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国对中国大豆市场方面的野心

时间:2022-04-16 07:33:24

警惕美国对中国大豆市场方面的野心

自2002年中国取消大豆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之后,国产大豆的主产区和加工企业的集聚地黑龙江就持续感到外来的压力。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消费大豆约5000万吨,其中70%~80%均为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和南美洲国家。同时,美国粮油企业已开始在中国布局,成立油脂加工企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10年时间,中国就从大豆的出口大国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同时,一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中国大豆产业正被美国等国家的粮油企业逐渐蚕食。现在,透过大豆的进口依赖,美国粮油企业对中国大豆产业链的控制,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岌岌可危的本土大豆产业。

在中国大豆产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美国,巴西等生产大国却在大力扶持大豆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政府每年都拿出190多亿美元补贴大豆,其年产大豆均在8000万吨左右,其中35%用于出口,年出口量在2800万吨左右。而中国正是美国最大的大豆出口地。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突破2000万吨,达220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2%,其中70%来自美国。

当然,进口的大量增加,并非由于受到国内需求增加的拉动,而是由于美国大豆如潮涌入,造成山东、江苏等几个省份依靠进口大豆的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更是遭受重创。几年来,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迅速萎缩。2006年该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905万亩,比2005年减少了416万亩,而2008年大豆面积已降至4700万亩以下,再减少600万亩左右。

观察美国企业这几年在中国的攻城掠地,我们发现,他们不仅实现了对中国的大豆进口贸易的控制,而且还完成了对中国食用油产业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控制权。目前,在国内前10名大豆加工企业中,只有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没有与外资联姻,其余均被美国等国家的粮油企业独资或参股。

为了垄断中国大豆市场和加工业,美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他们经常派出人员到中国进行打探。今年8月中旬,来自美国大豆协会,美国大豆基金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等机构的一行10余人,对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考察,还深入到田间地头和部分企业。他们在与该省大豆协会座谈时,建议黑龙江集中力量发展食品用大豆,也就是说放弃榨油。美方的建议遭到该省大豆协会的否定。

由此可见,美国人的野心已是欲盖弥彰,他们正采取不正当手段,企图搞垮中国的大豆产业。纵观中国大豆产业遭遇美国企业的“控盘”,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WTO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已成为现实。中国的水稻和小麦基本能自给自足,政府可以通过最低保护价进行收储调剂余缺,从而很好地控制了价格的波动,保护了相关产业。但是大豆却严重依赖进口,同时,中国大豆国家收储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国内的大豆市场几乎让给了美国企业。

其实,早在2005年就有外电报道称。美国大豆大规模进入中国,国内大豆产业将面临崩溃。2006年以来,一些部门已经展开了一些拯救行动。业界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是有能力突破跨国公司价格垄断的,当务之急的是,国家应完善国际贸易的有关法律,填补法律,政策空白,争取市场话语权。同时,中国应像美国那样,加大对农民财政补贴,鼓励种植是扶持国内大豆产业的首要举措。

上一篇:后危机时期物流业正向专业化迈进 下一篇:中国信保为家电企业出口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