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文化的大众化和精英化

时间:2022-04-16 02:49:13

浅析电视文化的大众化和精英化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电视对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电视大众化的原因,指出了如何寻找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结合点来提高电视文化的品位。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电视文化

1.电视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广义解释就是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合。狭义的文化是指一个部落或者一个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生产方式,包括伦理原则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和物质的风貌。当下学界将文化格局分为四部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俗文化,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两部分,即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般来讲,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精英文化是代表正统的、由主导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那一部分精英所创造和欣赏的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高级文化”。

电视文化是电视对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说,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电视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

电视对文化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传播和普及作用,又有电视本质具有的大众化带来的庸俗化。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出了收视率、销售量等市场营销术语引入“电视文化生产”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异化。在商品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下,消费文化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精英文化的巨大冲击,因此电视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大众文化以其强势媒体和广泛、快捷、大量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对大众生活空间的强制性占有,所造成的对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排斥,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霸权和精神控制力量,如不进行合理、有效的调节与引导,很容易造成社会文化素养的低俗化,并在客观上破坏文化生态的平衡和诱使人们审美情趣的畸化。这是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极大关注的。

2.电视文化大众化和精英化

2.1电视文化大众化原因

2.1.1大众文化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是由中国现阶段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据统计,我国60多个城市电视观众文化水平情况为:未受过正规文化教育和小学文化水平的观众占25%,初中文化水平的观众占34.5%,两项合计就占到了59.5%。这就决定了大众文化必定占主导地位,在更多观众对电视文化的求乐心理支配下,缺乏广泛性的精英文化自然只有向大众文化让步。电视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媒介,通过大众传媒建构了电视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众文化,不经过大众传播,就得不到继承和发展。而实际上,电视在传播一定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因为电视通过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能让人们感觉到那些被大众传媒所关注的传播内容便是主流的或是值得肯定和仿效的。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电视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

2.1.2人们需要在大众文化节目中缓解紧张,释放压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一面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一面要承受各种压力和挑战,身心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现阶段制作的精英文化节目过于严肃、单调甚至呆板。而电视的大众化特点为观众提供娱乐消遣,可以缓解紧张,释放压力,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轻松愉快的休闲方式,这是电视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

2.1.3电视是用画面来表现的,要它去解决一些复杂的哲学问题是不可能的,当然可以将人性的真诚、美好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表现,不宜用复杂的哲学问题来表现。电视最不擅长的就是表现一些理论和思想,这是它本身的表现方式所具有的局限。所以,电视本身的表现方式常常是通俗的,因此也更具有大众化。

2.1.4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马克思说:“生产物要在消费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完成。”艺术生产决定着电视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制约着艺术欣赏,而艺术欣赏又反过来影响着艺术生产。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生产依据节目收视率,大众文化节目收视率高,广告时段收入也高。电视节目要满足各个层次的观众的娱乐要求,追求经济效益和高收视率,就要迎合观众口味,不具有广泛性的精英文化,自然只能向大众文化让步。市场经济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产业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有形、无形的经济力量的操控使文化从范世走向阿世、媚世。如何利用电视这门艺术提高、培养民族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喜欢高层次的文化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电视应当以高品位的电视文化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也是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2电视文化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契合点:精英文化大众化,大众文化精致化。

随着时代的要求,“精英文化大众化,大众文化精致化”将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优势结合的方式。

一直以来,精英文化“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而大众文化却拥有众多观众。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文化对立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所谓的精英文化节目没有找到一个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方式,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人们看惯了精英文化一贯高高在上而又单一的节目形式,更倾向于大众文化节目的平民化色彩。但前几年热播的拥有唯美的画面、莎士比亚戏剧式的对白的《大明宫词》,却是一部两种文化融合的典范。这证明精英文化也可以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因此,根据中国国情,电视媒体应提倡寻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更多结合点。

现代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完整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众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电视观众是电视节目价值的最终实现者。电视文化走向大众、走向悦众、走向娱乐是基本趋向,这可能是媒体生存所决定的,也是大众文化的时代所决定的,批判也好,漠视也罢,不太可能改变它的走向,积极的做法是倡导有品位的电视文化,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作品,有精神升华价值的电视节目或栏目。观众固然有选择看节目的自由,但是对于观众中确实存在的庸俗文化的欣赏需求,我们也应该加以引导,毕竟通俗不等于庸俗,通俗的东西也有含金量,而庸俗更多地等同于低级,缺乏文化的含量。

提高大众文化的思想性和文化品位,既不能对它横加干涉,又要防止对它疏于引导。电视要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走雅俗结合的路子。一方面高雅文化在保持高品位文化追求的同时,也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增加可接受性,向大众靠近,这样才有更光辉的前景。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在保留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娱乐性、大众性的同时,也要借鉴高雅文化的优点,强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对高尚审美情趣的追求,不断提高品位,推出一批雅俗共赏的文化精品。电视文艺工作者要挖掘电视文艺的引导功能,陶冶观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就要寻找这样的一个契合点,既要使我们的节目符合艺术的规律,体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有较高的艺术意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大众化、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使广大观众的趣味在潜移默化的欣赏中得到提高。在具体的表现方式,视、听表现手段,时空节奏处理等方面,努力求新求变,做到开放与多样,抓住主要目标观众,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努力寻找和扩大自己的知音,使电视文艺的审美功能能得到加强。

2.3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相互转化。

无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有多少差别,二者都不存在绝对的、明确的界限,这不仅因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本身存在于不同的层次,更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的精英文化不断地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而成为大众文化,从而二者之间不断的相互转化。所以,广大电视观众应该避免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分化,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样的对立物。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大众”和“精英”的含义也随之改变。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中国,报刊杂志和其他大众传播工具属于精英文化,然在今天却属于大众文化;意大利歌剧在如今美国和中国都属于精英文化,然后在意大利却属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创造者也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角色,并大有“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互结合的演变趋势。

电视节目的创作理念需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用多样化和深刻性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审美和欣赏水平。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走一条以浅显通俗的样式传达深刻内涵的娱乐方式,应是当今新形势下电视文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苗棣,范种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2]刘连喜.电视批判.北京:中华书局,2003.

[3]程晋.新形势下电视文艺的文化定位.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

[4]郭一曲.浅谈现代传媒的文化自觉意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

[5]时统宇.电视影响评析.中华传媒网,2004-4-16.

[6]童庆炳.文化评论――中国当代文化战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

上一篇: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关系研... 下一篇:论导游词翻译中的美学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