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毛竹低产林改造工程效益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15 10:32:44

临湘市毛竹低产林改造工程效益调查分析

【摘 要】1992年以来,临湘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毛竹低产林改造。到2015年,共完成毛竹低产林24921hm2,占全市竹林面积的62.3%。据调查,全市年均竹材产量从3943.5kg/hm2提高到12461.55kg/hm2,竹笋产量从464.4kg/hm2提高到1642.95kg/hm2,平均产值从1872.9元/hm2提高到6260元/hm2,分别增长了216%、253.8%和234.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临湘市 毛竹低产林 改造

1毛竹资源及经营现状

1.1毛竹资源

临湘市地处湘北,素有“湘北门户”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17.4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5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市),也是全省四个楠竹生产重点县(市)。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竹子生长发育。全市有毛竹面积40000 hm2,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及中部,面积集中连片。毛竹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有8个乡镇,合计38000hm2,占全市毛竹面积的95%。享有“竹器之乡”美誉的羊楼司镇,拥有毛竹面积22583.6 hm2,占全市毛竹总面积的56.5%,人均拥有毛竹O.32 hm2,为全市之最。五里牌乡鸿鹤岭林场为省、市共建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

1.2毛竹经营利用类型

1.2.1材用竹林

全市约有25600hm2,占全市毛竹面积的64%,其经营水平大多为二、三类型。立竹量一般在1500~2200株/hm2,平均眉径在8寸左右。每公顷度产竹笋25kg以下,竹材300~500kg,产值1500元左右。

1.2.2笋竹两用竹林

这是临湘市目前重点予以开发的经营类型,约60000 hm2左右,占毛竹总面积15%。其经营水平属一、二类。立竹量在1800~2700株/hm2,度产竹笋1500~2250kg/hm2,竹材15000~22500kg/hm2,产值3750~4 500元/hm2。

1.2.3毛竹丰产林

全市约2400hm2左右,占全市毛竹总面积6%。其特点是集约化程度高,单位立竹量较高,年龄结构以3度以下竹为主。度产竹笋3000~7500kg/hm2,竹材22500~37500kg/hm2,产值20000元/hm2以上。

1.2.4生态防护竹林

全市约6000hm2,占全市毛竹总面积的15%。一般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山高路远,经营不便,运输困难或不宜经营的地方,有的采用劈山抚育,年产值在1500元/hm2以下;有的长期失管与林木混生,灌木杂草繁茂,主要起生态防护作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年产值在750元/hm2以下或基本上没有经济效益。

以上经营类型(生态防护竹林除外)并不是绝对的,除了受竹农的生产习惯影响外,还受竹材、竹笋的市场销路和价格所左右,且随着经营水平、产品需求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2毛竹低产林改造历程

临湘市历来就有经营毛竹的传统,一直是毛竹主产区群众经济的主要来源。回顾临湘市毛竹低产林改造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1试点阶段(1992-1994年)

1992年在省林业厅造林处、世行办的技术指导下,在原龙源乡明星村建立了20hm2的试验示范基地。在改造后的第一个大年(1993年),产笋量是改造前(1991年)的2.59倍,留养新竹株数增加57.1%,新竹眉围增粗了0.4cm,立竹量由1470株/hm2增加到1980株/hm,叶面积指数由原来的2.4提高到5.9。产值从300元/hm2提高到1246元/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2推广阶段(1995―1998年)

在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从1995年开始在全市推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由于群众怀有疑虑,竹、笋市场价格不高,以及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加上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未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毛竹低产林改造进展缓慢。据统计,从1995-1998年,全市投入有偿扶持资金30万元,改造低产林700 hm2,占当时毛竹总面积的5%。

2.3全面实施阶段(1995年至今)

1995年,市政府、林业部门加强了毛竹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领导,并把毛竹低改工作列入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2006年临湘被确定为全省毛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县(市)。近年来,临湘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林业的机遇,充分发挥毛竹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发展毛竹产业,建设竹业强市”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1995年至2015年,全市共低改31920hm2,彻底改变了“毛竹吃露水”的传统经营习惯。目前经营竹林已成为竹农的自觉行动,林业部门已从宣传发动转向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

3毛竹低产林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

3.1垦复

坡度在15°以下的采用全垦,15°以上采用带垦。大年竹林在冬季垦复,小年竹林在夏、秋季进行。垦复前先清除杂灌,深度大年浅、小年深;立竹周围浅、无竹空地深。一般深度为20cm-25cm。垦复时尽量不给草便根、笋芽、清除林地内竹蔸,石头、树根、老竹草便。为防全垦引起水土流失,全垦时要做到山腰、山脚各保留10m-15m原生植被带,以利保持水土。带垦宽度以25m-50m为宜,缓坡宜宽,陡坡宜窄。

3.2护笋养竹

做到不挖草便笋,护养各笋,保护春笋,清除退笋,为了提高竹林产量,每年都留笋养竹,使竹林每年有一部分竹株换叶,一部分竹株孕笋,把“大小年”竹林变为“花年”竹林。

3.3疏笋

每2-3天疏笋一次,疏笋数量控制在竹笋数量的40%-60%,重点疏去退笋,病虫笋,路中笋,浅竹笋,小笋,歪笋等。

3.4封山育林

实施竹木年龄结构调整措施,做到“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逐步恢复到一、二、三度竹各留30%,四度竹约留10%,保持立竹在3000株/hm2以上,使立竹分布均匀,生长健壮。

