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工程中植被建造的相关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16 07:14:51

园林景观工程中植被建造的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具有调节城市空气质量、美化城市形象、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等诸多功能,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意义重大。为能够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需从环保、经济、旅游、艺术等方面对园林建设进行科学的设计规划。具体施工时务必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并采取先进手段、引进现代化技术,打造精品园林。本文重点对园林景观工程中植被建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被建造;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园林建设具有诸多益处,不但能为市民提供绿色健康的空间,而且使城市的形象更加美好,同时也反映出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如何对城市园林植被建造进行规划设计并合理施工是当前考虑的重点。

1.对园林景观进行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园林景观设计中最讲究的就是生态园林。生态园林主要是根据传统园林的经验,根据生态学的园林,进行植被的建造,从而到达生态园林建设的标准,即为满足生态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等。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植被建设时最重要的组成。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利用科学的知识,在结合园林施工的技术,使得园林获得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的结汇,为人们提供娱乐和休憩的地方。园林植被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可以起到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借助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配制,使得植被配制的空间和时间可以得到一定的营养结构,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园林景观工程中植被建设的问题分析

2.1、生态环保问题

生态环保是城市园林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牵制了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在当前受到高度重视,也是各大城市重点解决的问题,绿化工作在城市中积极开展。园林是一个大型的立体空间,以林木为基础,配以人工建筑等物,林木可以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调节空气,对生态环保大有裨益。

2.2、因地制宜问题

园林建设需要占据一定的土地空间,而气候、温度、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同,使得城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在建设时应因地制宜,尤其是林木的栽种,在设计时务必要对现场的地形、土壤性质、水文条件进行仔细勘察,并结合城市的气候、温湿度等条件做综合考虑,使得林木能够与当地环境相符,如蒲葵、蓝花楹、黄连木等在南方能够很好的生长,在北方则不太适合。该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处于中间位置,选择的植被主要有金钱松、竹子、三角枫、栾树等。

2.3、人文艺术问题

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除了其实用性,还应注重园林的整体形象和美观,赋予其极美的艺术效果。园林建设应尽量融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反映出当地的人文艺术,切忌单纯地模仿。在设计时,可利用土地空间,将其设计为一定的形状,体现当地特色。最为常见的便是林木修剪,可将其设计为各种造型,抽象、形象皆可,许多园林中都会将灌木或黄杨剪成米老鼠、月亮等各种形状。此外,现代雕塑应用于园林建设,无疑是锦上添花,随着雕塑技术的发展,铜雕、石雕、木雕等各种材质的雕塑层出不穷。除了美观,还蕴含独特的艺术意义,可供人们思考。

2.4、经济性问题

经济水平决定着园林建设的程度,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园林设计时,应结合城市的经济条件进行具体设计。若经济较为发达,可扩大建设规模,或引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林木栽种方面购置稀有植物等;若经济水平一般,则应量力而行,切不可因一味地求新求好而引起当地政府的财政困难。

3. 探讨园林景观工程中植被建造的问题

在园林景观工程中,植被存在的形态的特征和生长的特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形态特征上来说,植被可以分为灌木、乔木和草木等,从生长的环境来说,可以分为喜阳、喜阴、耐旱、耐湿等。植物的生长的气候不相同,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长时间存在于这种生态系统中,和系统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在进行植被建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植被的生长规律,并且结合其和生态系统中的共生的关系对植被进行科学的配置。

3.1、对植物进行科学搭配

园林景观比较复杂,但是又比较脆弱园林植物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天然的条件,因此,病虫害把植被当成了一种载体,在植被上进行繁衍。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必须要对植被进行科学合理的建造,不仅仅可以美化环境,同时还是的园林景观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植物的种类必须多样

园林设计对于植被的建造有着一定的影响,和病虫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的特性、植物种植的密度和病虫害的防治等。根据植物的耐湿或者耐寒的特性,尽可能的使得植物的配置有着自然的特点,形成优良的生态系统,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对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就是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建设,其生命力较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进行分隔种植,可以阻止病虫害的侵袭;在树木下面种植草类的植物可以很好的利用光能,可以保持水土的作用,将这些植被进行混合种植,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全面提升园林的综合效益。

