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de形状

时间:2022-04-15 11:33:34

历史de形状

当代社会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鸿沟有日渐扩大的趋势,其原因在于青年一代对于人文历史的日益淡薄和遗忘。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所说:“通过专家的研究和反思形成的文化积累,并没有直接和必然地变成日常实践的财富。传统意义已被贬值的生活世界将变得越发贫困。”在这样一个整体性的追求功利和享受的时代里,王利丰持续20多年的艺术创作,始终着眼于中国文化的反思,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呈现他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感悟,并且以抽象艺术的方式表达出传统价值的现代转型,使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获得了一种视觉性的感受与理解方式。

王利丰以古籍刻本、碑帖拓本、丝绸纹饰、战国帛画、历代印章等中国古代文化的残片作为元音,重新谱写华夏文明的神秘回响,表达了他充满感情的历史想象,作品成为个体精神反思的视觉证据。作为一位研究型的当代抽象艺术家,王利丰的工作重点是“回到历史与文化本身”。他在每一个时期不同系列的作品中,持续探索抽象艺术的精神价值与历史气息,将材料语言的制作与绘画语言的描绘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的艺术主题、方法与材料技法成为同一性的整体。

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特别是立体主义的材料拼贴,对二维性的平面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王利丰坚持了架上绘画的绘画性,虽然他运用了多种具有文化遗产意味的物质材料,但在他的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多层描绘的色彩所形成的凝重氛围,这种具有交响性的色彩组织为他的画面带来了诗意的抒情。王利丰的艺术可以称之为“文化抽象”,即他以抽象性的艺术方式传递了中国文化的典雅和高贵。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灵和民族的内在精神,需要多种艺术的表达,但无论何种表达方式,都不应失去中国文化所曾经有过的精致,特别是汉唐文化的质朴博大与雍容典雅。王利丰的创作体现了一种新历史主义的态度,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尊重而非否定、延续而非割裂,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这里展出的作品是王利丰20多年来创作的精华,是王利丰历年来精心选择而保留下来的代表性作品,反映了他不同创作时期的思考与探索,王利丰谦虚地称其为“敝帚自珍”。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艺术回顾展,呈现出王利丰的个体精神进化史,如同登山者在艰难攀登后蓦然回望来路,从中可以看出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家如何完成个体精神的蜕变与艺术语言的升华,同时也浓缩式地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从现实批判到文化反思的变化过程。

上一篇:平壤,在雨雾中我们前行 下一篇:从内视到外观——浅谈康剑飞的创作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