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能力”

时间:2022-04-15 03:58:53

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能力”

【摘要】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为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激发兴趣 ;问题;培养能力;创新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段话一语道破了发现和创新的真谛。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获得成功的前提。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一开始让学生提问题,他们可能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肤浅可笑,或不着边际,离题万里。但只要我们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再加上正确巧妙地引导,积极实践让学生“会问”的教学策略,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会达到我们所理想的要求的。

为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境”激“问”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利用电脑上设计的程序,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吊车上的沙土徐徐流下,慢慢形成一个圆锥的形状,学生由“趣”生“疑”,教师趁热打铁问:看到这堆沙土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就能争先恐后地发现问题:这堆沙土的形状叫什么?这堆沙土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这堆沙土的重量有多少吨?怎样测量它的高?接着教师做一个实验,先拿出一个用厚纸做的圆锥,再拿出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在圆柱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锥里,每次要在圆锥里倒满沙土,让学生数数倒几次正好倒完,师问:你们看了这个实验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时学生纷纷提问: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条件下有这样的关系?能否把求圆锥的体积转化为求圆柱的体积来计算等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放“权”自“问”

教学要“松绑放权”,改变学生只做“听众”、“观众”的现象,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如在五年级“整理与复习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对知识进行梳理,并互相交流、评价、沟通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打破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提问,在操作实践、问题讨论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放“权”自“问”去发现知识的规律。

三、自“省”反“问”

问题解决后应对所完成的工作自觉地进行反省,做到“求取解答并继续前进。”而不是满足于用某种方法求得了问题的解答,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甚至不能对所获得的结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做出必要的检验或证明,需继续提出问题如:这种方法正确吗?有没有其它方法?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否用于其它问题呢?等等,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给你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得出了圆的面积最大,他们通过计算、讨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激动之情溢与言表,在交流、评比中,有的学生反过来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周长谁最大?”有的说“如果把这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沿着一个墙壁围一个篱笆,可以围成哪些图形呢?这时谁的面积最大?”这一自我问题的反省,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进行了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从一种方法中学得更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触类旁通的习惯。学生掌握了举一反三的本领,就会越学越聪明。

四、师“范”学“问”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我觉得学生提出、发现问题的方法有:①提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如重点、难点、疑点;②对自己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知识进行提问;③对自己以为值得怀疑的事物进行提问;④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由学生自主“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会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广大教师不断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从被动僵化型向主动创新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和掌握知识形成过程及方法,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此,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学生,让学生会自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为新世纪培养出会学习、能创新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李维主编《认知心理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 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汪绳祖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如何搞好班级的管理 下一篇: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