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同声歌》解读

时间:2022-04-15 09:11:44

张衡是我国两汉时期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学大家之一。《后汉书·张衡列传》称:“衡少善属文”,“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留存下来的作品,有“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间、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他的作品继承了西汉以来的传统,又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善于写诗、赋、文、铭、赞等各体韵散文辞,尤其他的诗、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之极轨”,后人无出其右者;他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新形式,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作;他的《四愁诗》是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后人或是将他与东汉初班固相提,呼为“班张”, 或是将他与东汉末的蔡邕并论,称作“张蔡”,或是把他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共誉为“汉赋四杰”,这都说明,张衡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同声歌》最早载于《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其题解说:“《同声歌》,汉张衡所做也。言妇人自谓幸得充闺房,愿勉供妇职,不离君子。思为莞蒻在下以蔽匡床,衾帱在上以护霜露,缱绻枕席,没齿不忘焉。以喻臣子之事君也”。该诗全文如下: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懔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房纳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诗的大意是:与君不期而会而互相爱悦,得以结为夫妻,我既觉得光荣又有些惶惧。要竭尽全力来侍奉夫君,是妾理应该做的。要主管好您的饮食之事,尊奉礼仪做好那祭祀的准备。我愿做一张席子,为您引来清凉;我愿做一张木床,使您安稳休息;我愿做一顶丝罗作的帐子,为您遮蔽风霜。洒扫床帐枕席,燃起那西域出产的鞮芬狄香……

《同声歌》是张衡青年时代的作品,约作于公元100年。时年 张衡23岁,刚刚接受南阳太守鲍德邀请担任主薄,这首诗就是张衡为了表达自己出任鲍德主簿的兴奋心情而作的。鲍德,世为官宦之家,其人为官正直,气节高尚,颇受时人尊崇。公元100年,鲍德出任南阳郡太守。他仰慕张衡的才华,又因为张衡是南阳人,便多方设法邀请张衡回到南阳郡帮助他办理郡政。而张衡也深知鲍德的为人,能给鲍德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做助手,张衡感到很荣幸,他接受了鲍德的邀请,回到故乡出任了南阳郡主簿。鲍德做南阳太守九年,做了许多善政。他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民安居乐业,使南阳经济稳定发展。当地百姓亲情地称鲍德为“神父”。张衡协助鲍德宣扬儒教,提倡文学,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同鲍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做主簿期间曾被举作孝廉他不肯应命,多次被招聘到公府去做官,也都谢绝了。鲍德逝世时,他怀着沉痛的心情作了《大司农鲍德诔》,叙述鲍德生平,深致怀念之情。文中有“股肱或毁,何痛如之?国丧遗爱,如何无思”之句,可见张衡悲痛之深,亦可见他们友谊之厚。

《同声歌》从表面上看是一首爱情诗,但从它所隐含的深层意义上看,它实际上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张衡以妾自比,以君比鲍德,字里行间尽情地抒发了那种崇敬、真挚、爱慕之情,如同新妇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憧憬一样,此时的张衡对前途正充满信心。诗中表达了他愿意帮助鲍德处理好郡中政务的决心和设想,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的诗,全文用比兴手法,“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 因其艺术上独有的特色,故各家皆评价甚高。张溥《衡集》的题辞中评其“丽而不淫。”东汉郑玄在《诗谱》中说《同声歌》“寄兴高远,遣词自妙”。南朝沈约对张衡的才艺甚是推崇,他在《宋书》卷六十七中讲到汉魏间文体凡三变,之后他又提出了“平子艳发,文以情变”,就张衡的文学作品来看,“艳发”与“情变”的特点在诗歌方面表现的突出一些,而这些特点对魏晋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衡的《同声歌》在内容上也敢为天下先。在汉代严格的经学统治下,汉儒强调诗歌的礼乐教化作用,把表现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作品视为“郑卫之声”予以排斥。而张衡的《同声歌》敢于大胆地冲破儒家诗教的禁锢,抒发人类至真至纯的感情,热情地赞美夫妇间正常的情感要求,从而大大拓宽了汉代文人的审美视野,给读者以全新的感觉。诗歌采用了借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来形象表达自己坦诚而炙热的感情。诗中的叙述描写明显地表现出民间俗歌的特点,为我们研究汉代文人在乐府诗中所表现的世俗情感,提供了最为有利的证据。也正是这种真情的倾诉,从心灵发出的声音,才使我们感受到一个既忧国忧民,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文学家张衡的存在。

这首诗文辞清丽,感情纯朴,在形式上是很成熟的五言诗。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的看法颇不一致。古代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钟嵘《诗品》说它“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在艺术上比较直拙幼稚。张衡的《同声歌》是继班固《咏史》之后的又一首完整保存至今的文人五言诗,且较之班固,语言技巧更加成熟。今人李金峰认为:“《同声歌》是继班固《咏史》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在五言诗艺术方面获得成功的力作,从接受美学史与文学鉴赏的角度讲,它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同声歌》对后世诗界也颇有影响,陶渊明《闲情赋》中,自陈愿化身为美人的衣领、衣带、发泽、眉黛、莞席、丝履、影子、蜡烛、扇子、鸣琴,其比喻的丰富新颖,表达感情之真挚强烈,既来源于《同声歌》而更甚于《同声歌》。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指出:“陶渊明《闲情赋》,必有所自,乃出张衡《同声》。”此语明确指出了陶渊明与张衡的传承关系,极富见地。到唐朝仿效的人更多,如裴诚《新添杨柳词》:“愿作琵琶槽那畔,美人长拖在胸前。”又和凝《何满子》:“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而仿效张衡模拟女性口吻进行创作,借以释放文人心中的疲惫和焦虑的人也很多,如曹丕有《代刘勋出妻王氏杂诗》,曹植有《弃妇篇》,李白有《自代内赠》,元稹、白居易亦有这类诗作传世。后人对这一手法的模仿,说明了张衡转换性别角色以抒情的艺术创新手法,已得到后人的接受与认同。

张衡的《同声歌》汲取了民间文学乐府诗歌的营养,使诗歌呈现出通俗文学的气息。 它将五言诗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五言诗体的成熟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汉代乃至整个古代文学史上起着承接传统、开创新风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移民美国,有哪些生活花费? 下一篇:你是那颗遥远的闪烁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