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家长需慎重把握引导的尺度

时间:2022-04-17 05:27:07

英雄故事――家长需慎重把握引导的尺度

为了引导孩子崇尚真、善、美的品德,许多家长都会讲一些英雄故事来激励孩子,我也是如此。堵枪眼、炸碉堡、小英雄赖宁扑火等英雄壮举,5岁的儿子早已烂熟于心。

近日,汶川地震,举国悲哀。当我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流泪一边给儿子介绍赈灾前线那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时,孩子突然问我:“妈妈,我能不能跳到河里去救人?”也许是不曾真正意识到儿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忽然间,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慌。我很坚定地回答他:“不能!”“为什么?”孩子满脸的疑惑,甚至还有一点点失望。“至少现在不能,在你没有学会保护自己之前。”我又补充道。“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去救人?学会游泳后就可以了吗?”

面对孩子的追问,我一时无言以对,越发惶恐不安,脑海间浮现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新闻: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示范教导下,她总会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有一次,当女孩拾起别人扔在地上的雪糕纸,走向马路对面的垃圾箱时,忽然一辆闯红灯的汽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就像蝴蝶一样飞走了。我想那位母亲的初衷也许与大多数家长一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榜样英雄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有些负面影响却被我们忽视了。

于是,我试着以另一种方式向儿子解释英雄的意义。

首先是生命教育,教育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任何教育都是伴随生命而出现的,没有生命作为载体,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孩子天模仿,但又缺乏自我认知与判断能力,英雄故事听多了,难保不会去学英雄扑火、救人、与歹徒搏斗。因此,在利用榜样英雄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渗透的应是其中的精神,而不要过分强调其行为。

其次,向孩子讲清楚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英雄可敬,但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他们是智勇双全的典范,面对危险时表现出的是从容与智慧。英雄为国为民为正义而献身,其牺牲是不得已的,而简单送死、轻易丧生并不是英雄的行为。汶川地震中,涌现了无数为救他人而牺牲自己的英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向他们致敬,但同时也需灌输一个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和幸福,好好生活,乐观向上。只有先保护好孩子的生命,才能谈教育的问题,利用榜样英雄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以此作为前提。

生命是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他们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是受保护的对象、需要呵护的群体。这一时期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应该的,但英雄需要的不仅仅是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力,而孩子却没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能力。孩子想做英雄无可厚非,家长又应该怎样满足孩子这一美好而崇高的愿望?其实,教孩子一些自救的方法,告诉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量力而行,也是英雄精神的一种传承。遇到火灾拨打119,遇到歹徒拨打110,在面临危险(火灾、地震、触电等)时能做到顺利逃生、及时呼救、立即报警就够了,这就是“小英雄”所为。

因此,我决定从另一方面引导、鼓励儿子的“英雄行为”,当他参加义演时、当他抱着储钱罐走向募捐箱时、当他告诉同伴“少吃一根冰棍就能给灾区多送一瓶水”时,我心底的感动更甚于他说“我想跳到河里去救人”。面对从生活小事中自觉要求自己、养成良好品行的儿子,我忍不住竖起了拇指对他说:“你就是个英雄,一个小英雄!”

上一篇:建议――职场妈妈如何打造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下一篇:应对孩子小毛病的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