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应用性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时间:2022-04-14 02:45:16

试析应用性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性专业,其校外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搞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对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探索和创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对于应用性专业学生来说,实训是其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除了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外,更重要的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更多社会实践,在真正的社会工作环境中锻炼,全面提升职业素质。教育部曾多次强调了工学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通过建立校企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重大

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相对较快,但受资金限制,对校内实训基地投入有限,无法满足需要。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校内实训基地与实际的旅游工作存在着很大差距,实训效果一般。与此同时,众多的校外企业却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有着庞大的需要,学生可以在第一线完成相关学习,对专业认知和职业认识都会有质的提高。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与学生双方都将直接受益。一方面,企业通过实训学生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相对企业正式员工,实训学生具有充满活力和易于管理的特点。一些员工流失率较高的企业,比如旅游星级酒店,平均两三个月人员就要更换一遍,人员的过度流动,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困难。而这些专业的学生一般会进行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实训,这样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学生通过实训,对于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增强了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的能力。改变了理论课堂上被动学习的情况,迫使学生运用所学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于旅游管理等应用性专业的发展迅速,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往往存在一定距离,通过在企业的实训,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向,修正纯理论学习的相对滞后性,为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好职业技能和心理层面的双重准备。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通过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专业快速发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应用性专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建设缺乏“集中性“和“稳定性“。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旅行社实训,由于旅游社这个行业性质决定了实训岗位难以集中,一到实训时间难免会出现让学生自己联系实训单位的情况,进行所谓“分散实训“,效果极差,缺乏“集中性“。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星级酒店实习时,又面临另一种情况,即星级饭店对于实训学生的需求量大,从而使集中实训基地的选择余地又过大,有些学生甚至学校管理者盲目攀比,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更换实训场所的隐患较大,导致实训流于形式,缺乏“稳定性“。

二是实训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法制化,组织管理缺乏系统性。调查显示,虽然学校与校外实训基地签定合作协议,但一些重要条款诸如学生的劳动保护、定期培训等方面往往存在不规范情况。学校与企业双方对实训质量、考核、鉴定等方面,缺乏明确要求。有些专业为了完成实训任务,盲目迁就实训单位,严重偏离实训基本方向,失去实训意义。尤其是实训中的轮岗问题,普遍缺乏硬性规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星级酒店实训期间(半年甚至一年),只安排一个岗位,不进行轮岗,不安排学生了解其他部门,使学生对企业和行业不能进行全面的认识。有些校外实训管理相对松散,对学生实训效果认定过于主观,仅凭印象,没有具体细化和量化,缺乏标准,从而失去了严肃性和公正性。更为严重的是,校外实训过程中,学校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只是学生“进企业时送一送,回学校时接一接“。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甚至委托中介进行,学生遇到什么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导致学生与中介,学生与实训单位发生冲突,甚至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学生会有被学校抛弃的感觉,由此引发的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实训正常开展。

三是学校和企业二者合作层次低。根据调查研究,有些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仅还停留在“学校到企业寻求实训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低层次上。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权益,同时也损害了学校和企业的形象,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多方共输。良性的合作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应本着“为学生服务实质上也是为自己服务“的原则,找到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切合点。企业将学校做为自己最大的人才库和技术支撑智库,主动参与制定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专业和学校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作为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和未来员工(实训学生中的一部分)的理论培训和人才输送,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通过学生、教师的实践活动丰富、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种,即单纯实训模式、就业实训模式和委托培养实训模式。在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的选择和建设中,一定要从专业发展和企业实际出发,结合行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一)确立“通过两个转变,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一是单纯实训模式向就业实训模式转变。单纯实训型模式是指那些只是想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利用学生实训来满足自身利益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一些应用性专业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盲目选择校外实训基地,仅仅是为了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而所谓的校外实训基地则纯粹是为了利用学生廉价的劳动力。这样的结果不仅实训效果不好,对于专业的发展也是致命的打击。例如星级酒店行业因为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很多企业不愿意在淡季保留大量正式员工,而在旺季又需要大量的临时员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则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企业在旺季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甚至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的岗前培训就要求学生上岗。淡季到时,实训结束,酒店不会留用任何一位学生。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实训基地的稳定。实训就业型模式一般指的是学生利用最后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结束后,学生有可能留在该企业就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此类实训基地模式是目前应用性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具体的作法大多是:学校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指导老师,学校派专业老师在企业挂职,共同指导学生。学校和企业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协商签订协议,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学生经过实训后,企业会选择一些实训表现优秀的学生留下来就业,或在以后的招聘中优先录用。这种模式会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相对紧密,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会更加科学,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二是就业实训型模式向委托培养实训模式转变。委托培养型实训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校外实训基地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向招生“和“定单式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因而学习的目的也较为明确。这种模式下,企业会提前对学生有所投入,减少学生的生活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会培养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学校按企业要求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目标一致,大家共同具有积极性,因此这种模式成效更加明显。委托培养实训基地应该成为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也应该成为合作的主要模式。这种合作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引入“,即将企业的设备、技师员工、资金等硬件和文化理念、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软件引入学校,企业技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亲自为学生授课。另一种是“走出“,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师、学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将课堂直接搬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行现场教学,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授课并承担指导学生实训等技能训练课程,学校教师可以在企业挂职,利用理论上的优势指导企业。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灵活地安排学生在不同时间进行实训,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工作的过程,二者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学校盲目招生、封闭教学而导致难以就业的恶性循环。

(二)坚持“以我为主,服务学生,保证集中,力求稳定“的基本原则

校外实训从根本上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要以学校专业发展和培养学生为根本目的,力求集中与稳定,便于学校、企业管理,达到实训最佳效果。

虽然应用性专业学生在社会上需求量较大,但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时情况有所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外实训场所数量多,但可选择余地却较小,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旅行社实训。此类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很难同时接收多名学生进行实训,如果进行分散实训又会给实训监督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甚至出现“放羊现象“,无法保证实训效果。因此,对于这类专业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是“集中性“,应重点考虑具有“集中性“特点的企业作为主要选择对象,例如大型的旅行社或导游服务中心等主动进行合作。在此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宁缺勿滥,保证实训效果。

另一类,校外实训场所数量多,可选择余地也比较大,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星级酒店管实训。因为企业用人量大,相对集中,可选择作为实训基地的对象较多。“集中性“不是问题,但由于选择的余地较大,保持“稳定性“就成了重要问题。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此类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周期往往还没有第一类专业实训基地长,正是存在“有后路可退“等错误的思想认识,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容易导致频繁更换实训场所,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实训效果,甚至影响专业发展和学校声誉。

无论参与实训的专业处于“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我们都应该以自己为主,以培养学生为根本目的,努力保证所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校外实训的真正效果。

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的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只有确立了“通过两个转变,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并坚持“以我为主,服务学生,保证集中,力求稳定“的基本原则,使应用性专业教育由学校单方面培养,变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不仅使学校的正常教学环节得以完善,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充分实现学生实训与就业、教师教学与科研、企业科技开发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真正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多方共赢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度河南工程学院201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应用性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研究》成果,编号:JY201122。

上一篇: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 下一篇:唐山市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途径研究