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和意识障碍的鉴别分析

时间:2022-04-14 06:59:01

痴呆和意识障碍的鉴别分析

摘要:目的:对痴呆和意识障碍进行鉴别分析。方法:选择31例痴呆患者、20例正常者和28例意识障碍患者利用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和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分析。结果:痴呆组MMSE 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较低于意识障碍组;ERP结果显示,痴呆组与正常组和意识障碍组差异显著。结论:通过MMSE和ERP对痴呆和意识障碍进行鉴别分析,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痴呆;意识障碍;鉴别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来本院神经门诊及住院的31例痴呆患者、28例意识障碍患者,其疾病诊断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另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MMSE和ERP对患者进行评分时,两组患者和对照组在患病史、病情严重程度、患病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检测评定方法

ERP的P300:对照组与两组病例组检测场所均在安静的静电室内。在测试之前,向各组说明测试的具体要求,待其能全面掌握后开始。测试采用光电MEB-9100诱发电位/肌电测试仪,电极间阻抗不大于5千欧,测试采用“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该序列由两种短音混合而成,一种为非靶刺激(NT),另一种为靶刺激(T),测试者必须对其进行按键反应。每次检测至少重复一次以上。分析指标:;N1、P2、N2、P3潜伏期,各波潜伏期大于对照组为延长,P3波幅低于对照组者为降低[3。统计学方法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数据用均标准差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总分为30分。文盲≤17分,小学文化程度≤20分,中学文化程度4分,认为是认知障碍。

表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各组患者受试者MMSE评分及ERP各波结果比较

2 结果

MMSE评分:痴呆组对照组相比,评分明显较低;意识障碍组患者评分也低于痴呆组,但高于对照组。

波形分析:痴呆组相比与对照组,波形分化差。痴呆组ERP各波潜伏期及P3波的波幅与意识障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痴呆组31例中,异常22例,占病例组总数的70.97%,其中潜伏期延长者18例,波幅降低者13例,两者皆异常者9例;意识障碍组28异常5例,占病例组总数17.86%。其中潜伏期延长者4例,波幅降低者3例,测值结果见表2。

3 讨论

痴呆,是指以前认知能力正常的人由于脑损伤二致的持续性认知障碍,使患者的正常行动和生活不能自理。痴呆由记忆、铭记力障碍及定向力障碍等典型症状。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综合征。痴呆病在老年人群所占比重较高,常见临床症状为认知障碍[1]。近年来,患痴呆病的人群在逐年增多。目前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约500万人。据相关统计,此病已位居老年病死亡排名第4位[2]。而意识障碍是指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正确反应和判断的状态,通常分为意识水平低下、意识变样、意识障碍以及错乱状态,常常与痴呆混淆,同时伴有由原发疾病引起的躯体、精神症状,临床上很难与意识障碍进行判别。因此痴呆和意识障碍的鉴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引起痴呆的原因有脑血管障碍、正常颅内压性脑积水、慢性硬膜下血肿、头部外伤、抑郁病性假性痴呆、难治性癫痫、透析性脑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脑肿瘤等[4-5]。而意识障碍,大多由中毒及代谢障碍引起者很多。日常鉴别诊断的要点有:意识障碍的症状常表现为突发性,而痴呆病具有潜在性,不能被明显察觉;注意力很难集中为意识障碍的早期症状表现,不能进行短时记忆,而痴呆以长期记忆为主,注意力基本正常;意识障碍在活动减少时脑电图慢波化明显,而痴呆时脑电图的慢波化程度较稳定;意识障碍时出现视觉性错觉及幻觉的情况较多,而痴呆则不多见[6-8]。

上述两病态均由脑机能低下产生的,所以诊断的重点是神经系统。首先要排除可逆性意识障碍。其次能诊断的血管性痴呆病因也要排除。必要时也可做头部CT、SPECT、MRI、脑电图、心电图、脊髓液检查及心理等高级脑机能检查[9-10]。

本文通过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 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P300对痴呆和意识障碍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二者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述方法是一个定量的过程,对日常鉴别诊断是很好的补充。所以在临床具体诊断过程中,可与常规判别方式相结合,能有效的鉴别痴呆和意识障碍。

参考文献:

[1] 刘娜.张哲成,赵学慧,等.天津医药[J].2008,36:106.

[2] 贾建平,王荫华,张朝东,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一)[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9)

[3] 王华.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2:145-147

[4] 王云琴,马顺天.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误诊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

[5] 金松月.老年痴呆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病案2010,11(10)

[6] 孙玉龙,王戈.老年痴呆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

[7] 邱宁杰,徐芸.老年痴呆患者常见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

[8] 高海燕.原发性高血压133例脑卒中后血压变化及其与脑卒中发生部位的关系[J].2006,35(12)

[9] 孙琦.老年痴呆的康复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09,7(5)

[10] 姚梅坤,吴欢欢.老年痴呆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

上一篇:浅析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下一篇:电力专用通信DC/DC出现馈线短路问题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