编的《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5]李峻锷,“《称谓录》反其作者粱章钜――兼论中国古代的称谓体系”,上海师大学报,1991(2)

上一篇:让语文教学在IT舞台上飞扬 下一篇:从“言”“意”关系的角度实施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