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调肝活血汤治疗月经过少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14 01:11:35

自拟调肝活血汤治疗月经过少30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调肝活血汤;月经过少;内外兼治

中图分类号:R711.5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29-02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足2日的疾病[1]。月经过少如不及时治疗可致闭经、不孕,甚则卵巢早衰。为妇科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笔者在门诊跟师过程中发现月经过少属肝郁血瘀型患者尤为多见,治疗上采用自拟调肝活血汤,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选30例病例均为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妇产科门诊病例,年龄在18~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岁;病程半年以下者7例,半年~1年者12例,1~2年7例,2年以上者4例;婚姻状况:已婚21例,未婚9例;生育史:人流史20例,剖宫产史10例,无宫腔操作史7例,顺产史4例。所有患者用药前均行妇科检查及妇科B超检查无异常。

1.2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1],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行经时间不足2日,可伴月经周期异常,持续2个月经周期及以上。①主证:月经量少或较前明显减少,色暗质稠,有血凝块。②兼症:情绪烦躁或抑郁,胀痛,腰腹疼痛,神疲乏力,纳少眠差,面部雀斑。③舌脉:舌红或有瘀,苔薄白或黄,脉弦细或弦涩。以上主证必备,兼症1~2项加舌、脉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①凡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40岁之间,病程在2个月经周期以上。③近2月未接受过激素治疗、未服用过减肥药。④愿意接受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并积极配合复诊,完成临床观察者。

1.4排除标准①年龄40岁。②生理性:哺乳期妇女、子宫发育不良等。③药物性:如口服紧急避孕药等。④病理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结核、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糖尿病)。⑤精神病患者,体质过敏者。⑥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2治疗方法

自拟“调肝活血汤”以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为法,随月经周期加减用药,基本方:君药:川芎15 g,柴胡12 g;臣药:白芍15 g,香附12 g,益母草15 g,鸡血藤15 g;佐药:当归12 g,万年荞20 g;使药:甘草6 g。随月经周期加味:月经后期(7~10 d)加党参15 g,菟丝子12 g,生熟地各12 g,桂枝9 g以益气助阳养阴为主;月经中期(11~19 d)加补骨脂15 g,菟丝子12 g,红花9 g以补肾活血促排卵为主;月经前期(20~28 d)加赤芍15 g,丹参12 g,郁金10 g活血调经、引血下行为主;月经期(1~3 d)加陈皮12 g,牛膝12 g,泽兰10 g行气养血、活血祛瘀。煎取药液4次总量为800 mL,混匀均匀分为4等分。用法:口服,1日1剂,3次/日,1次200 mL,餐前30 min温饮。灌肠:患者晚间睡前排空二便,予35℃~40℃药液200 mL,直肠插灌肠管约10 cm,保留灌肠30 min以上,以便药物充分吸收利用,隔日1次,月经期停用,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痊愈:治疗后月经量恢复正常,停药后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显效: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增多,停药后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效:治疗后月经量增多或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无效:治疗后月经量无明显改变。

3.2治疗结果

3.2.1临床疗效3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8例占60%,显效10例占33.3%,有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

3.2.2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见表1。

4典型病例

江某,女,30岁,已婚。初诊时间为2012年11月27日。诉近2年因工作压力大、照顾小孩及睡眠差,月经量明显减少,经型,2~3 d/25~27 d,量少(3片卫生巾/次),色暗红,质稠,有凝血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月经前1周伴胀痛,经后痛减,食少眠差,两颧斑点多。既往月经周期27~30 d,5~6 d经净,量中(10~12片卫生巾/次)色鲜红,无凝血块,余无不适。2年前行人流术1次。既往体健。查体:舌红,舌边有瘀,苔薄,脉弦。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妇科B超提示:子宫、附件无明显异常,子宫内膜0.5 cm;性激素全套:无明显异常。中医辨证为肝郁血瘀型月经过少,治疗以疏肝养血、活血化瘀为治则,选用调肝活血汤加夜交藤9 g,川楝子12 g,玄胡索12 g,青黛15 g,荔枝核12 g,路路通15 g,用法同上。连续用药及随诊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月经量、色、质恢复正常,胀痛基本消失,纳眠可。

5讨论

早在金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记载到“妇人经少,血滞不行也”。明代医家万全《万氏妇人科调经》根据体质虚实提出“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从而可知气血的多少与气血充盛、正常运行与脏腑有关。随着现代生活压力加大及宫腔操作增多,女性精神长期紧张,易致情志抑结,肝气抑郁,疏泄失常,致气滞而血不行,久滞成瘀,瘀血不除,新血难生,不能下至胞宫冲任,有损胞宫满盈。故在其治疗上导师以疏肝行气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气行则血顺,瘀血去,血渐生,行于脉,气血畅行,冲任、胞宫得养,月经则得以依时常量而下。同时治疗上加用灌肠,通过直肠直接渗透作用于盆腔子宫及附件,更有效的调节子宫及卵巢的功能,不仅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率,达到药到病所,更为治疗本病缩程增效,减轻广大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7~88.

[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13-06-13)

上一篇:印象非洲(组诗) 下一篇:膀胱也会罹患“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