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方法

时间:2022-04-16 03:24:13

马尾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方法

摘要:文章对马尾松主要病虫突破口的防治措施及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为马尾松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供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马尾松;防治效果;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075-2

马尾松是一种乔木,它的树径可达40m以上,树干较直,可用于植树造林,其经济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近些年来马尾松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虽然种植规模较大,但其种植质量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因此研究马尾松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以同行的经验,对马尾松几种主要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松苗猝倒病

松苗猝倒病是马尾松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从我国这种病的研究来看,其病原主要包括多种镰刀菌和丝核菌两种,当树木出现这种症状之后,一般会有以下几种主要的症状:首先是在树种的芽还没出土之前就会由于腐烂而死去,其次是在树的幼苗刚出土时其幼叶就变为褐色,随后腐烂死亡,再次是在幼苗出土一周时间内树苗的周围的水变得混浊,幼苗出现伏倒死亡,这也是比较严重的症状之一,最后是树苗出土后的三个月时间内,其茎木出现腐烂现象,树根也随即死去。

根据松苗狂傲病的这些症状,其主要防治方法可以将化学防治摆在首要位置,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地育苗,忌用粘重土壤和前作为瓜类、棉花、马铃薯、蔬菜等的土地作苗圃,选晴天整地,精细筑床,用黄心土垫床厚1-2厘米,然后播种。播种时可在苗床或播种沟内撒药土。药土可选用下列农药配制;敌克松每亩1-1.5公斤;苏农6401每亩2.5-3公斤;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合剂(1:1)每亩2.5-3公斤(我国北方使用为宜),将农药同30-40倍干燥细土混合均匀使用;或每亩用硫酸亚铁15-20公斤碾碎撒施。

2 松苗叶枯病

病害常从幼苗的下部针叶逐渐向上发展,病叶开始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呈段斑,并逐段枯死,颜色暗黑,在病斑上产生许多纵行排列的小黑点,病叶虽枯,但不脱落,如全部针叶发病,苗即枯死。在华东地区,松苗叶枯病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发病,9-10月为盛期,11月以后为害渐弱。在发病期间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松苗叶枯病的防治方法要以提高松苗的抗病能力为主,如果松苗出现大面积枯萎,可以给予一定的灭菌药物,从而在病发的初情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具体的措施如下所示:

(1)生长过密的苗木,应及时间去弱苗,以免形成发病中心,并使苗木生长健壮。

(2)从8月中旬开始用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雾防病,每二周喷药一次,每亩用量75-100公斤;或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用量同上。发病盛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效果较显著。

3 马尾松赤枯病

赤枯病在我国贵州省和四川省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地区大面积幼林生长停滞甚至干枯死亡。病害主要为害当年新叶,病叶初出现淡黄褐色或灰绿色段斑,逐渐向上下方扩展,随后转为赤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并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实体,针叶自病斑部分弯曲或折断。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上有病针叶中越冬,4月下旬产生孢子进行侵染活动,侵染盛期在6-7月。

防治方法:据贵州和四川的经验,用“621”烟剂或含30%硫黄粉的“621”烟剂每亩0.75-1公斤在6月上、中旬放烟一次,效果良好。

4 松瘤病

又叫松栎锈病。除马尾松外,尚可为害多种其他松树,已发现的有黄山松、云南松、油松、黑松、华山松等,其中以马尾松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区,云南松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黄山松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感病较重。树木枝干受病处形成木瘤,通常圆形,直径5-60厘米,表面密生龟裂纹,心材部分积满检脂。每年4-5月间,瘤的表面产生许多黄色疱状突起,随即破裂散出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轮换寄主有栗属和栎属的多种树木。

松瘤病的防治方法如下所示:(1)根据松瘤病的特点将其感染程度较高的树枝去除,并且清除周围的灌木。

5 马尾松毛虫

又叫松毛虫,毛辣虫,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及河南南部都有发生。成虫体长24-35毫米,灰褐色或灰自色,前翅上有明显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8-9个黑斑,翅中央有一个白点。卵近圆形,粉红色。幼虫体长45-60毫米,体色分黑白与红黄二型,胸部的背面有二丛深蓝色毒毛。腹部1-6节,背面均生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的长毛。蛹椭圆形,暗褐色或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茧灰白色,后期变污褐色,有散生的黑色短毒毛。

