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14 06:28:08

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张怀勇(1970.-),男,汉族,山东临沭人,武警连云港市消防支队开发区大队政治教导员,武警中校警衔,现就读于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班,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消防安全建设设施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整体来说是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的。本文以连云港市为例,着重讨论经济快速发展与公共消防安全发展之间的诸多不协调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宏观微观层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对于我国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火灾的破坏性越来越明显,成为灾害防范的重点。火灾不仅对人民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害,而且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切实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分析火灾原因和消除存在的火险隐患,预防火灾发生,对保障人民人身、财产安全的一个必要手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中,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减少火灾发生、降低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关键。

1、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矛盾现状

1.1消防警力不足与消防工作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

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地区火灾次数和抢险救援任务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市自2008年至2012年5年以来每年灭火救援、社会救助及勤务保卫接警总数量分别为1181、1449、1497、2422、3496,出动人次分别为13370、16215、16809、22454、27958,出动车次分别为2443、2820、3082、3970、4884,2012年的接警数与2008年的接警数对比增长1倍有余,而反观消防警力情况,2008年消防警力人数为430人,2012年为454人,仅增加了24人。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对消防工作提出的服务职能要求相应更加严格,进而衍生出消防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这就产生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防工作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1.2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消防站点规划、建设不协调的矛盾

随着连云港市沿海大开发战略部署和东部城区城市化进程,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圩新区等工业园区化工企业数量和规模呈逐年快速递增趋势,人员密集场所大量增加,致灾因素增多,火灾隐患存量难减、增量难控的压力将更大。而消防站点数量和灭火救援力量却得不到有效提升,政府经费保障不足、部门监管职责弱化及其它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消防站点规划建设严重滞后,使得城市火灾防控能力不足的问题突显。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辖区面积126.33平方公里,现有4个工业园区,集中着100多家年产值过亿的化工生产单位,而辖区内仅有1个现役消防队和1个企业消防队,灭火、抢险救援车辆也仅有9辆。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要求,一旦辖区内发生大的火灾,消防站救援力量应保证在5分钟内能到达出事地点,特勤消防站应最少配9辆消防车,普通一级消防站最少应配6辆,普通二级消防站最少应配3辆。对比标准,全市大部分消防站都达不到标准要求,且消防车辆装备配置也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险情和救援力量对比存在较大劣势。

1.3经济快速发展与公众公共消防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欠缺的矛盾。

随着苏南产业转移,连云港市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高速公路、大型化工、超长隧道、产业集群和大空间、大体量建筑增多,对消防监管模式、灭火救援技战术等提出新的挑战。除了要快速提升灭火救援力量之外,公众公共消防意识、防火防灾自救能力的提升,也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消防工作的压力和负担。但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大众对于消防工作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防火与救灾理所当然就是消防部门的责任,对于消防审核验收、监督执法形成认识偏见,存在对火灾隐患的整改敷衍了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公共消防设施影响生产就肆意拆除等不良意识和行为,致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安全环境得不到保障。2013年6月3日发生的吉林禽业有限公司火灾,造成120多人死亡就是工作人员私自将安全通道锁死和员工逃生自救能力低下所致,虽然消防监管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也是公众公共消防安全意识集体缺失一个典型案例,在连云港市许多学校、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类似现象,单位仅从投资成本和收益考虑,忽视了对所辖公众的消防安全培训。截止2012年底统计数字显示,按照规范连云港全市所有道路、园区应建室外消火栓3959个,当前仅有1172个,且已损坏782个,完整好用的仅390个,部分消火栓甚至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公众公共消防意识缺失所带来的消防安全风险,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力量不能就近取水将致使火灾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

2.提升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做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发展长期规划

公共消防安全的长期规划需要做好城市(城乡)消防规划,合理布局,明确消防安全的责任与法规,落实安全措施。这需要当地政府做好城市发展的规划,从城市的总体布局上来考虑,对城市的组成要素来划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易燃工厂、仓库的位置;结合城市的发展纲要,在确立市政建设的设施前,要合理安排公共消费设施的建设。做到这点,一方面是对城市中将新建的区域中的消防道路的规划建设;另外一方面需要加紧对旧城区的改造。在旧城区的消防安全的管理中,对于城市中的占道经营、以街为市引起的、堵塞消防道路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采用合理的措施,保证消费安全通道的畅通。

2.2注重加大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消防安全意识,就需要了解当前基层消防建设的现状,找出不足之处,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平时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中,其工作方法也应该有所改变和提高,不能一味的采用说教的方式。除了教育方式的改变以外,其采用的方式也应该根据当前情况予以改变,除了采用新闻、报纸等传统的媒介外,还可以采用基于网络的方式方法,这样才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社会群体的消费安全意识。政府在公共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出了敦促各个部门单位加大宣传以外,还应该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法,对未成年人进行宣传教育,从小就培养未成年人的公共消防意识和自我救护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加强宣传教育,特别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梳理榜样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与消防职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消防职业与消防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2.3注重公共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的均衡性与持续加大经费投入

根据社会需求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需要提高消防财政支出在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在我国政府仍然是公共消防安全投入的主体,但是受地方经济的限制,在同一个城市,其投入的资金情况可能都有区别,所以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促进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利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利用资本主义的杠杆,让民营资本参与进来,保证区域地方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持续的发展。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与设施的建设情况,合理的安排财政预算,有计划的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另外,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由当地的消费受益单位建立联合消防协会,采用一定的制度,保证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当然,其具体的政策,一个方面需要政府来确立行政法规,另外也有行业协定。政府也可以鼓励企业自己改善消防安全,比如将用于改善消防安全建设的费用采用部分免税的方式,鼓励企业单位加大消防安全经费的投入力度。

3.结束语

本文通过以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消防安全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公共消防安全需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现代化水平,推动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武警连云港市消防支队;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班)

参考文献:

[1]秦禹.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2年.

[2]周仲熙.重庆市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高瑞霞,陶森刚.消防中介组织如何发挥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能,2007,(3):57-59.

[4]段耀勇.日本和美国的消防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武警学院学报,2008,(2):43-46.

上一篇:SNS网络教辅调查报告设计 下一篇:国有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