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地区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工作调查研究

时间:2022-04-17 12:31:31

月亮山地区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工作调查研究

摘 要: 月亮山是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可这块美丽的地方却世代被贫穷困扰,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与贫困进行着“激战”,但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收效甚微。2012年为进一步探索月亮山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新路子,由县扶贫办牵头,县委党校组成课题组,对月亮山地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针对月亮山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月亮山 扶贫开发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75-02

随着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全面推进,月亮山地区成为我县扶贫攻坚的重点。为进一步探索月亮山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新路子,由县扶贫办牵头,县委党校组成课题组,于2014年4月23―26日,分赴计划、水尾、定威等乡,采取实地考察、走访慰问、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点面结合的方法,对月亮山地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月亮山地区基本情况

月亮山地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地跨黔桂两省的榕江、从江、环江、荔波、三都、融水等6个县。我县覆盖计划、水尾、八开、定威、兴华乡5个乡和古州镇的高台、高埂,辖54个行政村319个村民小组265个自然寨,幅员面积1015平方公里,覆盖人口5.6万,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6.9%,是一个苗、水、侗、汉、布依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占95%以上,农业人口占97%以上。月亮山地区处于贵州高原向桂北盆地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非灰岩侵蚀地貌构造特征,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地形破碎复杂,河谷盆地发育极少,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平均海拔700米,相对高差1240米。受地势结构的影响,该地区具有多阴少晴,低温高湿,秋风冷雾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5.1℃―18℃之间,农作物大多为一年一熟。月亮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人均耕地不足0.5亩,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省、州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二、月亮山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1.主要成效 多年来,我县积极整合各种扶贫资金,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为目标,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长期社会救助“三类扶贫措施”,大力抓好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加大对月亮山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到2013年4年间,累计全社会和专项投入扶贫项目资金总额1023万元,实施项目2032个。通过实施种养殖、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国电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学校、卫生室、文化站、沼气工程和改圈改厕工程等项目,使月亮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逐步改善。据统计,以2300元收入为扶贫贫困线,2013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29784人,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已基本解决;70%的村已通公路,通村公路达6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5%,中小学失学率下降到1.17%;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缓解;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2.存在问题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内外因素交错作用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月亮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群众生活水平不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月亮山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贫困(即人的观念上的贫困),交通教育基础落后,这是制约月亮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道坎。

一是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目前,月亮山地区54个行政村只有44个村通公路,通村公路里程仅有600公里,现有的村级公路由于缺乏维护和保养,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经常处于“晴通雨阻”和“通路不通车”的状况。群众居住分散,寨与寨之间的直线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山体立面大,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切割深,特别是目前的通村公路大都只修到村里,致使一些组和自然寨群众仍然靠肩挑背驮。现有的饮水工程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低。月亮山地区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在贫困面、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等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的位置。据统计,月亮山地区5个乡54个行政村中,属于全省重点贫困村的就有27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所占比例依然很大,其中一类村有27个,二类村有17个,三类村有1个。2013年底,尚有贫困人口29784人,占全县贫困人口(全县贫困人口为15.1434万)的19.7%。

二是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窄。由于群众大多居住在边远的高寒地区,人均耕地少,田土细小且分布零星,大部分属中低产“腰带丘田”、“望天水田”,无法牛耕,长期以来靠“刀耕火种”,农业生产方式原始粗放,科技含量低,化肥、农药普及率低,没有农业机械化耕作,劳动强度很大。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大部分收割完水稻就丢荒闲置,近年来才学会种植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养香猪、牛、羊、香鸡为主,生产出来的商品基本是自给自足,仍停留在“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巴钱”的水平。市场不繁荣,拿到市场进行交易的商品不到15%。发展产业也仅限于香猪、香羊、竹笋、韭菜等,结构单一,难成规模,农民增收难度大,生产生活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月亮山地区长期封闭,信息闭塞,对外界缺乏认识和了解。据统计,月亮山地区每100人中,初中文化程度仅5人、高中文化程度仅0.5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少之又少,文盲半文盲占了一半。同时,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低,教学难度大。特别是一些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分散,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整合,“两基”水平不高。由于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淀深厚,部分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淡薄,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低,人力资本积累能力较弱。文化建设明显滞后,绝大部分群众仍处于“日出而劳,日落而息”的生活之中。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其匮乏,许多村没有文化站,在很大程度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医疗服务网络不全,缺医少药的问题仍很突出,卫生室条件差,设备简陋,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低,从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据统计,该山区每千人拥有医务人员仅为1.3人,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看病需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完善,农医保的政策宣传还不到位,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在边远的村寨,群众看病就医还十分困难,由于路途遥远,还有许多人都是“小病硬撑,大病看鬼”,不同程度影响了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月亮山地区下步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月亮山地区是我县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面对着“富饶的贫困”,如何才能尽快缩小与周边地区差距,走出贫困的沼泽地,是当前我县扶贫攻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通过深入调查,深刻认识到,月亮山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出路在林、农,关键在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本在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坚持标本兼治,积极整合资金和资源,实施综合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1.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月亮山地区交通滞后的问题不解决,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抓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积极做好通村通组公路规划,主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力争1―2年内实现“村村通”,争取3年内实现“寨寨通”,提高通行能力,切实解决“出行难”问题。二是积极打通出口通道建设。力争2―3年内拉通与从江、荔波等接边村寨的公路,形成通达畅通的公路网络。三是加强公路养护和管理。成立村级公路养护协会,制定制度,把村级公路养护纳入村规民约和国家定额补助,确保道路常年畅通。四是抓好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搞好项目规划和申报,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及时修复和新建水利沟渠,切实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保证农田稳产增收。

2.加快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紧紧立足月亮山地区的立地条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做好“山”字文章,大力发展竹笋、香猪、香羊、香牛、中药材等“短、平、快”种养殖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民族生态旅游业等二、三产业,真正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3.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改善人居环境。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寨逐步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继续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抓好基础教育,加大中小学保学控辍教育执法力度,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强化扫盲及巩固提高工作,确保普及程度和扫盲程度达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让群众享受新农合带来的好处。认真落实农低保等惠农政策,抓好社会救灾救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科技能力和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月亮山地区的贫困问题,必须始终把治穷和扶智摆到重要的位置,从科技扶贫上下功夫。有组织、有计划,坚持不懈地对农户进行不同层次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从思想观念、科技、文化等方面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促进农户稳定增收。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双带”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自主创业,战胜贫困的斗志和精神,努力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形成人人思富、人人敢富,你追我赶致富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浅议煤炭运销企业印花税 下一篇: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比赛场馆后续利用研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