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水蜜桃”生物学特性及其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4-15 09:46:20

“岩山水蜜桃”生物学特性及其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岩山水蜜桃”是龙岩市新罗区的特色水果。岩山乡以盛产优质水蜜桃而闻名,素有“水蜜桃之乡”美称。“岩山水蜜桃”源于浙江奉化玉露水蜜桃。20世纪60年代引进种植[1],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岩山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为了确保“岩山水蜜桃”产业长盛不衰,促进岩山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岩山水蜜桃”生物学特性进行持续跟踪观察和丰产稳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现将观察和试验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1 栽培现状

“岩山水蜜桃”以色泽艳丽、果面红润、大小适中、固形物含量高(平均15.5%)、肉质细软、汁多味甜、香气浓郁等独特品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经过多年的发展,“岩山水蜜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50hm2,产量达5625t[1]。“岩山水蜜桃”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高,效益逐年增加;但由于“岩山水蜜桃”属晚熟品种,生长期较长,其管理技术与中、早熟桃相比难度较大。

1.1 桃树生长寿命短

桃树寿命较短, 15~20年生以后树势就开始衰老。在地下水位较高和土壤贫瘠山地,会表现得更早衰老。

1.2 早春易受霜冻危害

“岩山水蜜桃”开花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正值冷暖过渡季节,种植区域一般海拔都在600m以上的山区,容易受到早春霜冻危害,造成早春刚萌动的芽、花、幼叶、嫩梢受到伤害,导致减产、绝收。2010年3月9~11日,龙岩市出现极大温差霜冻结冰,由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幅度大、温度低,此时正值桃树开花,受冻严重,当年基本绝收。

1.3 坐果率不稳定

桃树开花时期,正是3~4月份阴雨天气,落花落果严重,同时春天雨季园内排水不畅通,果园积水直接影响桃树根系正常生长,造成落花落果影响坐果率。

1.4 落果较重并容易出现烂果现象

6~7月份正值每年台风雨季,也是“岩山水蜜桃”果实成熟期,属于桃树对水分敏感时期,同时又是桃树生长的旺季,新梢生长争夺果实生长所需的养分,直接导致果实产生离层以致脱落。同时“岩山水蜜桃”果实成熟期时常碰上台风雨季节,果实集中成熟采摘不及时,果实过分成熟容易引起落果和烂果。

2 “岩山水蜜桃”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

2.1 生物学特性

2.1.1 根:桃树根系集中分布在20~50cm深的土层中,伸展宽度以在树冠到达范围附近为最多,也是根系吸收营养的主要范围。每年桃根有5~6月和9~10月2个生长高峰。

2.1.2 芽:桃芽有花芽和叶芽2种。叶芽较瘦较小,花芽较肥大,是属于复芽,常见芽的组合有1个花芽和1个叶芽并生的双芽,还有两侧为花芽,中央为叶芽并生的三芽。

2.1.3 枝:新梢根据着生部位、生长势、长短、粗细的差异,分别称为徒长枝、发育枝、结果枝,单芽枝。

2.2 桃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2.1 温度:桃树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晚熟桃适栽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7℃,桃树在开花期对低温抵抗力较弱,要求温度在10℃以上,若此时遇上倒春寒会对坐果造成不利影响。

2.2.2 光照:桃树属喜光性果树,若光照不足冠内枝条会大量死亡而光秃,造成结果部位上移,直接影响桃的产量。在管理上应充分考虑喜光的特点,树形采用自然开张,种植距离不能过密。

2.2.3 水分:桃树根系呼吸旺盛、怕涝,连续积水2昼夜就会造成落叶和死树。地下水位高和排水不良的桃园,树体易早衰。

2.2.4 土壤:桃树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若果园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微酸性和中性的沙质土壤最佳。

3 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3.1 栽植

3.1.1 园地选择:根据桃树特性,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阳光充足、交通方便的地点种植,并且避免连作。

3.1.2 定植技术:根据园区规划标出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周围1m见方的土壤,要求深挖60~80cm,将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挖好后先施入腐熟有机肥10~15kg,然后将土壤与肥料充分拌均,最后整理培堆。栽植时将苗放在堆的中心,理顺根系,边填土边踩实,将苗栽正踩紧。栽后土堆要高于周围地面20cm,并作成直径1m左右的树盘,以防土下沉后积水。桃苗嫁接口要露在土外,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栽后遇上干旱天气,浇2~3次返苗水(每隔5天浇1次)。注意在雨水偏多的南方,桃树种植要改变传统挖穴种植的习惯,有穴必积水,会直接影响桃树的正常生长,缩短桃树寿命。

3.1.3 栽植密度:根据各自环境条件,桃的株行距一般以4m×5m左右为宜,看土壤肥瘦情况,株行距可适当调整。一般667m2栽35株左右。

3.1.4 定植时间:从桃树落叶到第2年发芽前均可。龙岩地区最好在农历12月至次年1月这段时间栽植。

3.2 土壤与肥水管理

3.2.1 土壤管理:在挖施肥沟的同时扩大树盘。桃树定植后的1~2年内,行间可以套种其他作物,如花生、大豆、绿肥等,但避免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以免遮光、争肥影响桃树生长。

