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诊特点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2-04-16 09:16:04

【摘 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流行于猪群的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可以影响养猪生产的各个阶段,临床上以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本文论述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断特点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 临诊特点 防治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寄生在生猪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致病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发病特点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该病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usuis,HP )感染引起。近年来,该病在猪场发病率逐步攀升,而且很难控制,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随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肺炎支原体、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等在猪群中的存在和流行,副猪嗜血杆菌病所表现的严重程度及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比以往更为严重。

一、临床诊断特点

(一)发病诱导因素

(1)猪是本病唯一的天然宿主。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等)内的常在菌,通常可从健康猪的鼻分泌物和气管粘液标本中分离出细菌,可以影响幼猪和青年猪,从2周龄到4月龄猪均易感,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仔猪,也有见于10日龄以后的哺乳仔猪。发病率与机体的免疫状况和感染剂量有关,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到50%。

(2)本菌属于条件性细菌,许多应激因素能促使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特别是气候骤变、闷热、寒冷、高湿度、氨气浓度高、断奶、转群、运输、饲料改变、疫苗接种和后一周左右的猪等都容易引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3)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圈舍环境污秽不洁,空气不流畅、圈舍阴暗、潮湿、舍内氨气浓度高。

(4)猪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就会趁虚而入或由亚临床转变为临床状态。

(二)主要症状

猪发病时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绝食,体温40℃-41℃,流清稀或浓稠透明鼻涕,喷涕,间或咳嗽。皮肤发红或苍白,有的皮肤毛孔处散在分布丘疹样出血点,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继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有的后肢出现劈叉状。后期表现为腹式呼吸,呼吸困难,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三)剖检变化

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外翻,实质外突,有的边周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包膜附大量纤维蛋白丝,有的与心肌表面连结,膜增厚,心肌表面附有大量纤维素渗出,似“绒毛心”。胸腔积液,肺脏与胸膜附大量纤维蛋白丝,有的相互粘连,不易剥离,肺间质增宽水肿,表面不塌陷,有的尖、心或附叶下缘肉样变,有的肺分布有红色实变区或有出血和淤血。有的气管内有多量白色泡沫。腹腔积液,与相邻脏器相连。时有脾脏边缘梗死,肾有出血点。

(四)类别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应主要与猪链球菌、猪沙门氏菌、猪鼻炎支原体等病进行鉴别诊断。

猪链球菌病比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急、死亡快,神经症状明显,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表现一肢或肢关节肿胀,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淋巴结周围结缔组织水肿或呈胶冻样;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肠系膜水肿。猪伤寒沙门氏菌典型的症状是持续下痢,大肠粘膜有典型的坏死和溃疡。或粘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失去弹性。而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胸、腹、心腔浆膜纤维素性渗出炎症。

猪鼻支原体病,猪只发病时的体温比副猪嗜血杆菌病低,一般40.5℃左右;浆膜炎的病变,后者更严重;病变关节的炎症渗出物,前者的更浑浊。

二、临床治疗方案

(一)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并进行严格消毒。

(二)发病初期可用多利+阿莫西林各100g兑水500kg,饲料中群体给药,使用20%氟本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各100g拌料250kg,连用5d。

(三)当发病较重时,尽量不要选用本场平时常用的抗菌药,防止已产生抗药性的可能。可用电解多维按100g兑水100kg,阿莫西林按100g兑水500kg,混合饮水。饲料中群体给药,使用强力霉素200 g +磺胺六甲氧嘧啶200g +利巴韦林100g混合拌料500kg,连用7 d。

(四)病后康复期适当添加黄芪多糖, 防止继发病毒性疾病感染。

三、预防

(一)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之间的矛盾,保持好的空气质量。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 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二)严格消毒

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 h后用清水冲净,再用复合碘液喷雾消毒。

(三)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

规模化猪场在做好猪瘟、伪狂犬、圆环病毒、蓝耳等重要免疫的同时,应该根据本场疫病实际情况,针对部分细菌性疾病做好免疫预防。

总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加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对猪群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或消除其他呼吸道病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猪群稳定的生产,快速经济地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玄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2011,(9):15.

[2]陈建明,等.浅析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2008(7):44-45.

上一篇:新疆移动打造流量经营“分步式”内容营销体系... 下一篇:社会管理创新中公安职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