松毛虫发生代数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异,如河南每年发生2代,长江流域各省2-3代,福建、广东3-4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也有在树下杂草丛内或石缝下越冬的。越冬幼虫于来年4月下旬前后老熟。 第一代幼虫发生较为整齐。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成块产于松针上。初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的习性。 防治方法:(1)营造混交林,合理密植和整枝,使松林保持郁闭,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于松毛虫生存的森林环境。(2)冬季清查松毛虫发生基地,做出标志,在松毛虫活动前,彻底消灭发生基地的松毛虫。(3)人工采卵,置于寄生蜂保护器中,使寄生蜂能够飞出,幼虫无法逃出。(4)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常用浓度为每毫升1亿孢子,若加入微量化学药剂,可以提高药效。(5)人工繁殖散放松毛虫赤眼蜂。广东台山地区用黑蚂蚁防治松毛虫,收效甚好。(6)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应狠抵越冬代,即在幼虫刚刚开始越冬和越冬后刚开始活动时进行施药,最为有利。常用农药有;50%马拉松乳剂和50%杀螟松乳剂,二者浓度均为1500~2000倍液。(7)黑光灯诱蛾。 6 松干蚧 为害马尾松的松干蚧有日本松干蚧和马尾松干蚧两种,以前者最为严重。日本松干蚧雌成虫卵圆形,橙红色或橙褐色。腹部近后端最宽,体长可达4毫米左右,口器退化仅留痕迹,触角9节。雄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口器退化,触角线形10节,基部2节近圆球形,其余各节细长。卵椭圆形,橙黄色,包被于白色卵囊中,一龄初孵若虫长椭圆形橙黄包,口器及胸足发达;一龄寄生若虫体梨形或心脏形,橙褐色,背面有白色蜡条;二龄无肢若虫,口器特别发达,气门周围具长蜡丝,雌雄分明;雄椭圆形,褐或黑褐色,雌圆珠形或扁圆形,橙褐色。三龄雄若虫长椭圆形,橙褐色,口器退化,触角和胸足发达,腹末无“八”形臀裂,蛹为裸蛹。日本松干蚧一年发生二代,以第一龄寄生若虫越冬或越夏,成虫发生期在江苏南京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及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浙江杭州为3月下旬至5月下旬及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主要天敌有蒙古光瓢虫和中华草蛉等。 防治方法:(1)对于混交林而言,可以对原来的林相进行改造后再从管理入手进行改造,定期对树木进行修枝,从而使林地得到清理,也减少了病虫的感染率。(2)对树木进行定期地检测,从而趁早发现有病虫的树林。(3)查清虫情,建立防虫隔离带。(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5)药剂防治。使用的药剂主要是氟乙酰胺、久效磷乳油或者氧化乐果和乙酰甲胺磷乳油,主要加强对寄生虫的防治,喷射杀螟松药剂,可以杀死无肢若虫及卵囊,并能兼治松毛虫,对人畜安全。氟乙酰胺有剧毒,要特别注意安全。 综上所述,马尾松病虫害以防为主,治疗时进行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加让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绘画,王坚娅,杨胜利.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混沌特性的识别[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11):33-36. [2] 王为民,周钦富,张建华,张中国.气象因子对马尾松角胫象诱捕效果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42-44. [3] 陈宗平,徐光余.溴灭菊酯防治马尾松毛虫等松梢害虫的效果[J].农技服务,2008,(10):51-55. [4] 李培荣.黄杉害虫马尾松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8,(5):70-72. [5] 刘高强,魏美才,王晓玲.盐法提取害虫马尾松毛虫幼虫中蛋白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8):29-32. [6] 胡学难,陈小帆,荣晓东,阮乐秋,吴佳教.斯氏线虫对马尾松主要钻蛀性害虫的防治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7,(3):38-44. [7] 洪永辉,陈惠敏,陈亚斌,林文奖.影响马尾松种子园产量的种实害虫及综合防治[J].福建林业科技,2006,(4):56-60.

上一篇:园艺树种的自然灾害及其预防分析 下一篇:水稻常见除草剂药害及发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