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故居被拆折射文物保护困境

时间:2022-04-17 04:28:54

梁林故居被拆折射文物保护困境

“一座城市的历史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它的建筑。……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部历史有一半写在故纸上,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以供人在其中漫步。……能见到古人所见,感到古人所感,这种感觉就是历史感。”

文化名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到底没能逃脱被拆除的厄运。记得在2009年,拆除梁林故居的言论就已经甚嚣尘上,而且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后来由于文物保护人士、新闻媒体以及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出面,“梁林故居”才得以继续保存了两年多,可如今已是残砖烂瓦,一片狼藉。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中国建筑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其故居竟然遭此厄运,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在时代大潮的汹涌激荡下,活着的梁思成保护不了北京的城墙;在商业化大潮的侵蚀下,已故的梁思成更加无法保护自己曾栖身的故居。据悉,2009年“梁林故居”将要拆除的消息曾一度引发社会重大质疑反对,国家文物局出面表示“梁林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申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北京市相关部门也曾作出种种努力;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梁林故居”已要求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直到10月“不可移动文物”还在认定中,2011年1月东城区相关部门仍表示将原址恢复修缮,然而如今还是被无情拆除。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意识形态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情况,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文物保护法》,凡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都属于受国家保护的文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作为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在中国建筑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其故居成为文物自不待言,“梁林故居”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显然也是题中之义,然而为何两三年的认定毫无结果,最后反而惨遭拆除?更令人愤恨的是,对于“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人却表示“不知情”,果真如此的话,则该负责人是否称职尚待存疑。即便果如其所说将对故居进行复建,复建后的“故居”还有当初的文化意蕴吗?复建的还是真正的文物吗?

已故作家王小波在《北京风情》一文中说:“一座城市的历史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它的建筑。……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部历史有一半写在故纸上,还有一半埋在地下,只是缺少了一部立在地上的历史,可以供人在其中漫步。……能见到古人所见,感到古人所感,这种感觉就是历史感。”当前我国文物领域缺乏就是这种真实的历史感。毋庸置疑,当前文物保护已经陷入了“叶公好龙”式的困境:一方面对于真正的文物保护不得力,真文物或被拆迁,或损毁,或者无节制进行商业化开发,过度消费文物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一哄而上搞各种仿古复古工程,生产各种“人造文物”。要知道文物不仅仅是外在的物化形式,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更多是其蕴涵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沧桑感。各种人造的所谓“文物”外面锦绣,内中虚空,只是绣花枕头罢了。

当然,文物保护陷入困境,与文物保护费用匮乏等各种因素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文物保护意识淡漠。由于文物保护与政绩挂钩不大,而且即使做出成绩也不容易为上司所知晓,那就不如盖座大楼、建个广场、搞场庆典来得实惠,毕竟这些是实实在在的政绩,看得见摸得着。然而,漠视文物保护的危害,比少搞十座大楼、百个广场、干场庆典都要严重。文物被损毁,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一本古书,更重要的是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也在一丝丝流逝,这对国家和民族是致命的。失去文化内涵,国家和民族就失去了精气神,这是很可怕的。面对此危机,不仅居庙堂者要在其位谋其政,处江湖者也不能独善其身。毕竟文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需要各方戮力保护。

上一篇:世间已无“梁林故居” 下一篇:为何听不到文保部门一句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