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4-14 03:33:44

探析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摘 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本文从政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的现状分析着手,参与的重要性,提出解决政治教学主体参与的对策,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政治教育;参与;培养

如今,高中学生疲于应付会考、高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发现式的,因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分析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一种传统观念: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也变成了简单的"我讲,我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因此,"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导致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被遏制,致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二)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这种传统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从学习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也就是"重学会、轻会学",从而使学生导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再加上教师往往过多地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既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也抑制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传统主体意识的影响

由于教师抱、扶、不放心意识,认为学生自己学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自己讲才是最安全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教师有了一种依赖性。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与否是其主体性发挥极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有极大的"功利性",仅为高考而学,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根本无从谈起。

二、中学生参与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而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双方特征或交往的简单总和,还受以往互动经历的影响,是双方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综合反映,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

因而,在教案的反思研究中,将师生的课堂参与作为反思的对象之一,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通过反思活动,旨在强化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 ,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在这里,所谓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这里的行为参与,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它包括了课堂表现(努力和钻研两个变量)和时间参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和每周补充学习时间)两个方面;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它分为深层次、浅层次和依赖策略的三种变量;情感参与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它分为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和厌倦感四个变量。这种研究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参与的研究。

三、中学生参与政治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是课堂教学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催化剂"。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勤于积累各种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现实素材,在此基础上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巧手设计问题的情境,将诗词歌赋、谚语、民谣、漫画等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新的体验、新感觉、新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泼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意识。然而大多数教师由于任教时间长,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知识没有更新,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平时积累素材,否则,政治课堂如一潭死水,没了生气。我在平时非常注重身边的人和事。我记得,在一节政治课上,讲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我找了一段故事,并插有一段视频,那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一种鱼,叫鲑鱼,它一生中都逆流而上,途中除了忍受饥饿的煎熬,还要遭受猛禽的掠食,黑熊的捕获,大批的鲑鱼死去,然而,活下来的幸运地到达理想的栖息地,然后产卵,静静地死去。来年春天,鱼卵被冲到下游,新一轮的征途又开始了。同学们确实被震撼了。没有语言,因为没有什么比故事本身更能打动人了。显然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积极踊跃地发言,说自己一定会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知道那节课是成功的,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转变观念,建立新的教师观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引路人

教师不应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前进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向更高目标前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选择。

2、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平等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基础。师生之间应多进行情感交流,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尊重、理解、鼓励和信任,创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前提和保证。培养参与勇气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

笔者在讲现实中之所以存在"不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原因"时,先讲了洪水中的地主用金条向佃户换糠窝头的故事,娓娓道来,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第一,质疑问难。

诱发创造力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我在讲"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而是谈自己的消费观,,结果大家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和观,从而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第二,组织讨论或辩论。

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在讲"共同富裕"时,有学生提出现实中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加重的问题,我组织了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争鸣中明理,用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

使其能够参与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他体验成功的滋味,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不同的激励方式:一要赞美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鼓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内心渴求别人的认同,更需要老师对他的关爱,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他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不足,而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这样就会让他感受到浓浓的师爱,更得到了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成为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关怀。在课堂上,尽量把基础题交给后进生回答,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学困生回答紧张时,教师应送去鼓励的目光,当学困生积极回答时,应给予真诚的表扬;当信心不足时,应给予友好的帮助;当回答错误时,应给予宽容与谅解。对于一些难度稍大点的问题交给中等生或优秀生。这样各类学生就会愿意思考和回答问题,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就会大大提高。

(四)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采用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及时的鼓励等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形成。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后进生更不能采取挖苦、指责、训斥的言语,而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总之,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心情舒畅,无压力胁迫的状态,而其内在的发展潜能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就被诱导出来了。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势在必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新课程,2009,(7).

[2]陈清.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性[J].教育随笔,2000,(2).

[3]裘亚青.让学生主动参与政治教学全过程[J].宁波大学学报,2000,(6).

[4]段宗英.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教学问题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8,(1).

作者简介:曹晓晶(1984.2-)女,湖北当阳人,本科学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供职于上海市莘格高级中学政治教师。

上一篇: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刍议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