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音乐去旅行

时间:2022-04-16 05:34:44

跟着音乐去旅行

小怪站在一个和它身体差不多大的地球仪前,一边仔细地看,一边慢慢地转动地球仪,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它在干什么呢!它正在琢磨到哪里旅行呢!可是它什么地方都想去,又决定不下来到底去哪里。于是,它想了一个办法,转了几下地球仪,闭上眼睛,伸出手指。手指指着哪里,就去那里!小怪睁眼一看,哇哦——维也纳!

“多瑙河女神”

维也纳,奥地利的首都,坐落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有着“多瑙河女神”的美誉。多瑙河流贯市区,两岸的建筑依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古老庄重。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等无数音乐家曾在这里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使维也纳成为一座闻名于世、令人神往的“音乐之都”。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收集者。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20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

灵感的源泉

维也纳森林是维也纳的“骄傲”,是一片保持着原始风貌的天然林。在林间漫步,你会想到这条小路也许莫扎特曾经走过,那树下也许贝多芬曾经小憩过,施特劳斯曾望着参天大树思考……尽管维也纳人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和艰辛,但即使是在能源短缺、冰雪严寒的日子里,他们也不会去森林里砍伐树木当柴火取暖。每到假日,维也纳森林里熙熙攘攘,满是出来游玩的人。然而,你绝对见不到纸屑、空罐之类的废弃物丢在地上。小约翰·施特劳斯还特地为它写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斯蒂芬大教堂又称“圣·斯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标志。

浪漫风情的格林津镇

对大多数奥地利人来说,维也纳森林旁的格林津镇似乎比森林更具吸引力,因为它是著名的酒村聚集地。格林津镇原本是一个古老的村镇,背后就是著名的卡伦山。镇里全是做新鲜葡萄酒生意的庭院酒家——前面是古老房子的店铺,后面是山坡上的葡萄园。小镇布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两旁排列着许多小酒馆。除了新鲜的葡萄酒,还有风味独特的美食。其实,食物的好坏并不要紧,更重要的是享受随意悠闲、轻松自然的气氛。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又最现代化的音乐厅,始建于1867年,竣工于186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金色大厅外墙黄红两色相问,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了首场演出。金色大厅还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从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都会在此举行新年音乐会,虽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共有1654个座位和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装饰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厅内有两间收藏馆。一间是展览馆,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着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们的珍贵手稿。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更是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神往的“圣地”。

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长方形鞋盒状的金色大厅的确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

维也纳的专家们指出:金色大厅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延长并舒缓。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

“乐圣”贝多芬

1792年,贝多芬经过海顿的指引,再次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在维也纳生活的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历程写成了《名人传》。

让我们言归格林津镇。这里到处是古朴的酒馆,并有一栋贝多芬曾经住过的两层小楼。从小楼向北走完一条200米长的胡同,是一个峰岭秀丽的山谷。贝多芬常到这里的一条小道散步,获得灵感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如今,这条小道已被正式命名为“贝多芬小道”。

“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与格鲁克、瓦格纳、威尔第一起被称为“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热爱生活、充满诗意、情感丰富;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易掉眼泪;他童心未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写的乐曲又快又好,使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成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赋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他学习时的刻苦勤奋。

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只有在这座连石头也为音乐陶醉的城市,才能让莫扎特发挥自己的天分,使得他的歌剧《唐璜》《魔笛》有机会在维也纳上演,并且大获成功!

上一篇:Information for Readers 下一篇:你所不知道的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