3.5施肥

施用化肥应注意N、P、K的合理配方,孕笋期多施用P肥,出笋前多施用N肥,前期N:P:K为5:4:I,后期N:P为7:3。施肥可采取深翻施肥、沟施或者结合翻土、伐桩时施肥,也可以使用毛竹增产素(ATP)根外施肥。

3.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生物控制,辅以化学农药防治。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保护林地的微生物及病虫害的天敌,比如:保护竹蝗的天敌如蜘蛛、蚂蚁、螳螂、寄生蜂、寄生蝇等,使林地变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另外,借助化学防治,一是对被害竹注射甲胺磷,二是采用人尿、杀虫双(18:1)诱蝗,主要针对扩散后的5龄跳蝻及成蝗。

3.7钩梢

在风大的冰冻雪压严重的地方,对毛竹适当钩梢,可减少竹株风险雪压,保持竹竿端直,钩梢时间在10月-12月,钩梢强度不超过竹冠总长度的三分之一,每株留足15-20盘枝。

4毛竹低产林改造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4.1标准地调查

1992年,在龙源、五里、羊楼司3个乡镇建立了5块共67.2hm2的试验示范林,每块示范林设立2块O.0667 hm2的标准地共10个标准地(表1)。每块标准地均落实到户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真实详细记载投工投资、产量、单价、收入等情况,并于1997年底收回表格。标准地平均立竹量1785株/hm2,平均胸径8.9cm,平均枝下高5.2m,标准根重18.4kg平均竹材产量3943.5/kg/hm2。年龄结构4、5度(含5度以上)占25.O%。

4.1.1改造前标准地产量产值状况

由于开展标准地调查时,笋期已经结束,笋的产量只能按照该户的笋总产量。进行平均计算,其他项目按实测记载标准地基本情况,和标准地1992年产量产值情况。每公顷标准地平均产值1872.9元,留养新竹795株,新竹胸径9.2cm。

4.1.2标准地投工投资情况

标准地平均每lhm2投I 160.5工折合投资2407.5元,施用尿素288kg,折合676.8元,合计总投资2929.05元。

4.1.3标准地产出情况

改造后,每公顷平均产出6260元,是1992年1872.9元的3.34倍,其中冬笋产量是原来4.18倍,春笋产量和竹材产量分别是原来的3.48倍和3.16倍,立竹量从原来的平均1785株/hm2增加到平均2252株/hm2,新竹平均胸径从9.2cm增加到9.6cm。

4.2毛竹林低改效益调查分析

毛竹是可再生资源,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好等特点。长期以来在经营上只砍不管,管而不精,使毛竹形成低效,因此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是毛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临湘市对毛竹采取劈山垦复,合理采伐、挖老鞭埋新鞭,开沟埋青,科学施肥等丰产林技术措施从表中看出新竹胸径增加O.4cm每公顷立竹量增加467根,产值4387.1值元,投资少效益高对加快毛竹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全市竹业总产值及林业产值中的地位分析

5.1竹资源产值

据调查统计,2014、2015年,年均产值180000元/hm2,据此推算,全市40000hm2毛竹,总产值7.2亿元,其中竹材产值4.3亿元,占59.7%,竹笋产值2.1亿元,占29.4%,竹条、毛料、竹壳等副产品7848万元,占10.9%。

5.2竹加工业产值

临湘市历来就有竹加工的传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前,竹加工产品主要是竹家具、竹农具。进入新世纪以来,竹加工业快速发展,产品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底止,全市有竹加工企业1200多家,从业人员60000多人,年消耗毛竹30多万吨。主要产品有竹凉席、竹胶板、竹地板、竹垫、竹珠、竹丝等成品或半成品及农家具、竹工艺品等,2015年全年加工产值8亿多元,利润8000万元,上交税收980万元,创汇60万美元。2006年预计加工产值可达10亿元。

5.3竹产业在毛竹主产区中的经济地位分析

根据调查,在毛竹主产区的乡镇村,竹产业是当地工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如羊楼司、五里、聂市等乡镇,竹资源产值占2015年农业总产值的15%。在竹主产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毛竹,羊楼司镇的龙源村、明星村、四合村、五爱村、双港等村,人均来自毛竹的收入都在800元以上,如羊楼司镇的双港村2015年人均来自竹林收入1042元,龙源村1029元。一大批毛竹经营大户每年收入都达数十万元,许多竹农依靠竹林走上了富裕之路。

5.4竹是良好的生态经济型树种

由于毛竹具有生长繁殖快、经济效益好、生态功能强、四季常青、形态多姿等特点,‘是集经济效益、生态功能于一身的林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6结语

毛竹低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采用科学的经营技术,产量效益成倍增长,不仅成为毛竹主产区的经济支柱,而且在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森林旅游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快临湘市竹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林业产业化的需要,更是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需要,而且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上一篇:新乡中益2×660MW机组汽轮机顶轴油顶起高度不够... 下一篇:基于样本空间分布距离的支持向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