3.2.2 施肥:桃树生长旺盛,在进入结果期要补充大量养分。根据施肥时期,可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桃树采果后、落叶前施用最好(即冬肥秋施);在树冠滴水线挖环状沟施,每株施5~10kg;株产150kg的盛果期的大树,株施有机肥15kg左右。追肥每年分3次,第1次在萌芽前施用,以速效氮肥为主,促进开花整齐一致;第2次在果实硬核初期施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第3次在采果前后追肥,以氮钾肥为主,补充桃树大量结果所耗养分,恢复树势。另外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通常可用尿素0.3%,磷酸二氢钾0.3%~0.5%,草木灰浸出液10%~20%。

3.2.3 灌溉与排水:桃树灌水可结合追肥进行,若遇天气干旱可另行灌水。桃树不耐涝怕积水,6~7月台风雨季雨水相对集中,地势低的桃园容易积水受害,要及时疏通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

3.3 整形修剪

3.3.1 定干整形:桃树属喜光的果树,宜采用自然开心形。定干高50~60cm,桃苗定植后春季发芽前在距地面60~80cm的饱满芽处剪截,剪口下20cm左右为整形带。发芽后将整形带以下的芽全部抹去,主干上均衡配置3个主枝,主枝之间的角度为120°,每个主枝的开张角度约为45°,主枝上再配置侧枝和结果枝组。侧枝间距为50~60cm,每个主枝可选留2~3个侧枝。

3.3.2 修剪:可分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夏季修剪是春季萌芽后到秋季落叶前进行的辅助修剪,有抹芽、摘心、拉枝等。冬季修剪在桃树落叶后进行,有短截、回缩、疏枝等。

桃树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修剪要求是:幼树主要是尽快扩大树冠,有计划培养各类枝组,缓和树势,促进早结果和早产稳产。结果树主要是树冠逐渐开张,树势缓和,要改善树冠内部的光照条件,修剪量应随结果量增加而逐年加重,及时回缩更新,防止结果部位上移。

3.4 桃树的疏果与套袋

3.4.1 疏果:结果正常年份不进行疏果;结果偏多的年份,疏果是在生理落果停止后进行,第1次轻疏,桃果硬核初期再进行第2次疏果(此次疏果即为套袋做准备)。疏果先疏小果、双果、畸形果、病虫果,树势直立上部多留,下部少留,树势开张内膛多留。

3.4.2 套袋与解袋:套袋是防治病虫害和提高果实品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套袋时间为桃果硬核初期疏果后进行;解袋时间为桃果成熟前3周进行,解袋后让桃果进行光合、着色,提高果实的品质。

3.5 主要病虫害防治

3.5.1 桃缩叶病:主要危害桃叶,被害桃叶皱缩,叶质变脆呈畸形。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时喷5°Be石硫合剂;桃芽开始萌动鳞片开裂露红时;喷1~3°Be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3.5.2 桃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同时危害叶和新梢。果实受害出现圆形病斑,然后病斑扩展到全果变褐色,表面长出灰褐色霉丛,病果最后干缩成为黑褐色干果挂在树上。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时喷5°Be石硫合剂并摘除病果;幼果期至采果前喷0.3°Be石硫合剂或多菌灵800倍液或代森锌600倍液防治。

3.5.3 桃穿孔病:主要危害桃叶,同时危害枝梢和果实。初发病叶背面可见淡褐色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展成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外缘有绿色晕圈,病斑2mm左右,随后病部组织很快干枯、脱落,形成穿孔;危害严重的叶片也随之脱落。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时喷5°Be石硫合剂并剪除病害枝;展叶至发病前喷代森锌600倍液或0.3~0.4°Be石硫合剂。

3.5.4 桃流胶病:主要危害枝干,桃果也常流胶。枝干发病初期,病部略膨胀,并陆续溢出褐色透明胶质,雨后流胶加重,其后树胶渐成冻胶状,渐失水呈黄褐色,最后变成坚硬的琥珀状胶块。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时喷5°Be石硫合剂1次;及时喷药防治枝干虫害;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3.5.5 桃蛀螟: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从桃果肩部蛀入,受害果从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液,虫粪被粘连堆积在蛀孔外周围,严重影响果实质量和产量。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时,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枯桩、干枝,挖、刮除树皮缝中的越冬幼虫,并采取树干刷白;在卵发生和幼虫孵化期喷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敌杀死2000倍液,隔1周再喷1次,即可控制昆虫危害。(收稿:2013-02-05)

参考文献:

[1]陈章健,邱发春.福建“岩山水蜜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1(11):50-51。

[2] 陈章健,邱发春.提升“岩山水蜜桃”的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2(5):22-23。

作者简介:陈章健,男,1966年生。农艺师,长期从事果茶栽培技术推广和研究。

上一篇:民用建筑电力系统谐波污染及治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宁波北仑区园林绿化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