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站票的思考

时间:2022-04-16 09:35:15

关于站票的思考

据媒体报道,国家大剧院2008年北京新年音乐会的站票,在开始售票后的40分钟内即销售一空。许多排了队但没有买到的人们,一再打听何时再卖站票,可见它的“抢手”程度。国家大剧院刚刚开始演出,就出售站票,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热捧!

说起剧场的“站票”,并不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话题,在国外也是比较普遍的,早在古希腊就开创了先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古希腊戏剧艺术是空前繁荣的时期。当时希腊政府为鼓励全民参与,特地实行了“戏剧补贴”制度,给予进入剧场观看者一定的经济补贴,此举大大激励了全民的热情,也有效地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让更多的平民百姓能够进入歌剧的剧场,在威尼斯还实行了两个里拉一张票的超低价位。此后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以及美国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经常在正式演出戏票售罄后,专门开辟一个站席的观众区,出售一些站票以满足观众的需求。这些都是些成功的经验,我们有些人不是爱拿国际惯例来说事吗?是不是在这方面也实行“拿来主义”与国际“接”一下“轨”呢!

不知从何时起,剧场的票价日趋“繁荣”,虚高的票价和普通百姓收入倒挂的现象日益突出,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民众实际文化消费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也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不相符合。让我们根据有关资料来算算这样一笔账: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一场音乐会的平均票价相当于国民月均收入的20%以下;而在我国,不说中小城市,就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场音乐会的平均票价几乎要花去工薪阶层一个月一半以上的工资,如果一家三口想全家去看一场演出,那你一个月内得勒紧裤带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就会感到剧场票价如此虚高是不是有些离谱?工薪阶层中的许多人很爱观赏文艺演出,但在高价位的票价前只能望而却步。虽然这些演出不光有人去捧场,甚至还会满座,但坐在剧场里的多数人是腰包鼓鼓的人群,你说这是贵族票价、大款票价,一点也不为过吧!难道我们的剧场的大门都是朝着富人开的?难道剧场是他们独自享受的俱乐部吗?

一说起剧场的高价位,不少人就会大唱起市场经济的高调,在他们的眼里似乎走市场就是高票价。不错,现在确实是市场经济时代,所有领域都在走市场,文化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文化艺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来赚取经济效益,尽可能争得利润最大化,以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活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和文化市场,这一特性是显示出它担负着文化艺术普及、传承和教育的功能,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如果只一味“利”字当头,把普通百姓“堵”在剧场的大门外,长此以往,这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

有人说,高票价是上座率的天敌,高票价与上座率不能互相调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票价畸高,观剧者寡,虽然在一个期间内,票房依然火爆,但由于普通民众不能进入剧场,那进入剧场的只是有限的消费群体,从长远看,这一现象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所以说,“利”字当头的票房法则不是坦途,此路只会越走越艰难!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上去审视国家大剧院实施站票的举措,那它的意义更是很不平常的了!

前些天,剧院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站票销售是大剧院的长期行为,剧院在建设时就设置了固定站席,在地面也都编了号,尽管站席给管理带来挑战,但剧院将坚持这一举措,这给许多观众吃了定心丸。我们在为这一举措鼓掌叫好的同时,更热切地期望它能引起涟漪效应,有更多的剧场效仿跟进,以形成一股潮流。如果真是如此发展,那就会有更多的普通民众跨进剧场,并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那该多好!

上一篇:九江,众江汇集的金十字交汇点 下一篇:庸俗婚姻是我幸福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