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农村中学化学新课程有效实验教学

时间:2022-04-16 09:29:01

初探农村中学化学新课程有效实验教学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化学应当是一重要途径,因此,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应从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抓起。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课堂学生动手实验、鼓励学生利用农村资源发现问题、做好归纳总结及开发实验要根植于生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实验课太累,学生对教师的辛苦不谈,还觉得实验课就想看戏一般,看完就完了。古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激发不起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我们必须改革教法。针对本地区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让实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本文拟就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谈一些做法和心得。

一、加强课堂中学生动手的实验的教学

课堂中的实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观察书本提供的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实验内容,确定课堂内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自己从实验中得到解答,并且通过实验再次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我们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提出问题:1、红磷跟白磷燃烧时需要哪些条件?2、这些条件中缺少一个,请问燃烧现象是否能发生。

实验操作:,取六支干燥的具支试管(准备好配套的塞子),且在每支试管的支管上套上气球,进行标号。按照下表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

拓展: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物质燃烧是所需要的条件。(解决问题)

深入思考:1、是否可燃物只要失去任意燃烧条件是否都不能燃烧?2、是不是只有氧气能支持燃烧?

以上疑问都要通过实验去解决,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讨论、归纳总结,能使他们养成严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通过实验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鼓励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发现问题

农村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农村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有时地利,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材中要大家用PH试纸测定很多物质的酸碱度,课本上的很多物质比如柠檬、厨房专用清洁剂、厕所清洁剂等农村的学生很少见得到,但是在农村有很多也能体现酸碱性的物质,比如柚子、橘子、芋头、魔芋等等我们可以去找这些给孩子做测试PH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经常看到或吃到的东西测定PH值,也有蛊婆在“驱鬼”时就用“符纸”来回转动之后把水喷在上面,便出现了红色魔鬼的图像,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中的教学时, 将毛笔把无色酚酞在纸画出鬼的样子,装模作样的在嘴巴中含口草木灰水再喷在纸上,学生发现真的有血红色的“鬼影”,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课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做好典型实验,做好归纳总结,让学生触类旁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学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有关制取实验;②有关性质实验;③有关生活实验;④有关概念定律阐明实验;⑤有关定量计算实验[2]。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应做好典型实验,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如:制取O2可运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或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式,就使气体的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操作、思路培养练习掌握内化。化学教师应该处理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注意实验的归纳反思,使实验目的更清晰,效果更优化。学生能触类旁通,将知识技能内化。家庭实验、自主实验,使学生养成探究欲望,乐于实验,使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伴随学生生活。

四、做好实验的开发与拓展,使实验根植于生活。

教师应培养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结合农村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自主进行,对家庭实验进行分类,采用多种实验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实验,提供开放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使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三维目标中最优化[3]。

总之,化学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的辅助,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要深刻体会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核心内容,在农村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强化学生基本技能,更要采取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有限的实验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克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 2003年 开明出版社

[2].褚达欧《科技教育中教师的“导”》 云南教育 2003年第17期

[3].《课改:农村学校面临的挑战》云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讯》第10期

上一篇:以“素材”为抓手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