(2)在进行树种搭配时,考虑到天敌的因素

部分植物把地被的植物、开花的灌木作为过冬的场所,甚至以此为食物。在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增加植被的种植的种类,这样,天敌的数量就会增加,对病虫害也可以得到一定的防治。提高鸟类喜欢的植物的种类以及数量,以便为鸟类创造栖息和筑巢的地方。刺槐和国槐这类植物能够对天敌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这样可以吸引天敌。天敌生物多了以后,捕食性的昆虫也会出现。采用综合配置的方法,将能够配置有效得的控制病虫害,并且使得园林景观的建设更加丰富。

3.2、注重植被建造的合理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需要进行合理的种植。如果植物种植的较为合理,那么就会增加其绿化的效果。在植被建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学会植物之间的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可能会引起的病虫害,对植被的建造进行合理的研究。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能够进行分开丛植,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当四种棕搁类的植物进行混合种植时,鱼尾葵会产生炭疽病,红棕象甲会危害三角椰子,因此,三角椰子和鱼尾葵不能在一起种植像苏铁这类混种的植物,白盾蛟会吸取它的嫩梢以及枝叶的养分,枝叶会很快的枯萎,情况严重的话会形成虫廖,导致烟煤病的发生。一些植被时相克的,为了增加其营养,他们就会分泌一些有毒的物质,对附近的植被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在进行植被建造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结合植被的生长和生长的速度,综合以上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的建造。

3.3、控制植被建造的密度

植物是具有单独个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的长大,在进行植被建造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植被建造的密度也要考虑进去,很多植被由于没有控制好种植的密度,那么就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植被之间的密度如果太过于密集,那么植被就会被大量的浪费,另外,植物的生长空间也会降低,植物无法得到充足的阳光,不能吸收足够的养分,植被之间为了争夺水分和阳光就会发生植物的倾斜和倒塌的现象。虽然在短时间内,园林景观满足其美学的角度,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园林景观建设的长期发展,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植物建造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其植被的种植密度,并且结合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制定建造的方案。除此之外,植物的种植的密度和病虫害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植物种植的密度比较大,透光性变差,对植物的生长很不利,有可能会引起病虫害。因此,在建造植物时,必须利用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合理建造。为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必须对植物之间的株距进行科学计算,安排好植物之间的种植密度,保证植被建造的科学性。

3.4、注重植被建造的地域性

植物的生活习惯不相同,逐步形成了地域的特色。棕搁以及槟榔属于南方的特色,松柏、乔木展现的是北方的景色。在进行植被建造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园林景观和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4. 园林景观工程中植被建设的原理

4.1、园林景观工程植被的建设

景区入口均设置有相应的植物景点,借助绿色路网使内部景观连为一体,各景点栽植有多种花草树木,起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植物的栽种重视搭配,如季节和色彩、常绿和落叶等,从远处看,整个园林完全被绿色包围。绿化植物的选择十分重要,既要无毒环保,造型也要优美,根据季节选择相应的植物,春天以玉兰、海棠为主,夏季则是栾树、紫薇,秋天有金钱松、三角枫、桂花、银杏,冬天有山茶、梅花等。例如,某景区的园区道路,主干道采用的是自然美彩色仿石混凝土预制块,各个景区内的干道则按照形状、色彩进行区分,植物的种植为复合型,为多种植物的混合生长,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园路则使用卵石、青石板等自然材质,小径使用石板嵌草步道。

4.2、数字化的应用

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方便,现代化园林建设中引进各种高新技术,可起到更好的效果。如园中有几处人工喷泉,是靠电力控制,涉及了自动化、计算机等多项技术,可对喷水量、喷水速度、喷泉形状等进行调整,避免了单一化,给园林增添了许多色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虚拟塑造,是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集中体现,此外,在水循环利用、温湿度调节,以及太阳能开发等方面都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

4.3、整体效果

城市园林建设要涉及很多内容,十分复杂,如在人工建筑中,务必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施工方法进行每一项操作,以实现“高质、美观、经济”的目的,给排水设置同样极为关键。在利用园区内河流时,应重视环保作用,切不可造成水体污染,排水管道要合理设置,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此外,还有许多细节需加强重视,最终应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达到预期目的,需提前仔细地对植被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施工,以保证景观园林工程中植被建设能够顺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在植被建造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植被的种类、成长的速度、密度等方面,对植被进行综合的分布,设定植被建造的密度。综合进行植物的搭配,考虑到植被生长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爱晨,徐萌璐. 关于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被建造工程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9:113.

[2]边运红,宋莹莹.浅谈园林设计中不同植物的搭配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

[3]黄晨.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和施工[J].现代园艺,2012(6).

上一篇:风景园林项目的植被栽培技术与养护工艺 下一篇:浅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