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磨课”为载体,促进青年教师美术教学的成长

时间:2022-04-14 10:33:04

以“磨课”为载体,促进青年教师美术教学的成长

摘要:磨课,是指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团体的协助下,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以某一节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中含有的“问题”或关键事件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科研方法,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磨课 教师 团体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42-01

教育局为了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积极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说课、模拟上课等机会,促进了我们尽快成长。园长决定发挥全园老师的智慧,让我不断磨课,以提供自身专业素质。积极响应园内组织“磨课”的号召,开展大班美术《一瓶花》这一磨课活动。

1 寻――教学设计美中不足

《一瓶花》这个活动,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花朵为载体,使得大部分幼儿很感兴趣。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我将活动目标设为:(1)了解认识漏印纸版画,对其产生兴趣。(2)能够独立地、完整地进行多色版画的制作,大胆表现出花与瓶的丰富造型。(3)积极参与集体讨论、交流、学会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仔细分析目标,我们觉得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漏印纸版画,那怎么认识呢?我认为这一目标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这类创造就会被我们忽视。艺术创作是需要积累丰富的、生动的、鲜明的内在意象,要了解幼儿艺术创造不仅要研究幼儿的艺术作品,还要观察其创作过程。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出示两张图片,幼儿通过对比认识漏印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两张图画有什么不一样?用什么画的?接着出示材料――画画海绵刷,师幼共同讨论漏印画的画法。然后欣赏漏印画作品,感知花与花瓶的丰富造型。在幼儿制作的时候,教师观察幼儿制作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涂色,涂色要细致、耐心。最后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初上后,我自认为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有条不紊。正当我认为还不错的情况下,园领导和其他老师却提出了诸多质疑:

(1)没有明确介绍漏印画。(2)对重难点的把握。了解认识漏印纸版画和进行制作多色纸版画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我示范制作漏印画前,需要幼儿看懂步骤图并讲述制作过程,我将这一部分的时间利用的不够,很多幼儿其实都可以看懂清晰的步骤图,但我没有尊重他们,让他们完整的说完,而且,小结的话语是教师直接交给幼儿的,并非幼儿自己悟得,这点严重违反了以幼儿为主的教学方式。(3)教师的提问。教师的提问是否言语精炼、目的明确了呢?

2 觅――师幼互动“错位”之源

讨论过后,我仔细修改了教案,下面,就是我对活动重难点调整后的一个教学片断:

片段:教师:那漏印画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出示六步步骤图)幼儿自主观看或者教师逐图引导幼儿观看。教师:看懂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的呢?幼1:(步骤一)我看到这一步,是说要剪开花瓶。幼2:(步骤五)然后拿颜料涂上颜色,点上花心。教师: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呢?幼1:先剪开花瓶,涂上颜色然后点上花心。幼2:第一步先剪开花瓶,给花瓶涂上颜料,画上绿叶,画上花瓣,最后点上花心就好了。此环节,在修改的基础上,经过课堂实践,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步骤图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幼儿后面的操作学习。

第二次活动结束后,我发现课前处理好活动中的各种可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又童言无忌的孩子们,他们的回答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教学活动中让我们措手不及。

3 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秀

经过几次磨课后,大家针对上课情况也做了一些调整,其中也修改了很多细节的部分。我依然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我的第三次磨课。可是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操作起来还是有些困难,不是把花瓶剪坏就是用海绵蘸颜料时蘸在外面纸上等,活动过程依旧需要修改。总结以上三次活动,园领导给我的建议是:

3.1自身角色定位比较恰当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教师应将幼儿放在第一位,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活动形式。

3.2设计的提问缺乏有效性

(1)提问要有针对性。如“你看懂了吗”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泛泛而谈,若改为“你看懂哪一步请来说一说”,结果肯定大不相同。

(2)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回答,并适时作出引导,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如:当孩子回答“我觉得这瓶花很漂亮”,你会如何回答呢?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幼儿的答案。

这样几次的磨课,每次都会“磨”出问题,磨来磨去,我坚信最后的展示肯定会精彩纷呈的。

4 炼――专家引领大气之作

当我们继续困扰之时,我询问了幼教专家严老师。严老师听后,大家一起重审目标、寻找策略,终于“柳暗花明”。

4.1重审目标

仔细观察我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在严老师的指导下,把目标改为:1.初步了解漏印纸版画,对其产生兴趣。2.能够看懂步骤图,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现出花与瓶的造型。3.合理评价同伴的作品,对美术活动感兴趣。这样设定目标更贴近幼儿的活动内容与过程,难点部分目的更明确。

4.2寻找策略

因为制作漏印画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操作的时候,往往有以下几个难点。比如:幼儿在剪卡纸时有若干幼儿会剪坏掉;用海绵蘸颜料时会控制不好自己的左手,以致于颜料蘸在形体外面;在设计花瓶造型时,部分幼儿会模仿老师的成品画等。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在操作之前将各种要求都讲清楚并尽可能的请若干幼儿上前示范,强化操作要求。

4.3柳暗花明

经过多次的磨课,终于到了正式比赛的一天,虽然我很紧张,但基本上各个环节都完成的很顺利。

通过多次磨课,我一位青年教师寻得教学设计美中不足,觅见师幼互动“错位”之源,啄出课堂教学细节之秀,炼成专家引领大气之作。相信这样的多次磨课过程一定能给广大青年教师以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文学教育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教学策略 下一篇:创新作业设计 提高学习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